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婧
據(jù)說兩個芬蘭人在電梯里,彼此相對無言,卻不會感覺到絲毫的尷尬。他們都明白不需要寒暄——這不是家教或?qū)W校的教育,而是深藏在芬蘭人基因之中的。
芬蘭人是出了名的“惜字如金”和“拒人于千里之外”。在芬蘭,等公交車時,人們會盡可能等在車站最遠(yuǎn)的兩端,如果人多的話大家會自動排成每個人相差兩米等比分割的一條直線。要是在公交車站和朋友不期而遇,他們會互道“你好”,然后坐在彼此身邊,如果不想說話,就共享漫長的沉默。對了,芬蘭人坐公交車選座位也是頗有講究的,最先上的乘客坐單座,單座坐完后就只有雙座和四座啦,聽好了,只要還有空的雙座,哪怕在車子最里面,也不要坐在別人旁邊,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如果你坐了,你身邊的人很可能會站起來跑去找空位坐,一邊還在心里問候你全家。最可怕的時刻是,車?yán)镆呀?jīng)沒有連空的座位,你只能坐在別人身邊,那么每當(dāng)?shù)秸居腥讼萝嚂r,大家都默認(rèn)應(yīng)該由最后落座在別人身邊的人,主動起身去新空出來的座位,累心吧?這還不算,坐車的時候看別的乘客也是絕對禁止的,如果你沒有手機、平板電腦或報紙可看,那就凝視窗外看風(fēng)景吧!
同理,在餐廳里,芬蘭人會分別坐在桌子最遠(yuǎn)的兩頭;觀看演出,人們也會盡可能以一人占三個座位的方式坐滿整個場地。如果你不守規(guī)矩坐在了一個芬蘭人身邊,他很可能會一臉“這家伙是啥鬼”的表情看著你,但無須擔(dān)心,大多數(shù)情況他們并不是真的在意,只是不習(xí)慣而已。對此一個芬蘭網(wǎng)友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或許是因為我們過于習(xí)慣寬廣的空間,所以也盡可能地維護私人空間的大小?!闭f到底還是炫耀自己國家地廣人稀。
當(dāng)然私人空間不只是個物理上的距離概念,還包括人與人交流的方式。芬蘭人基本不寒暄,他們不擅長說客套話,也覺得沒必要,如果想不起來該說什么,那就沉默好了,沉默一點也不尷尬,只不過說明談話者當(dāng)時沒有重要話題要說,那么何必要用喋喋不休填滿談話空間呢?
除非有特別強的沖動,芬蘭人極少與陌生人攀談,但拿著地圖問路的游客仍會很容易就在街角得到幫助,因為芬蘭人的好客與友好會壓過他們的內(nèi)斂。芬蘭人并不是真正沉默寡言的山林動物,實際上他們有種自嘲的幽默感,很喜歡夸張地對外宣傳自己這種靦腆的形象,覺得這樣很有樂趣。芬蘭人不會和陌生人說話,但會和他們一起脫光了蒸桑拿。不得不說,這就是這個星球上最重視私人空間的奇妙生物。
【素材運用】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趣舍萬殊,靜噪不同。熱情與沉默各有千秋。各樂其事,每人都有自己的隱秘之地;科技發(fā)展,私密空間尤需倍加保護。只要利于他人,少點形式于人于己豈非雙贏之事?只要“心血”不冷,熱情與沉默何嘗不都是亮麗的風(fēng)景?
【速用名言】
1.禮節(jié)太繁,執(zhí)意把過分的,他人受不了感到笨拙,慚愧的禮節(jié)強加給他人,這類情形看起來與其說是尊重人家,還不如說是嘲弄人家。
——英國思想家 約翰·洛克
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國社會學(xué)和人類學(xué)奠基人之一 費孝通
【適用話題】文化;理性;尊重他人;私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