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婧/文
未來, 穿上衣服就能防火
譚 婧/文
靜電現象在生活中不足為奇,尤其是天氣干燥的冬季,靜電在不知不覺中潛伏在人們周圍:從別人手中拿東西,也許剛碰到對方的手,就被“電”得立即收手,甚至夏天里“冷若冰霜”的金屬門把手,在冬天也能成為和你“來電”的對象。冬季里人們所穿的衣物、車內坐墊等常常會起靜電,靜電雖小卻存在著巨大的火災隱患。
閃火轟燃實驗中模擬往返穿越火場的著裝燃燒假人。
2014年12月4日的上午,江蘇徐州。由于昨天洗的工作服還沒晾干,28歲的小伙劉振隨便套了件黑色化纖面料的衣服,便開始在自家的摩托車修理鋪忙活。身上的衣服伴隨他起身拿工具再蹲下修理支架的一系列動作,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
劉振沒有把這聲響放在心上,誰還沒見過晚上關燈脫毛衣時候的小火花,他覺得這就是普通的靜電,沒什么稀奇。上午9點多,劉振用精湛的手藝迅速解決了一輛摩托車的問題,再給車加滿油,就修理完畢了。
然而,意外卻在此時發(fā)生。當他拿著自備的塑料油桶往車的油缸里加油時,剛才還在噼里啪啦作響的衣服突然著火!緊接著,劉振手里的油桶被點燃,連帶燒起來的還有摩托車的油缸。離摩托車只有幾厘米的劉振還沒反應過來,瞬間就被火苗包圍成了一個移動的火團,根本無從逃離。他痛苦地在地上打滾,試圖壓滅火焰。
他的呼救和呻吟引來了鄰居的注意,聞聲趕來的他們端來水嘗試澆滅劉振身上的火,效果卻不夠理想。最終,隔壁一家飯店的大師傅拿著滅火器沖出來,這才徹底撲滅了劉振身上的火。
送往醫(yī)院的劉振傷勢嚴重,全身70%的面積三度燒傷,30%的面積深三度燒傷,面部深二度燒傷,幾乎找不到一塊好皮膚。據其主治醫(yī)生介紹:“這樣的燒傷程度必須進行植皮手術,未來的恢復程度也不容樂觀?!倍@場火的起因,是他那件化纖衣服產生了靜電火花,從而引燃了具有揮發(fā)性的汽油。
無獨有偶,類似的事情在近年來多次發(fā)生,不少經常自主加油的市民看了網上瘋轉的一則“美女自主加油時衣服起火”的視頻后捏了把冷汗。視頻中顯示一名身著藍色長袖毛衣的女司機在加油站自助加油,只見她將油槍插入汽車油箱口后便回到駕駛室休息。片刻后,她下車一邊往油槍方向走來一邊隨手整理衣服下擺,當她試圖用手拔出油槍時,視頻中出現了不可思議的畫面:就在她的手接觸油槍的一瞬間,正在加油的油槍瞬間變成火焰噴射器,一大團火苗從油箱口竄出!女司機反應迅速及時向后躲閃,這才沒被火焰點著。孰不知,這樣一場“離奇”的火起因就來自女司機整理衣服時摩擦靜電帶來的火花。
看似小小的靜電,竟然通過一件衣服釀成了大火。這樣嚴重的火災后果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了靜電火災和防靜電的服裝,尤其是消防員等特殊行業(yè)的服裝,更需要具備符合其行業(yè)需求的防護功能。東華大學功能防護服裝研究中心就依托它們的“現代服裝設計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持續(xù)致力于具有阻燃、防火功能的民用服裝以及消防滅火服等功能防護服裝的研究、開發(fā)和評價。
同時,為了驗證這些新研制出的服裝防火性能和效果,東華大學功能防護服裝研究中心于2011年研制出全國首個燃燒假人實驗室,并在實驗室中推出了可以在高仿真模擬火場高危環(huán)境下,精準感知高溫熱流、精確預報身體皮膚的燒傷程度,還能反映其身著服裝在火場中對人體的真實保護程度的生物人體替身“東華火人”。
在原有的基礎上,這幾年東華大學功能防護服裝研究中心完善了燃燒模擬實驗艙和燃燒假人系統,如今的“東華火人”具備了模擬穿越、往返火場的功能,結合能夠在閃火中替代人體測試服裝對人體皮膚熱傷害的定量評價,可以更全面反映和客觀評價服裝的防火功能。
東華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系主任李俊介紹道,功能防護服裝研究中心當前正專注研發(fā)兼具良好防護性能、人體活動工效性能以及穿著舒適性能的產品。結合客觀量化織物熱防護性(TPP)以及服裝對人體熱防護程度(人體皮膚燒傷度)預測,在舒適性方面考慮出汗熱板儀的總散熱量(THL)和對服裝整體熱蓄積(SET)量化,使研究處于國際前沿熱點領域。
為了給防護服裝研制及工程設計提供理論支持,東華大學功能防護服裝研究中心還受邀作為8個國家12個實驗室之一,參與了修訂ISO13506-1(防熱和防火防護服裝的整體服裝試驗方法)國際標準的國際跨實驗室測評研究工作。同時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以及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的開放課題,并進行相應的基礎研究,同時通過火場燃燒假人著裝實驗進行客觀驗證及優(yōu)化,實現閃火對著裝人體皮膚的三維傳熱動力學仿真。
要是那位28歲小伙穿著的衣服有防火功能,也許就不至于嚴重燒傷。東華大學功能防護服裝研究中心也考慮到,將防火性能的功能服裝和日常民用服裝結合起來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將不僅面向消防員等特殊行業(yè)的防護服裝,也積極推進消防產品向多功能化、民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發(fā)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冬季服裝產品和居家用品也可以成為生活中的個人防火裝備,再冷的季節(jié)也不用擔心冬季衣物帶來的安全隱患了。
(本文圖片由東華大學功能防護服裝研究中心提供。)
對付冬季衣服靜電,總的原則是“防”和“放”
在目前科技認知下,靜電作為一種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放電現象。在天氣干燥的冬季,厚厚的衣服之間相互摩擦產生大量電荷,最容易產生靜電,靜電放出的電火花再引燃周圍易燃易爆物,就會造成靜電火災。因此,冬季里穿衣更要注重靜電危害,選擇材質時盡量避免化纖類的衣物,多穿純棉衣物,減少身體產生靜電的機會。因為化纖材料會導致靜電大量聚集,不宜傳導逸散,一旦身體有摩擦,短時間內電壓就可達數千伏,從而產生放電起火現象,引燃燃點低的物品。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采取很多辦法來“放電”,比如養(yǎng)成梳頭發(fā)時選用牛角梳,脫衣服或握門把手前先用手輕輕地摸一下墻壁,勤洗手保持身體濕潤等習慣。
針對不少車主擔心的冬季自助加油時如何防范靜電,加油站內通常設有專門的除靜電裝置,觸摸它就可以除去身上的靜電;如果沒有除靜電裝置,一定要用水洗手,讓皮膚表面上的靜電荷在水中釋放掉;車內存在各種靜電,自助加油過程中盡量不要回到車內,更不要不停拍打拉拽自己的衣服;盡量將油槍深入油箱口,減少汽油揮發(fā),加完后也最好稍等片刻再把油槍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