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艷,徐 茂,王海燕,王苑蓉,吳琳娜,廖再波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老年醫(yī)學中心/干部一病房,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訊作者
老年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拔除后變形情況分析
趙秋艷,徐 茂,王海燕,王苑蓉,吳琳娜,廖再波△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老年醫(yī)學中心/干部一病房,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 分析外周靜脈留置針拔除后變形情況,減少置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留置針的有效價值。方法 觀察78例老年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拔除后的變形情況,并按照不同部位、不同留置時間進行整理分析,運用銳角三角函數換算出外周靜脈留置針在血管內變形角度的正弦值,得出不影響其功能的變形角度范圍(有效范圍)。結果 外周靜脈留置針在有效留置時間內拔除后變形的情況真實存在,變形角度為5°~40°。結論 護士掌握手背靜脈和前臂頭靜脈、貴要靜脈的解剖學知識,并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可以控制外周靜脈留置針在血管內的變形角度在有效范圍內。
老年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變形;原因分析
外周靜脈留置針作為靜脈輸液治療的工具,因其避免了反復多次的靜脈穿刺,既減輕患者痛苦,又減輕護士工作量,更能在搶救室爭取寶貴時間,已成為臨床工作的首選。然而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影響和并發(fā)癥,增加了患者痛苦,影響了臨床治療。臨床護士多把導管堵塞、靜脈炎、靜脈血栓、皮下血腫等并發(fā)癥作為研究內容。我科近來注意到外周靜脈留置針在有效時間內拔除后變形率高、變形角度不等,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病房A區(qū)2014年3月20日至4月20日的住院輸液治療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齡60~93歲,平均年齡78.06歲。其中高血壓病史55例,糖尿病史29例,冠心病史20例,腦梗塞病史7例。全部患者使用的均是BD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24 g密閉式靜脈留置針(Y型)。
1.2 方法 觀察78例老年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拔除后的變形情況,并按照不同部位、不同留置時間進行整理分析,運用銳角三角函數換算出外周靜脈留置針在血管內變形角度的正弦值,得出不影響其功能的變形角度范圍(有效范圍)。觀察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針在有效期內拔除后有無變形及變形角度的差異。在穿刺部位相同的情況下,分別觀察置管后24小時、24~48小時、48~72小時拔除后,留置針有無變形及變形的角度。
2.1 變形情況 外周靜脈留置針在有效留置時間內拔除后變形的情況真實存在,變形角度為5°~40°,見表1。24小時之內拔除原因:①臨時輸液;②臨時出院;③意外脫管(1例患者因透明敷貼卷邊松動留置針脫出)。24~48小時之內拔除原因:①留置針堵塞;②輸液滴速 < 30 d/min,不能滿足治療需要;③穿刺處有滲液;④患者主訴穿刺處疼痛;⑤出院。48~72小時拔除原因:①留置針有效期內順利完成治療;②輸液滴速 < 30 d/min,但下壓或牽拉Y型軟管座后輸液滴速加快,能夠滿足治療需要;③留置針堵塞,但用5 ml生理鹽水回抽后通暢。留置針在有效期內不同時段拔除后的變形情況,見表2。
表1 不同穿刺部位留置針拔除后的變形情況
表2 留置針在有效期內不同時段拔除后的變形情況
2.2 不影響留置針功能的變形角度范圍分析 如圖1所示:以前臂頭/貴要靜脈(因手背靜脈、足背靜脈相比,其直徑最大,為6 mm)為例,①留置針在血管內若向左右彎曲,且針尖貼合血管壁,則可以留置針在靜脈上的穿刺點A向血管壁做一垂線AC(即血管半徑),這樣,留置針AB、血管半徑AC、血管壁BC則組成一直角三角形。已知留置針AB和血管半徑AC 的長度分別是19和3 mm,通過銳角三角函數換算角B的正弦值sinB約為 0.1579,在sin9°(0.1564)和sin9.1°(0.1582)之間,得出角B的最大值為9.1°,角B與留置針在血管內的彎曲角度相等,即當留置針在血管內若向左右彎曲,最大彎曲角度為9.1°(有效范圍)。②留置針在血管內若向下(穿刺點對側的血管壁)彎曲,且針尖貼合血管壁,同理得出:當留置針在血管內若向下(穿刺點對側的血管壁)彎曲,最大彎曲角度為41.9°(有效范圍)。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是以外周靜脈留置針可選穿刺血管中,直徑最大的前臂頭/貴要靜脈為例得出的數值。對于直徑相對較小的手背靜脈和足靜脈,這兩種情況下的“有效范圍”也相應縮小。
圖1 不影響留置針功能的變形角度范圍 a:向左右彎曲;b:向下(穿刺點對側的血管壁)彎曲
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在血管內發(fā)生變形彎曲,因其是透過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脂肪組織等到達血管內,加上患者局部活動對留置針的影響,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通常認為屬正?,F象。不影響其功能的變形角度范圍(有效范圍見圖1)是被允許的,但超出有效范圍的變形角度,且不可逆的彎曲,可能會影響留置針的通暢,滿足不了治療的需要,也存在患者感覺穿刺處疼痛不適的情況。此時,臨床的護理人員就需要思考在不能改變現有留置針材質的情況下,能否控制留置針的變形角度在有效范圍內,以滿足靜脈輸液治療的需要,并使留置針的有效范圍充分發(fā)揮。我病房收治人群以老年患者為主,老年人的血管彈性差,易滑動,充盈慢(特別是消瘦的老年人),有效范圍相對更小。
外周靜脈留置針拔除后變形的情況真實存在,雖然其制造所用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很少發(fā)生導管打折和破損,但卻避免不了發(fā)生彎曲,且彎曲是不可逆的。雖然在血管內有血管壁阻擋,留置針彎曲大于有效范圍后,貼合或導管尖端抵至血管壁,但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加上治療液體輸入后,增大留置針的密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隨之增大,對血管壁的刺激亦增大。臨床工作中,怎樣把這種情況造成的不良影響降低,值得思考。在不能改變現有留置針材質和彎曲的情況下,臨床護士應掌握手背靜脈和前臂頭靜脈、貴要靜脈的解剖學知識,并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盡力將留置針的變形角度控制在有效范圍內。有研究得出手背中央區(qū)的靜脈瓣最少,所以選擇手背靜脈進行穿刺時,應盡量選擇手背中央區(qū)。掌指關節(jié)或腕關節(jié)表淺靜脈行留置針穿刺時,可采用離心性穿刺輸液,可充分利用血管,穿刺后容易固定牢固[1]。老年患者因血管彈性差可采用2人配合法進行穿刺[2],并注意選擇合適的穿刺角度,以提高穿刺成功率[3]。盡量選擇直徑大、走向直的血管,并盡量保證穿刺入血管內的留置針軟管和固定在皮膚上的Y型軟管座在一個整體的平臺上,以避開過度的活動而影響留置針軟管在血管內的變形角度。
[1] 吳燕,楊艷芳.靜脈留置針離心性穿刺輸液的臨床研究[J].中國護理研究,2010,24(4):892.
[2] 沈曉莉.延長老年患者淺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3):223-224.
[3] 熊國英.小兒頭皮靜脈留置針不同進針角度穿刺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5(7):55-56.
Deform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of peripheral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lled of senior patients
ZHAO Qiu-yan,XU Mao,WANG Hai-yan,WANG Yuan-rong,WU Lin-na,LIAO Zai-bo
R826.2+6
B
1672-6170(2015)01-0142-02
2014-06-16;
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