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各高校公布自主招生政策后,民眾就對簡章中提到的“在刊物上發(fā)表文章或論文”提出了質疑,畢竟找搶手替寫、花錢買版面等事件在成人職稱評定等各種需要論文的場合早已是公開的潛規(guī)則。而這對母女聯合寫論文貌似為這個“質疑”找到了表證。
母親為博導,并在早年就研究“安德烈·高茲”,女兒卻在自主招生時拿出同一個研究對象的論文,如何不引人懷疑?誠然,正如吳教授所說,書香世家,家庭影響之下,很可能張同學早已接觸“安德烈·高茲”,對于我們來說艱深的內容,或許只是她潛移默化之下掌握的基本知識,無需抄襲,無需幫助,即可完成創(chuàng)作。首先,我們不能帶著主觀意識來看待他人,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臆測就否定一個孩子的努力和優(yōu)秀。但是對事不對人,民眾質疑的并非是母女倆,而是自主招生可能出現的漏洞?;蛟S,張同學是經得起檢驗的,又或許此篇論文的第一、二作者的確該換換位置。面對母女聯合寫論文,自主招生是否能拿出合格的檢驗流程來讓論文經得起檢驗,這才是民眾關注的所在。
實行自主招生,本為不拘一格降人才,卻屢陷腐敗、履歷造假等亂象的泥潭,更有人戲稱自主招生為自主腐敗。自主招生儼然成為了普通百姓心中的給富二代、官二代等留出的另類通道,現在或許還要加一個“文二代”?有人質疑,更有人過激地認為,自主招生不公平,應該取消。但錯不在自主招生,經還是好經,只不過被念歪了罷了,對此,不能因噎廢食,而應找出問題所在,積極修正,讓自主招生走出更好的路,給孩子們一個更公平、更多樣化的選擇。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有漏洞才有腐敗,有漏洞才能讓人鉆了空子,因此,在充分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權的同時,應建立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其一,建立健全的監(jiān)管體系、問責機制以及舉報申訴體系,還自主招生以公平,杜絕腐敗現象發(fā)生。其二,建立規(guī)范的多元化評價制度,細化選拔標準,維護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面對自主招生中的論文、獎項等應建立合理規(guī)范的檢測標準來評判論文等的真實性,并且多元化地審核學生,不能存在因一篇論文就被大學錄取的情況,避免家長們產生搞定一篇論文或獎項就可獲得大學入場券的想法。對于查證造假的學生應給予一定懲處,避免闖關心理之下的造假,比如取消資格,記入誠信檔案等。其三,透明化流程,對選拔標準、信息等給予合理披露,讓人們不再看著影子里的特殊人群。
現在我國自主招生還處于摸石頭過河的階段,高校招錄制度改革是必然趨勢。國外自主招生已實行多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學習他國經驗,結合國情現狀,盡快完善制度,填補漏洞,樹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挽回自主招生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只有公平公正公開,才能讓自主招生發(fā)展,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