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作為語言知識學習的載體,是學習者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因此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大多數英語教師仍然堅持采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重詞匯,語法的講解輕閱讀策略和語篇整體的把握。本文旨在針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利用話語分析理論來改善英語閱讀進而提高閱讀效率。
【關鍵詞】英語閱讀 教學話語分析
一、話語分析介紹
話語分析這一概念開始逐漸為人們所熟悉是在1952年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Zellig Harris在Language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Discourse analysis"的論文以后,緊接著一批研究者相繼進入這一領域進行探索性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是話語分析?話語分析,從廣義來講,可被定義為是對基于交際的語言的研究或是對基于語言學的交際研究。更詳細地來說,這一定義通常涵蓋以下概念:運用語言,比句子更大的語言單位,在互動中生成意義的語言及不同情境和文化語境下的語言。話語分析涉及了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功能同時包括對口語和書面文本的研究。
大多數的話語分析是由語言學家來做的,但隨著這一領域的不斷發(fā)展,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涉及到許多不同的學科,比如社會學,心理學,精神療法等。所以說話語分析是應用語言學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專屬于它。既然話語分析是一個多學科的領域,不同學科對它的興趣點自然不同,于是產生了話語分析的不同流派。根據研究重點的不同話語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流派:一是英美學派,它的研究側重點是語言本身及語言的使用,主要涉獵話語結構及類型,銜接與連貫理論,篇章語法,圖示理論,體裁理論,會話分析,語用學等;二是以法國哲學家??吕碚摓榛A的學派,他們研究重點是通過話語分析所折射出的社會實踐,社會事實以及相關問題,所以他們對話語秩序,意識形態(tài),社會關系,社會聯盟等有關社會實踐和社會變革問題更感興趣;三,批評話語學派,這一學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受Halliday關于語言是社會符號的觀點影響,主要關注社會問題。所以他們感興趣的是語言的選擇是怎樣反映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的權勢關系,以及人們又是怎樣利用語言來保持或消除社會結構的不平等。而本文主要是探討話語分析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所以主要是基于第一種學派即英美學派的話語分析理論對英語閱讀的影響。
二、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及弊端
人們掌握一門語言主要靠大量的語言輸入,唯有這樣才可能有良好的語言輸出。而對于將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中國學生而言,閱讀無疑是很好的途徑。因為在沒有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的前提下,通過閱讀,我們才能學到地道純正的語言表達,進而才能說出甚至寫出純正的語言。于是閱讀課質量的好壞與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與否有很大關系。然而,現階段我國中學英語閱讀課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閱讀教學方法幾乎沒有創(chuàng)新,仍然受傳統(tǒng)閱讀-翻譯法的影響,過分注重詞匯和語法的講解而忽略了語篇整體的解讀。于是你會發(fā)現在絕大多數的閱讀課堂中,教師花大量的時間來講解生詞短語以及復雜的句式卻鮮少注重文章背景知識介紹和語篇整體的解讀。久而久之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僅僅學到了些詞匯語法同時卻因為過分關注詞匯而丟掉了語篇的理解。但是高考英語閱讀要求的生詞量是不超過3%,也就是說單詞在中學英語閱讀中并不是最大的障礙。
其次,針對閱讀理解設置的練習題題型單一且缺乏對閱讀策略的考察。大多數時候閱讀理解的練習題都以客觀選擇題或者是非判斷題為主,且這些客觀題往往注重對細節(jié)的考察。于是大多數學生在做這樣的題時只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卻極少關注文章整體大意和結構。另一方面,這類題考察更多的是學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但缺乏對學生其他閱讀策略的考察:如記憶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等。
最后,閱讀過程中教師的過分參與?!伴喿x”顧名思義是學生通過與文章的交流進而達成對文章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輔助的作用,可以進行邊緣性的參與。然而當下的閱讀課仍舊是教師的主秀場,學生只是被動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以及被動地學習些生詞短語而已。
于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經過十幾年英語的學習,也許我們的單詞量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我們在面對老外時仍舊說不出一口地道的英語,仍舊寫不出一封得體的電郵。甚至讀完一篇并沒有太多生詞的文章后還是不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為了克服這一弊病,在中學閱讀教學中有必要引入語篇分析理論。
三、話語分析相關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如果說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由小見大,從詞匯到語篇的話,那么話語分析則是自上而下,從整體到部分。它常常是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礎上去分析段落及句子。在理解一些長句復雜句式時,通常是把他們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分析而并非是從語法角度,以便讓學生從語言所表達的交際功能方面去掌握語言進而培養(yǎng)他們語篇構建的能力。
1.銜接理論。隨著Halliday&Hasan《英語中的銜接》一書的出版,“銜接”這一術語開始被人們廣泛使用。在Halliday和Hasan看來,句子之間的銜接與連貫是決定其能否組成語篇的主要因素。Hoey認為銜接是將兩句話連接起來的手段和方式。然而在我看來,銜接不僅僅局限于句子間,還可以是詞或短語之間甚至是段落間。于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語篇銜接手段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常用的5種類型的銜接手段有指示,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詞匯銜接關系如下義關系、局部整體關系、組合搭配關系進而理解句子間及段落間的關系。還可以利用如遞進關系、轉折關系、因果關系和時間關系的連接詞去分析句子進而理解全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銜接手段。
2.語境理論。語言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并受到語境的制約。小到一個單詞大到一篇文章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才會有意義。因此在分析文章之前必須要知道它所處的語境。這里的語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背景知識,它主要涉及時間、地點、人物等。語境通常又被分為:文化語境,語言語境和情境語境。文化語境是一篇文章所包含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宗教等因素;情景語境是文章產生時的社會背景,作者及文章中相關人物的社會背景等;語言語境則是文章內部環(huán)境。在我看來文化語境了解的多少對于一篇文章的理解至關重要,這也解釋了讀完一篇生詞量極少的文章還是不能理解其意思的原因。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這三類語境進行語篇分析,這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圖示理論?!皥D示”一詞最早出現在康德的著作中,后來的心理學對圖示理論給與了高度重視,但最終是美國的人工智能專家Rumelhart把它發(fā)展為一種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圖式就是存在于人頭腦或記憶中的知識單元和認知結構,是對我們生活中的事物的大量個別事例的抽象。每個人頭腦中都存在大量的對外在事物的結構性認識,于是當人進入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就可能根據記憶中原有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思維或行動反應。此外,這些圖式會按內容分門別類形成一個圖示網。于是當眼睛看到一些本身沒有意義的語言片段后會短時間刺激到大腦并激活大腦中儲存的相關圖示進而形成對語言的理解并完成閱讀理解。圖示通常分為語言圖示,內容圖示和形式圖示。語言圖示是讀者對構成文章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示是讀者對文章主題和體裁的了解程度;形式圖示指的是對所要閱讀材料的類型,結構,題材和布局方面的研究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語言圖示:如諧音記單詞和聯想記憶法;優(yōu)化學生的內容圖示:如可以在課堂上先向學生介紹文章發(fā)生的時間背景,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幫助學生掌握所學文章的形式圖示:向學生分析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結構幫助學生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四、結論
無論是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閱讀技能的要求,還是從近幾年的中、高考英語命題方向來看,對語篇、語境、及閱讀策略的考察已然成為閱讀的走向。所以要想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有必要引入話語分析。
參考文獻:
[1]George Yule.The Study of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2]Trappes-Lomax,Huge.Discourse Analysis.The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4.
[3]胡壯麟.語言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介紹:陳艷青,女,1990.11.29,山西忻州人,碩士,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2014級,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