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沖久
交通運輸部提出“四個交通”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交通運輸轉型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供了破解當前交通運輸發(fā)展問題的思路?!八膫€交通”發(fā)展成為新一屆交通運輸部的施政綱領。其中,平安交通是交通運輸發(fā)展的根本和基礎,也是最高追求。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血液。交通運輸是生產性服務業(yè),國民經濟發(fā)展、國土空間開發(fā)、國防安全保障、國家救災應急體系構建等對交通運輸安全的依賴性不斷增強。
交通運輸是民生改善的基本條件。交通運輸也是生活性服務業(yè),人們出行對安全、便捷、舒適、準時的需求越來越高,安全是第一位的需求。
問題是,一方面人們對交通運輸的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惡性重特大事故時有發(fā)生,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現代科學技術為交通運輸安全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科技創(chuàng)新是提高交通運輸安全發(fā)展水平的必然選擇。
交通運輸行業(yè)始終把促進交通運輸安全發(fā)展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主攻方向。當前迫切需要深化對安全理論的認識,強化創(chuàng)新驅動安全發(fā)展上升到新的水平。
國標的定義:安全是排除了不可以接受的風險的狀態(tài)。
安全是在人類生產過程中,將系統的運行狀態(tài)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財產、環(huán)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人類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狀態(tài)。其實質是可以接受的風險的狀態(tài)。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類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fā)生
預報地震是人們長期的愿望,由于影響因素十分復雜,目前準確性不高僅能作為參考
我國施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在技術上能實現對不同烈度的設防,但由于經濟原因,抗震等級只能合理選取
傳感器監(jiān)視駕駛員,一旦疲勞駕駛會發(fā)出警報;監(jiān)視路況,出現偏離車道或有障礙物的情況會發(fā)出警報
副駕駛有人乘坐會提醒系安全帶
倒車雷達影像
但由于經濟原因,并不是每輛車都有這樣的配置
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安全的客觀條件就形成了
管理水平的高低起到決定性作用
既要保證制度健全,又要保證執(zhí)行有力
安全管理的四階段:
1、事故理論支持的安全管理
?藎管理對象:事故
?藎特點:總結經驗教訓
?藎缺點:事后整改,事故推動,經濟社會成本高,總處于被動狀態(tài)。
2、隱患理論支持的安全管理
?藎管理對象:隱患
?藎特點:事前預防
?藎缺點:缺乏對風險的定量分析,預防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不足。
3、風險理論支持的安全管理
?藎管理對象:風險
?藎特點:對風險實施綜合管理
?藎缺點:模型復雜,理論性強,基礎理論支撐不夠
4、系統理論支持的安全管理
?藎管理對象:安全目標
?藎特點:安全責任大
?藎缺點:不計成本高
安全管理實際上就是對風險進行管理。目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yè)安全管理總體還處于隱患理論支持的安全管理階段,將交通運輸推動到風險管理的第三個階段時機已成熟。
安全管理一直是存在的,支持安全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是在不斷完善提高的,目前用風險理論來指導安全管理工作是多行業(yè)的選擇,也比較符合交通運輸行業(yè)的特點。
安全風險管理就是用風險理論支撐的安全管理,用管控風險的技術和方法來進一步提高安全的水平。
按照風險源劃分,安全可以分為系統安全、設施安全、運輸安全和應急保障。
系統安全是指交通運輸系統能夠完成期望的運輸目標的可靠性,其風險對經濟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設施安全是指公路、橋隧、港口、航道、樞紐場站等基礎設施(建、養(yǎng)、用全過程) 對人的生命、健康、財產、環(huán)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下的狀態(tài)。
運輸安全是指道路運輸、水路運輸以及城市客運過程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財產、環(huán)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下的狀態(tài)。
應急保障是指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快速反應、監(jiān)管有力的安全監(jiān)管和應急保障技術措施。
通過LNG加注船的風險評估、港珠澳大橋沉管安裝風險評估等案例分析,帶給我們的啟示:
1、我國公路水路的建設與管理實踐中,風險管理的理念、方法已經得到應用,如施工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工程可靠度的設計方法、農村公路的風險管理手冊以及重點工程、重點項目活動中風險管理的思想,風險評估、預防以及應急等技術與管理都有一定的應用,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提高整體的安全水平,需要在技術上進一步總結,完善交通運輸安全風險管理的理論、方法,以推動形成安全風險的技術體系,并從中找到制約安全發(fā)展的短板。
3、安全水平的提高是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水平的綜合反映,安全水平的提高應在加強管理、加大投入的基礎上,更多依靠全行業(yè)的科技進步。
4、提高本質安全是我們的核心追求。
狹義的本質安全:通過設計等技術手段使生產設備或生產系統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誤操作或發(fā)生故障的情況下也不會造成事故的功能。即失誤----安全功能,誤操作不會導致事故或自動阻止誤操作;故障----安全功能,設備工藝發(fā)生故障時還能暫時正常工作。
廣義的本質安全:追求企業(yè)生產流程中人、物、系統、制度等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諧統一,使各種危害因素始終處于受控狀態(tài),進而逐步趨近本質性、恒久性安全目標。
■ 信息技術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 信息技術與服務,電子航道圖,出行信息,物流信息
■ 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BIM技術
■ 人工智能的應用,全自動集裝箱碼頭
■ 材料與設備,控制設備、材料技術
■ 結構基礎理論,結構破壞的極限狀態(tài)
■ 數值模擬技術,水流的、結構的、工藝的。機理的研究,數學描述和求解
■ 結構檢測、評估、改造技術
■ 泥沙研究:適航水深、概率、精準預報
■ 高壩復航技術研究與應用
■ 深水打撈技術,發(fā)現、工具、控制、打撈技術。深潛水技術(潛器、加壓控制、氣體、深水環(huán)境)
■ LNG等新能源的應用
■風險管理理論的應用,管理、技術、成本的綜合水平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