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雅
摘要:本工程為南京某電廠灰場的防滲處理及灰場改造的設計方案,原灰場于1991年12月建成采用壓粘土筑壩,由于建成時間較久,儲灰場西側及南側壩坡有幾處滲漏,對環(huán)境有一定影響。本文介紹了為了解決這幾處滲漏點所采取措施。
關鍵詞:灰場;防滲;粘土回填;水泥注漿
一、灰場概況
南京某電廠灰場位于南京浦口區(qū),距電廠5km處。灰場分為前池(儲灰場)、后池(澄清池)、回水泵房,其中前池儲灰場平面為梯形,寬度約300~600m,長度約1100m,占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灰場于1991年12月建成??偟亩鸦以考s為260X104m3?;以芏劝?.1t/m3,全年排入灰場灰渣總量為44872t/a。
灰場灰壩采用亞粘土筑壩,灰壩壩頂高程為吳淞高程12.36m,設計堆灰高度為5m,堆灰最終標高為11.00m?;覉鼋ㄔO計末采取專項防滲處理。儲灰場灰水采用閉式循環(huán)利用方式,儲灰場的灰水通過排水井進入沉清池,沉清后的水通過水泵打回廠內作沖灰沖渣水。因雨季時儲灰場西側及南側灰壩坡有幾處處滲漏,對周圍環(huán)境有一定影響。
二、解決方案
為解決滲漏現(xiàn)象擬在西側及南側灰壩迎水坡一側從灰場底回填寬度約為10m的粘土直至壩頂。回填按1:3的坡度進行施工,且必須分層碾壓夯實。壩頂設置一排水泥粘土袖閥灌漿幕,具體如下:
1、灌漿施工時摻入15%重量比的水泥(灌漿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的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技術標準);
2、灌漿深度為8.5M(從壩頂路面算起),孔間距為2m,見“壩堤防滲處理斷面圖”;
3、注漿采用可飲用的河水、井水及其它清潔水,不宜采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工業(yè)廢水;
4、孔位為單排布置,兩序施工,一序孔間距4.0m,終孔間距2.0m。孔底注漿,全孔灌注。采用“少灌多復”,“由深到淺”,“由外到內”,復灌次數(shù)為2~3次。分段注漿間距宜為0.2m~0.5m(垂直方向)。灌漿壓力0.1~0.3Mpa,最大不超過0.5Mpa(注漿管上端孔口壓力)。
5、終灌標準:穩(wěn)壓20分鐘,壓力為0.3Mpa,注漿量小于2升,即可終止。
6、灌漿檢查孔的數(shù)量應為灌漿孔總數(shù)的10%。
三、前池(儲灰場)分塊整治,增加灰場庫容,延長灰場使用年限
為了灰場灰渣綜合利用,排渣管分兩路進入灰場:
一路為灰渣進入1#池沉淀后,經(jīng)漫水溝進入3#池,沉淀后經(jīng)漫水溝進入4#池,沉淀后再經(jīng)漫水溝進5#池,經(jīng)漫水溝進入6#池,沉淀后經(jīng)排水井進入沉清池,沉清后的水通過水泵打回廠內作沖灰渣水用。另一路為灰渣進入2#池沉淀后,經(jīng)漫水溝進入3#池,沉淀后經(jīng)漫水溝進入4#池,沉淀后再經(jīng)漫水溝進5#池,經(jīng)漫水溝進入6#池,沉淀后經(jīng)排水井進入沉清池,沉清后的水通過水泵打回廠內作沖灰渣水用。
如1#池沉滿灰渣,灰渣就直接進入2#池沉淀,1#池的灰渣就可以綜合利用;如2#池沉滿灰渣,灰渣就直接進入1#池沉淀,2#池的灰渣就可以綜合利用。
四、每個池之間的道路
1、沉清池間的土壩壩頂可兼做道路,道路寬度擬定為10m,壩堤斷面見下圖所示;
2、該圖適用于車后軸重小于100KN的汽車;
3、當一次筑路寬度大于4500時,應設縱向施工縫??v向施工縫采用假縫形式,并設置拉桿(φ14)。
4、新老路交接時應設置脹縫。
五、結語
此設計方案采用了換填,注漿等方法對灰場堤壩和道路進行地基處理和加固。設計方案得到了建設方和相關單位的大力認可支持,并順利完成,防滲處理效果明顯。既延長了灰場的使用壽命,也解決了滲水,污染環(huán)境等問題。截止目前為止灰場的使用依然良好,其使用效果再次得到了相關單位的充分肯定和認可。(作者單位:江蘇省節(jié)能工程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