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 于浥塵
中國畫表現(xiàn)手法賦予當代插畫藝術的精神研究——以“回到原點”作品展為例
河南大學于浥塵
摘要:曾雍寧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展覽,使臺灣藝術的基本生命情態(tài)得以呈現(xiàn):圓環(huán)與破方之間的形式性張力,過去與未來之間心念的糾結,青春朝氣的燦爛與鄉(xiāng)土回眸的悲情,繁復外展與簡約內(nèi)縮之間的形式不同,無論是視覺感受還是生存關懷上,都讓觀者回到了原點,回到了生命與藝術經(jīng)驗的原點,重新開始心象的書寫。
關鍵詞:中國畫;插畫藝術;張力;視覺感受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49-01
曾雍寧的以原子筆的書寫性展開一個個不同色彩的圓環(huán),在書寫技術上,有著原子筆在書寫時帶來的那種輕快,以及之前學習水墨所帶來的那種流動性的層次罩染,把傳統(tǒng)工筆畫三礬九染的那種制作方式與理念轉換為原子筆不同色彩的套疊,帶來視覺上的幻覺與迷醉。這個世界有著孩子氣的童貞,有著對未來美好事物的渴望,如同花朵在盛開在生長。畫面異常豐富,并不單調(diào),因為畫家已把橢圓與直線巧妙錯疊起來了,也有著對圓環(huán)的切分,即圓與圓彼此在切分、在穿越與串疊,也并不缺乏三角的尖銳,畫家不斷變幻著旋轉的角度,他對此得心應手。確實,繪畫對于曾雍寧,一直保持著孩子氣的快樂,音樂玩具一般的游戲感,這是讓觀看者喜樂與著迷的藝術本真性。而且,畫面有時還有著西方教堂天頂畫以及馬賽克的變化,穹頂式上升帶來一種音樂的旋律感,提高人的心魂,但無限繁衍的圓環(huán)還是在切近的平面上展開,天空與大地極為親密地契合著,有著生命飽滿的氣息。這是一個有著未來夢想的書寫,這層層套疊的圓環(huán)是希望生長的因子與原點。
「采意」是顏色形態(tài)多樣,很多種形狀和顏色符旨;曾雍寧2013新作個展,延續(xù)先前光鮮亮麗花園的綻放和原生律動系列,如訴說著自然法則,交迭個體間展現(xiàn)原生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和張力,除建筑一個飽滿空間,也在尋求生命存在轉化的多重符征和特性。經(jīng)重新調(diào)整、更新后,新作,更具吸引力,這個系列以聚焦的形式呈現(xiàn),與百花齊放的多視點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使得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在透露一種原始、直接的情感,縈繞在作品中的情感,不僅釋放了藝術家自身,更感動觀畫的我們,間接牽引出一份樸拙的真性情。
原子筆大多是被當作繪畫的輔助器材,是素描、速寫的工具,少有人將其當作藝術創(chuàng)作的媒材,曾雍寧是其中之一。他運用原子筆當作創(chuàng)作的主要材料,并無前人的技巧可以揣摩學習;他的作品如水墨的皴法結構般,運用重復排列的線條,構成了繁復的造型與色彩,以連續(xù)畫圈的方式,編織出獨有的質感與紋理,成了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構成了畫面的主體。原子筆的墨水借著使用者的手將它釋放在紙張上,透過不斷的重迭、復制、延生,引發(fā)出動人的旋律,在多層次的線條網(wǎng)絡交織出多變的幾何圖形,因為線條的方向不一,反而形成了一股無形中拉扯的張力,使得整體的空間架構顯得扎實、穩(wěn)固。
(一)線之美在當代插畫中的體現(xiàn)
宗白華先生《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談到中國畫與西畫不同,它不是團塊的,而是線紋的結構,“尤其注重線條”,而且“由于把形體化為飛動的線條,著重于線條的流動,因此,中國繪畫帶有舞蹈的意味?!霸谌魏卫L畫類別中,沒有手法,情感都無以表達。線條是中國畫的生命。中國繪畫傳統(tǒng)注重線條之美,線描是中國畫造型的基礎。畫家用線的疏密、抑揚、節(jié)奏和墨色的變化來描繪情感化的物體,從而達到“物我合一”,巧妙地運用線條變化來觸發(fā)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想。線描以形寫神。以線造型的手法,成為我國藝術創(chuàng)作中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技巧。線這種具備無窮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的繪畫手法在20世紀的中國插畫中廣泛運用。我國大師級畫家戴敦邦等在建國后潛心投身新中國的書籍插圖事業(yè),他們把中國畫線描的造型技法運用到插畫作品,創(chuàng)作了藝術價值頗高的插畫作品,戴敦邦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與濡養(yǎng),他的畫有著獨特的風格,筆筆皆滲透著中國民族藝術的精神。插畫名家盧延光的作品中充分運用線的裝飾性之美:疏密的搭配、黑白的布局,使畫面產(chǎn)生悠遠的意境。線和黑白處理這種中國畫技法被他運用的出神入化,欣賞他的畫,猶如置身神秘、充滿夢幻色彩的仙境一般。
(二)筆墨的絕妙之美在當代插畫中的體現(xiàn)
中國畫的筆法要通過墨來實現(xiàn),筆與墨結合形成詩情畫意的意境之美。中國畫的筆墨以少勝多、計白當黑、以虛為實、以空為有,將中華儒家、道家的文化內(nèi)涵轉換為繪畫語言,追求表現(xiàn)的自由和擺脫觀念的限制。在筆墨的運用上,畫家的學養(yǎng)、胸襟、情操審美觀和技能決定了作品的格調(diào),國畫大師齊白石、潘天壽等筆墨超凡脫俗、氣勢博大、剛柔相濟、流暢自如。中國畫的筆墨法所形成的形式感和意境,隨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完善和充實而具備時代特征。那著意游走的線條和柔情似水的墨法,呈現(xiàn)出渾厚、高雅的古樸格調(diào)。年輕的插畫家翁子揚將自由寫意的中國水墨畫手法運用到CG創(chuàng)作中,作品清新、典雅、卓爾不凡,被譽為國內(nèi)漫畫家中水墨CG大師,他是把獨具東方神韻的水墨語言運用到現(xiàn)代插畫的代表人物之一。清代著名畫家石濤提出:筆墨隨時代。“外事造化、中得心源”,歷代畫家無不主張這個原則,中國繪畫技法不是一成不變、固守成規(guī),畫家的“立意”也不是出自主觀臆斷、憑空苦想,而是來源于生活和客觀現(xiàn)實。當代插畫創(chuàng)作對中國畫的技法運用正是繼承傳統(tǒng)又與時代同步的體現(xiàn),結合時代科技的成果,借助新工具實現(xiàn)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嶄新用途,創(chuàng)作出生動鮮活的、具備民族氣息的插畫作品。
(三)色之美在當代插畫中的體現(xiàn)
用色是中國畫的重要技法之一,中國獨特的色彩經(jīng)營與用墨特點,用簡約、樸素的哲學思維造就了豐富的畫面內(nèi)涵。中國畫的繪畫方式體現(xiàn)經(jīng)驗主義、歸納主義、感悟主義。中國畫設色的黑與白,知白守黑是老子“無中生有”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西方繪畫色彩鮮艷、追求對物象真實性的再現(xiàn)。中國畫的色彩是作者自身文化、哲學思想的轉化。隨著藝術風格多樣化和中國畫的革新,更多的工具和材料為中國畫采納運用。因為中國畫不是只能“師古人之跡”同時還要能夠“師古人之心”,善于繼承、發(fā)展、推陳出新,是中國畫日臻豐富、永葆厥美的根本屬性。中國當代插畫的用色可以發(fā)揚中國畫大膽、自由的用色個性,達到理智和熱情的高度統(tǒng)一,釋放心靈的真正自由。色彩理論家菲利普?奧托?朗基所說:“色彩是一種終極藝術,它現(xiàn)在是,將來也仍會是一個持久的迷”。作為設計人,能夠熟識色彩規(guī)律、掌握配色技巧,無疑是我們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插畫作品的重要條件。
觀看曾雍寧作品如同萬花筒般世界,轉動時不難發(fā)現(xiàn)有著大男孩般的童真,以及對未來美好事物的渴望,好比花群們沒有固定方向的盛開與生長,豐富不單調(diào)且具生命飽滿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