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艷
一百多年前出版的《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向我們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應該是充滿快樂的。當一個學生不快樂時,他的智力和潛能就會大大降低。教育也是為了讓學生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因此,我們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也應該是快樂的。要想教育好學生,唯一的方法是使他們快樂、自信、專注,然后開始學習。而在小學低學段音樂課堂上,愉悅的童年“樂趣”更多地孕育在音樂自身的樂音趣味中。
《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了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jié)撃?,等等。在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也強調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智。小學低年段的音樂課堂上,我們往往能在感受到低齡學童的天真爛漫與直言直語,他們愛好廣泛,興趣濃厚,樂于參加音樂課堂的各項活動?;诖耍以趫?zhí)教一、二年級音樂課時,就不斷嘗試尋找“童年樂趣”這個主題,設想如何在課堂中的音樂元素及游戲和探索中來追尋深植于兒童內心的童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音樂世界充滿好奇,進而主動參與、積極與小伙伴合作、樂于進入到各個音樂學習環(huán)節(jié),身心舒展地體驗并感受各種音樂活動樂趣,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從而讓學生們喜愛音樂課,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一、深度挖掘加工教材,在音樂元素的學習中體驗“樂”趣
我們的教材雖然在不斷更新變革,卻始終遵循“讓人生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宗旨,貼近孩童生活和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審美發(fā)展需求。在使用教材時,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的童年樂趣,巧妙運用樂趣為學生打開音樂的大門,吸引他們投入到音符王國去感受妙趣無窮的音樂世界。
在秋風颯爽丹桂飄香的最美校園時節(jié),仔細聆聽校園的課間,有樹林間呼呼的秋風聲,有學生們下課后爭先恐后去聞桂花香的腳步聲,有學生們奶聲奶氣的讀書聲,有他們體育課學做操鏗鏘的踏步聲。凝練這些校園的“孩童趣聲”,引導學生編排成本課的第一個小游戲:
X — X — (秋風吹來的桂花香)
XX X XX X (小朋友的腳步聲)
在學生們想象著去采桂花的快樂心情中熟悉這些節(jié)奏后,順勢而為導入加上一年級學過的sol、mi兩個音符,讓學生們大膽嘗試用這兩個音符唱出秋天的校園之美,并且感受簡單和聲之美。
5 — 3 — 5 5 3 5 5 3
嘩 嘩 好香 呀 好香 呀
先分組輕輕唱,然后兩組一起試試看,要求學生用心相互聆聽,感受用聲音表現(xiàn)校園秋日美景的趣味。這一環(huán)節(jié)不但復習鞏固了sol、mi的音高,而且鼓勵學生簡單創(chuàng)作后唱準這兩個音。簡單的變化重復后,學生說:原來作曲就是這么簡單又好玩的?。?/p>
我們穿行在校園里,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們在校園里的課間游戲簡單卻充滿趣味??梢越M織大家一起有節(jié)奏地說說自己最為喜歡的游戲:
我愛 捉迷 藏 呀 我愛 踢足 球 呀
我愛 打乒 乓 呀 我愛 踢毽 子 呀
我愛 丟沙 包 呀 我來 學跳 繩 呀
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在圓舞板有節(jié)拍的擊節(jié)聲中輪番說著笑著,在學生稚嫩的聲音中這些生動的游戲都一一浮現(xiàn)于課堂中,每一個學生的笑臉都說明,他們是多么喜愛游戲,喜愛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這一環(huán)節(jié)看似是在說說最愛的游戲,其實卻蘊藏著即興節(jié)奏接口的節(jié)奏感培養(yǎng),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緊張的“接力跑”練習,同時也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足了愉悅心情的準備。
二、尊重學生生活體驗,在音樂游戲中體驗“樂”趣
教學目標不僅僅存在于音樂課堂上,它更多地體現(xiàn)在學生在校的每一個不同的時間段。每一間教室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家庭、一個集體,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關注,得到引領?!巴詿o忌”是學生們天真可愛地表達自己想法與思想最為直接的方式。教室里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大家都會看在眼里,音樂課的節(jié)奏編創(chuàng)中就有了這些有趣的小句子:
根據(jù)這些教室小情景,大家再一起來有節(jié)奏地說說樂意為小伙伴們做的小事情,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節(jié)奏練習變成了大家你夸我、我夸你的有趣情景。
為增加趣味性,在最后一拍休止符號處加上打舌的音響,調皮可愛的聲音中,更讓學生們覺得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不僅服務了大家,更快樂了自己。在兩個相同樂句的結尾末音的“5”和“1”的變化里,用手勢幫助學生記憶不同音高,并理解為做好事時的自信、快樂和做完好事后的低調、不張揚。這個游戲里,我嘗試帶領學生感受重拍力度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效果,在不同的聲響中體會為集體付出的成就感與榮譽感。
以聽為中心的音樂課堂原則是會不斷發(fā)展學生們的音樂聽覺的,慢慢擁有一雙會聽善聽的耳朵。在不斷變化重復的各項音樂活動中,逐步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的聽覺感知,發(fā)展他們的音樂思維,不僅是欣賞教學的重要意義,也是他們學習音樂表現(xiàn)技能的基石。
在聽賞《乒乓變奏曲》的過程中,為充分體驗二拍子主題的變化,我設計了學打乒乓的節(jié)奏游戲,采用學生之間兩兩相互配合的身體動作來鞏固X—| X—|節(jié)奏類型,加上口腔打舌的彈性聲響與手腕手臂的動作模擬課間打乒乓游戲的精彩一刻。然后過渡到觀望乒乓球比賽時緊張激烈的X X | XX X | 。學生在《乒乓變奏曲》音樂聲中兩兩配合,身體時而前傾時而后仰,時而扣球時而長線,默契地發(fā)出表示彈性的打舌聲,課堂氣氛甚是童趣無限。教師逐步帶領學生在身體律動中感受不同運動狀態(tài)所產(chǎn)生的音樂情緒的變化,體會節(jié)奏松弛緊張的不同韻味,體驗音樂在游戲中不可替代的趣味性。學生在不同要求、不同活動的情況反復聆聽《乒乓變奏曲》后,發(fā)表的見解也是相當有趣的:“我一開始不會打乒乓球,小心翼翼地學習,所以音樂的節(jié)奏比較寬松,乒乓球不是那么大膽。后來學會了就越發(fā)起勁,乒乓球開始在我拍子里調皮起來了,音樂的節(jié)奏變得緊湊起來了?!倍绦【返摹镀古易冏嗲纷寣W生們感受到音樂主題變奏后帶來的不同情緒體驗。
三、豐富學生音樂經(jīng)驗,在音樂探索中體驗“樂”趣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是直接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學習領域。它有助于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它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又蘊含在音樂鑒賞、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活動之中。為此,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應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完成。
在低年級認識各種打擊樂器的過程中,我嘗試先讓學生聆聽不同的打擊樂器的音色,聆聽它們在不同敲擊力度與節(jié)奏中的形象變化,用童話故事的方式串聯(lián)起每一個個性鮮明的打擊樂器小精靈。隨后大膽把樂器交給學生任意玩耍,說說他們的觸摸感覺,試試各種不同的打擊方式讓它發(fā)出各種聲音,然后再出示不同的節(jié)奏類型來任由學生們選擇,表達他們需要表現(xiàn)的東西。在熟悉各種打擊樂器后,學生們會賦予每個樂器不同的性格和形象,他們自然就會大膽運用“可愛的碰鈴”“調皮的雙響筒”“搗蛋鬼沙球”“淑女三角鐵和萌娃圓舞板”等來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并編排到音樂中。這樣的梯度漸進過程不僅消除了學生們對掌握打擊樂器演奏方式的猶豫和恐懼心理,還能鼓勵學生勇于嘗試不同方式,發(fā)揮無限想象力,再次體會童年樂趣。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做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快樂、向上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成就感??创恳粋€學生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yōu)點。在快樂的音樂課堂上,音樂的特性從來就不是孤立的,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加強人文修為,更為精妙地融合人文性與音樂性。
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表演占有比較大的比重,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學生的表演欲望和積極性都比較高,因此我嘗試在課堂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童話角色,不斷激發(fā)他們的表演欲望和創(chuàng)作力。比如在《小樹葉》的教學中,學生們分別扮演勇敢的小樹葉,深情的大樹媽媽以及呼呼吹的西風婆婆。在教學中,我分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來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問:“小樹葉慢慢地離開大樹是因為什么?”“對大樹媽媽的戀戀不舍!”“要說再見了,很傷心?!薄靶淙~在秋風中是怎樣的?”“勇敢的,開心的,期盼來年春天和大樹媽媽的重逢?!睂W生們沉浸在大樹媽媽、西風婆婆、小樹葉的情感體驗中時,邀請學生們來角色扮演,無疑是給了他們情感抒發(fā)的另一個平臺,同時也能順利引導學生們認識到音樂因為速度的變化而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學生們在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輕松聆聽,感受人聲美妙組合變化的樂趣,加深了他們對良好音色音質的正確概念理解,并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主動靠近、模擬心目中的優(yōu)美音色,往往他們發(fā)自內心的認同并樂意傾注情感體驗后的樂音更具感染力。
最美好的教育莫過于“無痕”,就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傳授知識的不經(jīng)意中,使學生樂意接受、觸類旁通、豁然開朗、快樂成長!身為人師,在音樂課堂中應和學生們一起感受童年樂趣,激發(fā)他們勇于嘗試、樂于好奇、不斷涌現(xiàn)奇思妙想、迸發(fā)思維的火花,那么我們將喜悅地看到音樂課不僅僅是音樂課,而且是學生們幸福童年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