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博
(中原工學院,河南鄭州450007)
棉結雜質粒數(shù)是衡量紗線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他不僅直接影響這紗線的強力大小和機織、針織等工序的生產(chǎn)效率,而且還影響最終產(chǎn)品的外觀質量。因此,降低生條棉結雜質,成為紡紗織造過程控制斷頭、提高坯布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結合生產(chǎn)實踐,就原棉性能、清花工藝、梳棉工藝等因素對生條棉結雜質的影響設置了相關實驗進行了試驗和分析,探討了減少棉結雜質的有效措施。
成熟度小的纖維彈性小,吸濕性強,容易扭結,纖維僵直;成熟度低,雜質薄而脆弱,與纖維粘連力大,不易梳理,易分裂,成紗雜質多;成熟度差,品質低,雜質含量多,不易充分排除。不同成熟度的原棉與成紗棉結雜質間關系的試驗結果見表1。由表可知,成熟度適中的原棉彈性和剛性好,單纖維強力大,在紡紗過程中抗壓、抗彎能力好,致使纖維在加工過程中因揉搓糾纏而形成的棉結可能性就小,原棉成熟度系數(shù)越小,成紗棉結越多。
表1 成熟度與成紗棉結雜質間的關系
短絨越多,纖維不易在須條中伸直平行,容易形成毛羽,經(jīng)摩擦后扭結形成棉結,因短絨容易擴散,易粘附在通道部分部件上,使膠輥、膠圈更易聚集飛花,經(jīng)過與紗條相互摩擦后,相互扭結,夾在生條內(nèi)形成棉結;短絨大部分是較脆弱的未成熟纖維,本身存在纖維短和成熟度低兩個缺點,在經(jīng)受機件的過度打擊后,揉搓就形成棉結。不同短絨率的原棉與生條棉結雜質的關系的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可知,隨著短絨率的增加,成紗棉結不斷增加。
原棉細度越細,纖維越柔軟,再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越容易扭結搓揉而形成棉結,原棉不同細度時生條棉結數(shù)量對比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原棉細度與生條棉結雜質間的關系
帶纖維籽屑是在棉花加工中產(chǎn)生的,在紡紗過程中由于其重量較輕,且?guī)в幸欢康睦w維,在清梳工序中,表4帶纖維籽屑與生條雜質的關系,其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帶纖維籽屑與生條雜質的關系
原棉的加工方式對生條棉結雜質的形成也較為明顯。鋸齒棉由于含棉束、棉結等疵點比皮輥棉多,這些疵點在清棉加工中不易排除,并且因纖維在鋸齒軋棉中受打擊而疲勞,容易糾纏。因此,鋸齒棉在生條中的棉結要比皮輥棉多。
要合理使用本支回花,嚴格控制其比例,回花和下腳在梳理加工中,生條中棉結雜質數(shù)量較多,因此,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多余回花要降支使用。
棉卷結構好,說明棉卷中面塊小,棉束小,有利于夠工序分梳,棉網(wǎng)中單纖化程度高,棉結數(shù)量少。棉卷含雜多,則棉網(wǎng)中棉雜多。因此,降低生條棉結雜質,在清花工序應重點改善棉卷結構,降低棉卷含雜。
1.6.1 FA002D型抓棉機打手速度對棉結的影響
表5 打手速度與生條棉結的關系(品種C 18.2tex)
抓棉機打手速度增加后,打擊強度增加,纖維受到的應力作用大,增加開松度,使雜質暴露的機會更多,便于除雜,但是打手速度的提高,使輸棉管道補風不足,靜電大,動壓小,抓取的棉束不能順利轉移,隨打手重復打擊,造成束絲,產(chǎn)生棉結。
1.6.2 清花工序工藝參數(shù)對棉結的影響
根據(jù)原棉的性能和特點,開清棉工序應采用“多松少打、早落防碎”的工藝原則,采用嚴格的操作法,保證抓棉機的運轉率在85%以上。清花設備做到五光二準一通二靈敏,五光即棉流或棉層通道、角釘、梳針、刀片等部件要光滑,一通即前后氣流通暢;二準是指打手與塵棒、打手與剝棉刀隔距準確;二靈敏是指水銀開關和電器控制要靈敏,使原棉在加工過程中不掛花,不返花和不纏繞,通過上述措施原棉開松度和除雜效率得到提高,棉卷結構明顯改善,生條棉結雜質明顯下降。
清花工序本著先送后打、早落防碎、先落大雜后落小雜的原則,要合理選擇打擊點,對成熟度差、含雜高、細度細的原棉,可先松后打,一般選擇三個打擊點;對成熟度差、含雜少、細度細的原棉,要多松少打,一般經(jīng)過兩個打擊點;對成熟度好、含雜少、細度一般的原棉,可以松打交替,以少打為原則,一般經(jīng)過2或3個打擊點。
工藝配置要根據(jù)原棉性狀和卷棉含雜情況和短絨含量來定,如果原棉質量差異大,利用棉箱的特點,增加落雜區(qū),調(diào)整簾子之間的撕扯速比,增加簾子的角釘密度,減少角釘直徑;適當降低打手速度,調(diào)整塵棒隔距,使應落的雜質盡量早落;如果原棉短絨率較高。采用梳針打手,同時放大落雜區(qū)隔距,達到排除短絨、減少棉結的效果;適當增加凝棉器的風量,采用適當?shù)难a風量,同時適當控制打手前方吸棉風扇速度,從而排除短絨和細小的雜質,以提高除雜的效率,減少纖維的損傷,減少束絲和棉結。
1.7.1 車間溫濕度和操作管理對生條棉結的影響
車間溫濕度過大,開松不良,棉結增多,濕度過小,造成飛花過多,附入棉條,而產(chǎn)生棉結。加強對空調(diào)的合理管理,車間溫濕度要不定期抽查,建立由原棉到半成品的各級把關制度,制定嚴格的質量網(wǎng)絡控制系統(tǒng),是生條棉結雜質明顯下降的有力措施。
1.7.2 合理選擇新型分梳元件,提高針布鋒利度
針布的規(guī)格型是直接影響梳棉機的分梳、除雜、轉移以及混合的因素,新型針布具有“矮、淺、密、薄”的特點,錫林針布齒密加大,能增加握持和分梳作用,改善棉網(wǎng)質量,工作角適中時,纖維不易沉入齒根,轉移和釋放穴位能力強,有利于分梳和轉移纖維,一般選擇2525×1550型針布效果比較好。道夫針布必須與錫林針布相配套,才能更好地轉移,提高棉網(wǎng)質量,適中密的道夫齒密,能提高道夫凝聚纖維的能力,改善棉網(wǎng)結構,使纖維凝聚均勻。一般選擇4030×1880型針布。蓋板針布選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生條質量,一般選擇MCH45型蓋板針布,能增加握持和分梳纖維的能力,使生條棉結雜質明顯減少。
1.7.3 梳棉機主要工藝參數(shù)對生條棉結的影響
1)梳棉工藝對生條棉結的影響。
表6 梳棉工藝與生條棉結雜質的關系
由表6可知,方案2的工藝參數(shù)有利于減少生條棉結雜質數(shù)量。錫林、刺輥、道夫速度與蓋板速度適當選擇,能保證纖維順利向錫林轉移,減少短絨和纖維的損傷程度;蓋板速度適當偏大掌握,對提高分梳度、降低纖維損傷。減少生條棉結雜質十分有利;各部件隔距適中選擇,對棉層開松和分梳有利,增加對纖維的抓取能力和剝?nèi)∞D移作用,提高纖維轉移能力,避免纖維返花和搓轉,提高棉網(wǎng)清晰度,減少棉結產(chǎn)生的幾率。
2)加強基礎工作,改善機械狀態(tài),降低生條棉結。在梳棉機上采用“緊隔距,強分梳”的工藝原則是增強分梳、促使纖維伸直和減少生條棉結雜質的有效措施,確實做到“四快一準”,各部件針齒要鋒利,各處隔距要準確;在梳棉機上增加分梳元件,如在錫林和刺輥間加裝予梳輥等,是減少生條結雜的一個有效措施;梳棉機上棉結的形成主要是返花、繞花及纖維搓轉形成的,所以做好各部件的維修保養(yǎng)工作,防止返花和掛花,盡量減少纖維搓轉;減少纖維的損傷斷頭和增加短絨的排除,降低生條短絨率是降低生條結雜的一個有效方法。對錫林、道夫、刺輥和蓋板的針布狀態(tài)進行檢查評級,要求針布鋒利度達到中上等以上;針面平整度、圓整度達到0.05mm以下。同時保證梳棉機前后氣流通暢。使纖維轉移良好,對大小漏低和罩板等通道部位進行全部清洗打磨,做到光滑不掛花;嚴格運轉操作法,執(zhí)行車肚通掏,做到各吸塵點氣流通暢,吸風良好,車肚內(nèi)無掛花和積花現(xiàn)象。通過加裝吸風除塵裝置和改進羅拉剝棉方式。能有效減少纖維扭曲和產(chǎn)生彎鉤,提高棉網(wǎng)清晰度,降低生條結雜數(shù)量。
通過采取以上技術措施,生條棉結雜質可明顯下降。降低生條結雜,棉卷結構是基礎,棉卷中棉塊小、棉束少,能使棉網(wǎng)單纖化程度高,棉網(wǎng)清晰度提高,結雜數(shù)量減少;清梳工序選擇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并保持穩(wěn)定合理的溫濕度和良好的機械設備狀態(tài),是減少生條結雜數(shù)量的關鍵。合理提高清花各部件的運轉效率,加強對短絨的排除,提高棉網(wǎng)清晰度對減少梳棉生條棉結雜質數(shù)量十分有利。
[1]謝春萍.紡紗工程[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
[2]陸再生.棉紡工藝原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4.
[3]于修業(yè).紡紗原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