星期天清晨,為給生病的老爸買羊肉,騎車到新合村集貿市場去。在市場附近,我遇見了那位老人。
我無法描述我看到他第一眼時的感覺,他是在我不經意時突然闖入我眼簾的。他幾乎是“衣衫襤褸,骨瘦如柴”。他與這個有著太
多幸福的省城不太相稱,他戴著洗得發(fā)白的軍用棉帽,腳蹬一雙沾滿黃泥的軍用球鞋,穿著右開襟的舊棉襖,怕冷似的揣著手坐在兩堆蘿卜后面,他的身旁,是一根烏油油的扁擔和一對迭起的竹籮,竹籮里有秤。
老人那架式分明在賣蘿卜可又怕攤兒擺得不是地方而遭市場管理人員呵斥,便揣起手作小憩狀。
他滿臉的皺紋和癟塌下陷的面額使我頓生憐憫之心。他看起來比我的老爸還要年邁呀,卻還要這般起早貪黑地謀生。
推車趨前,問老人家這蘿卜可是賣的嗎?老人一臉驚喜,雙目放光,連連說是,這一元一斤,那三塊錢四斤,便宜賣了。人老了腿腳不靈便來晚了一步,尋不著攤位了,就在這兒賤賣吧,反正是自家地里種出來的,唉,這可是郭茨口的蘿卜啊。
我也聽說過,漢陽郭茨口的蔬菜多用農家肥來種,比施化肥種出的蔬菜好吃。
那堆三塊錢四斤的蘿卜和那堆一塊錢一斤的一樣肥碩新鮮,只是都被碰斷了。我想老人一定是由于年老干活沒以前靈便了,刨挖時弄斷了那些更粗大的蘿卜。于是我對碰斷的蘿卜多了份偏愛,便決定買些三塊錢四斤的。
老人和我一同挑撿。我問老人今年高壽,他回答說七十六了。
七十六歲!比我老爸還年長四歲。
我突然感到慚愧,為我作為城市人而常常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的優(yōu)越感。這位飽經滄桑和風霜的老人還在克勤克儉地生活著,沒工夫嘆息,沒工夫計較。他和千千萬萬農人一樣,踏踏實實地付出一份勞動,為這城市的繁榮做一份貢獻,使這城市有了太多的幸福。城里人啊,請持著一份敬意,善待那些辛勤勞作在土地上的農民們吧!
思維開發(fā)棒
1.文章第六段采用的記敘順序是( )。 A.順序 B.插敘 C.倒敘
2.文章第九段運用的描寫方法是( ) 。 A.心理 B.語言 C.外貌
3.下面是對這篇短文的評述,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
A.這是一篇充滿感情的記敘文,文章先記敘最后議論抒情,畫龍點睛。
B.從作者的記敘中,可以看出“那位老人”是一個既節(jié)儉辛勞又善良樸實的人。
C.采用對比的手法,將自己的老爸與“那位老人”對比,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
D.主題是:通過對老人的記敘描寫,批判了城里人看不起鄉(xiāng)下人的錯誤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