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學謙,1953年生人,作家、劇作家。
《金環(huán)蝕》是日本大映映畫在1975年拍攝的一部反貪腐影片。該影片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第一屆芥川龍之介獎獲得者石川達三的同名小說。石川達三以嚴肅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著稱,雖然他不能擺脫歷史的局限性和個人觀點的制約,但是其作品在本質上還是逼近真實的,在細節(jié)上也有著極強的現實性。有評論者稱其為日本的“時代攝影”。
今天,當中國處在急需反貪反腐的歷史關頭,面對習近平同志提出的“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指示,再回顧這部影片,看看日本處在民主制度下的貪污、腐敗,以及與之的斗爭,或許能夠得到一些積極的啟發(fā)。
影片開篇的題詞是石川達三寫的:“盡管四周閃耀著金色的光輝,可是中央已經全被侵蝕,一團漆黑?!逼督瓠h(huán)蝕》由此而來??梢?,在能夠限制權力,以之反貪腐的“牢籠”——民主制度中,執(zhí)政層的貪腐依舊非常可怕。好在由于制度的保護,反貪腐的呼聲和相關的具體努力,有可能產生相應的效果。影片《金環(huán)蝕》雖然沒用真名,卻直接指控日本首相的貪腐,從小說到電影在日本引起相當大的社會反響卻未被禁止,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制度能夠反腐的證明。
影片從虛擬的日本執(zhí)政黨內部公投選舉內閣總理大臣開始,通過對話和大家使用相同的高級打火機,交代了其中不無賄選之類的黑金交易,指責“賄選”在世界各個發(fā)達國家中都曾經發(fā)生過,后來隨著相應制度的完善,漸至杜絕,美國在參選資金上的限制和審計就是有效的防范。不過也有另一種情況,在我們的農村選舉中,有人認為,候選人為拉選票給村民發(fā)“紅包”是有利于改善村民生活的,是村民社會地位的提高……卻不能認識到,吞下餌料的魚,最終將成為刀俎間的肉??梢?,要用制度來牢籠來反貪腐,相關認識的提高,頭腦的清醒,以至于對實用主義的擺脫,是非常必要的基礎。
影片所敘述的故事,開始在通過公投當選的寺田總理上臺后,其官房長官星野派人到以放高利貸起家,以揭露政治賄賂出名的,坐過四次牢的“金融王”石元參吉那里,向其借貸2億元,用以歸還賄選的欠債。頗有心術的石元參吉不肯借,還扣下了來人的名片作為證據,派手下的兩個能員和自己的情婦,以及受其豢養(yǎng)的“政治新聞”社古垣社長,對此事展開調查。
這里有意思的地方有三處:其一, 為什么在政治上如此精明的寺田內閣,會向以揭露政治賄賂出名的石元參吉借錢,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其二, 石元參吉為什么熱衷于揭發(fā)政治賄賂,影片并沒有明確的交代,好像是因為這個人性情古怪,專愛與政治家過不去;其三,石元參吉被描寫成一個外形非常猥瑣、丑陋的人:賊眉鼠眼、骨瘦如柴,非但又貪又吝,還老而好色……整部影片唯一的“床戲”就給了他,此戲在國內上映時,還被電影局刪掉了一段。
分析起來,原因雖然可能多種,但都能歸結到:賄選在完備的制度下風險較大,借錢還行賄的欠債,不能找正常的銀行和有良好記錄的金融家,必得找坐過牢的石元參吉,而且其多次坐牢,應該已經吸取教訓,知道政府官員的厲害了。反過來,石元參吉作為整個揭露黑幕故事的源頭,而且使用的是私人調查的非主流手段,又必得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實在是不好處理,就得讓他是一個怪人,而從外在到內心的古怪,才能讓更多的觀眾認同。
隨著調查的深入,寺田內閣上臺后的一件大事浮出水面:國家電力建設公司要用國家的資金,修日本最大的水電站,竹田建設和青山公司兩家建筑公司要爭著承包修水庫的工程。其中竹田建設已經用賄選的政治獻金,收買了寺田內閣;青山公司則同電力建設公司的財部總裁有著多年的行賄受賄的老關系;而電力建設公司因為是國家的,所以總裁一職財部能否繼續(xù)連任,又同寺田內閣有著決定性的關系。
應該說,這種問題在發(fā)達國家有,在發(fā)展中的國家更多。發(fā)達國家在政治獻金方面如果規(guī)定不嚴,檢查不力,必然有此一患,而發(fā)展中國家則是直接貪污工程款的回扣。
接著,矛盾的焦點落在電力建設公司。公司內部總裁和副總裁之間各懷鬼胎,總裁想在任期到達前把工程包給青山公司,副總裁希望拖下來看看風頭,而寺田內閣在誘勸財部總裁將工程交給竹田建筑不成的情況下,則干脆下令,讓通產相命令財部提前退休,好順順當當地拿工程去頂賄選欠竹田建筑的債。
受到打擊的財部,激憤之下,干脆將內情透露給了一直與其有“收錢說好話”關系的政治新聞社的古垣,還將寺田夫人的“手諭”——寫了工程一定要包給竹田建筑字樣的名片,給古垣看,讓其“偷”拍了照片。古垣將這一切告訴了石原參吉。石原參吉出錢,讓古垣準備在《政治新聞》報上爆料。
在這段情節(jié)中,影片沒有強調財部為什么不接受竹田建筑的收賣,也不肯聽通產相的命令乖乖就范,而其既然如此,又為什么不直接按相關制度提起司法公訴。這樣的處理,應該說是為民主制度下的腐敗得以成功,開辟了有違實際情況的通道。另一方面,影片卻強調了媒體的被收買。其實,在西方制度下,媒體與其將目光盯在收買費上,還不如遵照法律,按新聞的真實原則,揭露出社會真相,以期老百姓通過購買給予的投資。因為,僅從眼前利潤數量的多少看,兩者就不可同日而語,更遑論還有與其名聲捆綁的長遠利益的預期。收買的暫時性、不穩(wěn)定性,以及違法的代價,足以讓自由媒體不去賣身。
此后,寺田內閣新任命的國家電力建設公司的總裁到任,著手將工程交給竹田建筑。此前,石原參吉找到了一位財色朋友——議員神谷直吉,讓其在議會發(fā)起攻擊。這一段情節(jié)是被影片漫畫化的。神谷直吉被刻畫成一個酒色之徒,其肥碩臃腫,足以同石原參吉形成滑稽的對比。神谷直吉的進攻嚇死了寺田總理,其官房長官星野出手收買了神谷直吉,讓其出國去躲避,并將一切擺平。
在此期間,出面找石原參吉借錢的秘書官被扔下樓去滅口;《政治新聞》的社長古垣在寫文章要曝光事情原委時,被與其爭女人的弟弟殺死,而其弟弟也是被收買的;石原參吉則被以敲詐罪名逮捕。其他相關媒體則彈冠相慶,以未曾卷入為幸。
顯然這里面問題不少。比如,如果議員如此容易被收買,那選票制度決定的議員選舉就不會讓其當上議員。又如,古垣的弟弟殺哥哥偶然居多,如果不肯殺哥哥,揭露黑幕的文章一旦發(fā)出,故事的結尾必然要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制度反腐”就會成功。再如,石原參吉被捕,案子進入法律程序之后,由于制度中的司法獨立,法官不會聽任政府內閣的擺布,所以,揭露事實真相的可能性,因為石原參吉掌握全面的證據,必然是非常大的。其他媒體為了自身的發(fā)展,應當是跟進調查,而不是以事不關己為樂。
此外,秘書官被暗殺的做法似為蛇足,因為其對情況的了解有限,相關證據又已經被石原參吉掌握,不殺石原參吉而殺他,只會驚動警察,使其可能由此線索查明真相,而不能達到掩蓋事實、消弭丑聞的作用。影片結束在寺田總理的追悼會上,似乎暗示著民主日本的敗亡。
問題是,從影片上映到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日本依舊是一個有制度保障的國家,盡管經歷了地震、海嘯,卻并未敗亡。特別是在貪腐問題上,經國際間的公認,優(yōu)于美國。
實際上,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在反腐方面是有較為完備的具體措施的。首先是政治透明。比如,瑞典在1776年就開放了政府的工作記錄,供民眾查詢。美國制定了《情報自由法》《聯(lián)邦行政程序法》等讓政府的行為公開化的法律。1976年還設立 《陽光下政府法》,規(guī)定除了應律師的請求在法律許可下舉行的秘密會議外,政府的五十個機構和委員會的所有會議,必須公開舉行。其次是新聞監(jiān)督。美國的媒體可以無限制地報道所有的人和事,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通過自主的新聞報道、調查、評論之類,政府和官員都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1971年《紐約時報》連載美國的越戰(zhàn)文件,總統(tǒng)尼克松以涉及國家機密為由要求停止。《紐約時報》拒絕。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法院裁決總統(tǒng)敗訴,報紙得以繼續(xù)連載。1972年“水門事件”爆發(fā),《華盛頓郵報》深入調查事情原委,尼克松以總統(tǒng)身份威脅要吊銷其所屬公司的執(zhí)照,結果,調查繼續(xù),直到徹底地揭露丑聞,尼克松下臺。對于腐敗,用尼克松的話說:就是換把椅子也得小心翼翼,以免被新聞界抓住把柄。再次是實行政務官與事務官分開的公務員制度。.限制當選政黨分肥,只有少數的政務官由執(zhí)政黨充任,多數的事務官必須考試錄用。美國規(guī)定,政務官官職不得作為競選的許諾;事務官不受政務官更迭影響,其升遷實行考績制,不犯過失者不得被解職。此舉解決了裙帶關系和結黨營私的弊病。
此外還有各種監(jiān)督。不受行政干預的司法監(jiān)督,可以上對總統(tǒng)下對百官開展調查、檢控。針對政府的議會監(jiān)督。其可以對政府的不良行政進行糾正。獨立的審計監(jiān)督。日本、德國的審計獨立于行政、立法和司法;美國、英國僅隸屬于立法;法國、西班牙則隸屬于司法…… 全面的內部監(jiān)督。如行政內部監(jiān)察、立法內部監(jiān)督等。美國的眾議院有道德委員會、參議院有規(guī)范與品德特別委員會……司法也有道德委員會。最廣泛的公眾監(jiān)督。選民通過選舉、罷免等行為對行政官員、議員、黨派等進行選擇。公眾通過輿論、舉報、游行、示威、罷工等揭露腐敗,調整政府的行為。特別是上不封頂的彈劾和追究制度,曾使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克林頓,包括臺灣的陳水扁都沒能逃脫違反規(guī)定后尷尬的下場。不過,最醒目的,還是政府官員和家庭的,涉及財產公示的透明化制度。
1978年美國頒布了《政府行為道德法》,正式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要求各類高級官員和配偶以及子女如實申報自己的財產和收入情況。申報范圍包括了所有生活領域,財產、收入、交易、饋贈、補償、旅行、債務、兼職收入,就連自己種的糧食和飼養(yǎng)的牲畜也要申報。對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的人,提出刑事訴訟,判處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或5年監(jiān)禁。公務員財產申報結束后的15日內,申報資料應該向公眾公開。此后6年,除非法目的查閱,或公開申報資料將危害國家,任何公眾經申請都可查閱。
法國于1988年頒布《政治生活資金透明法》,開始公務員財產申報。同年,還專門成立了政治生活資金透明委員會,按規(guī)定審查政府成員、議會主席和市長的財產狀況,并對來歷不明的財產進行調查。連非洲的肯尼亞、坦桑尼亞、尼日利亞和烏干達都要求官員、配偶和子女申報財產。而俄羅斯政府官員的財產公示是從總理普京和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開始的。普京稱:不肯公示財產的就是貪污犯,必須坐牢。
至于對民主國家特有的、《金環(huán)蝕》所提及的選舉資金,也設有特定的管理制度,用以防止貪腐,稱為政黨籌款制度。美國規(guī)定個人向候選人捐款一次不得超過1000美元,一年不得超過2.5萬美元。候選人收到的捐款超過200美元必須公布捐款者的姓名、住址、職業(yè)、捐款日期和數額。候選人的開支超過200美元也必須公布。凡此種種,細密周至,形成了對權力、對貪腐的牢籠。在關住權力的前提下,控制住腐敗,使其即使發(fā)生,也代價巨大。
還是從《金環(huán)蝕》看,修水庫,遠不甚肥美的肉,竟然嚇死了一個總理,這還是在黑幕沒有被揭開的情況下,成本不可謂不高。因為總理的死亡,小集團好不容易搶到手的政權也不得不易手,實在太得不償失。從這個角度看,這部影片似乎是在客觀上告訴觀眾:在日本這樣的國家中,就算機關算盡能夠逃脫被揭露的命運,貪腐也很劃不來。至于滾動在其中的個人,官房長官星野擔驚受怕;兩任電力建設公司總裁凄凄惶惶;竹田建筑的老板既把自己的女人送人又要在討好人的宴會上屈辱地跳舞助興……再加上秘書官當馬仔送命、總理夫人出乖露丑,最后淪為寡婦,實在沒見著有誰在此中得到多大的便宜。
更為有趣的是,影片中幾乎沒有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就連企圖揭露這場貪腐鬧劇的石原參吉也沒有良好的動機,或者說就算有好的動機,也被編導用不加以交代,以及惡心的外形給掩蓋了,至少是沒有加以彰顯。這是否說明:在民主的國家中,貪腐是壞人的游戲,但是因為制度提供的條件和可能,同樣是壞人,也能夠反腐,或者也真的會反腐呢?
習近平同志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了為反腐肅貪制約權力的必要性,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如其所言,只有制度關住權力,貪腐才能反掉,而能關住權力,“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的,無疑,只有民主的社會制度。
當然,除了制度之外,個人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是直接關乎反貪腐的,因為制度是人造就的。只是在社會已經有了制度的今天,人的提高又有待制度提供的條件與可能。正所謂:圣人門下不能盡為賢者,而覆巢之下,必定無有完卵。
責任編輯 侯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