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瑤
天空陰沉沉的,旋律古怪的哀樂久久回蕩在我耳邊,不曾停歇。眼前的每一張面孔都充滿了壓抑的悲傷,只剩黑白遺像中的外公在微笑。
大人們腳步匆匆地穿梭于屋內(nèi)屋外。我知道,外公的遺體明天將會被火化。
外公是因車禍去世的。這份突如其來的傷痛已經(jīng)令大家心力交瘁,暫時還沒有人有多余的精力去與肇事者爭論責(zé)任大小。
擺著外公遺像的桌案上積了一層厚厚的香灰,我走過去一看,香灰下竟還禁錮著一只小小的昆蟲。不知是出于何種心情,我拈起它,輕輕拂去它身上的灰塵。
它可真美。身體呈流線型,狹長青翠如一枚小巧的竹葉。兩側(cè)的翅膀卻是很寬大的,幾乎要遮住整個身體。
哦,這是一只蜉蝣。
蜉蝣是會飛的,可此刻它躺在我的掌心,安靜又從容。正巧母親喚我進屋,我便把它放進口袋里……
不同于白日的喧囂,夜的沉寂使凝重的氣氛暴露無遺。
按照規(guī)矩,今夜我要守在外公的棺槨前。
這是一個不懂人事的孩子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感受生命的消逝。屋外,是無盡的黑暗;屋內(nèi),燃燒著的白燭流下了兩行清淚。
流轉(zhuǎn)的哀樂織成一張巨大的網(wǎng),我困在其中動彈不得。
我為外公燒了許多張冥幣,想要以更大的明亮來溫暖這滿屋的冷寂,但是,沒有用。我小心翼翼地捧出那只蜉蝣,橙色的光暈下,它流光溢彩的雙翅微微戰(zhàn)栗著。
我知道,蜉蝣命短,沐朝輝,隨夕葬。它的生命,即將要終結(jié)了吧。
像是未察覺人類的心情般,哀樂依然在不知疲倦地響著,響著。
蜉蝣近乎透明的翅膀在空中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它在飛!這是我第一次見它飛行。
我屏住呼吸,看著它離開了我的掌心,在外公的遺像前停留了一瞬,而后,筆直地墜落于火光之中……
天明,頂著晨露站在火葬場中,周圍是一片嗚咽聲。真奇怪,這兒明明是個誰都不愿意來的地方,可最終,誰都不得不到此處。
外公的遺物終于被點燃了,滾滾黑煙為恣意燃燒的大火鑲邊。熾熱的溫度模糊了我的視線,恍惚中,我又看見了那個被火光吞噬的小小身影。
后記: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于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點評
“我”觀蜉蝣,嘆其朝生暮死,而“我”之于宇宙,又何嘗不是轉(zhuǎn)瞬生死?作者文筆奇佳,文章內(nèi)涵深刻,將人的生死與微芥之蟲并舉,抒發(fā)人生短暫的慨嘆,令人掩卷沉思。文末對《詩經(jīng)》的引用,亦為文章增色不少。
【指導(dǎo)并置評:王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