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剛
長食腥葷油膩、咸辣味重之物,日久難免不適。間或雜以清淡食物,反倒感覺滋味十足,鮮香無比。粥,濃縮谷米豆類之精華,與清水完美融合,利口養(yǎng)胃、噴香誘人;湯,積聚肉、菜、菌等之營養(yǎng),將清水賦予身價,滋補(bǔ)養(yǎng)顏、風(fēng)味獨具。一桌佳肴,無幾道精致清淡之菜,何以撐起席面?這點,南方菜系絕對屬上品。
因淡食之獨到,每逢生病厭食,母親總會煮粥或煲湯,端于床前,用勺舀起,吹涼送至嘴邊,哄我咽下;病情好轉(zhuǎn),身體也未虧虛。長年累月,母親常備著白開水供全家飲用,致使我向來不嗜茶、咖啡之類飲品,倒因白開水之補(bǔ)水、排毒、利咽,而受益匪淺。如今,對母親的依賴漸淡,卻猶記這清淡之中浸融的厚重母愛。
許是受夠了暑氣的潮悶,“云淡天高風(fēng)細(xì)”之秋一來,人們便甚是鐘愛,登高、遠(yuǎn)眺、仰望星空,爽爽的秋季讓煩躁之心也恬淡許多;許是厭倦了濃妝艷抹的掩飾,人們渴慕的“神仙姐姐”,往往也是淡妝雅服,淡遠(yuǎn)塵世,一襲素紗,明眸淺笑,美麗至極。
或源于某種機(jī)緣,自古文人似乎對“淡”向來情有獨鐘。
菊,便是絕佳的寄予。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典雅》中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日可讀?!本臻_深秋荒野,淡定、執(zhí)著、不媚、不爭。因此品格,也便很容易理解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與菊相伴遁隱世俗的生活。
菊之淡與人之淡,相喻相通。這樣的淡,淡在榮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誘惑之外,卻淡在骨氣之內(nèi)。這樣的淡,能讓我們在滾滾紅塵中,擊破紛擾、洞察世事,謝絕繁華、回歸簡樸,淡泊明志、活出真我。
水,亦為淡之典范。俗話說“水火不相容”,“淡”字拆開卻是“一水傍二火”,自然天成、相依相偎。這是何等意境,何等氣度!
“君子之交淡如水”,若為朋友,便無半點私心、絲毫功利。酒肉朋友、麻將朋友,這不是朋友;忽近忽遠(yuǎn)、貌合神離,這更不是朋友。真正的朋友,雖不朝夕相伴,卻可惺惺相惜,經(jīng)得起世事考驗、時間打磨,最終釀得一壺老酒,如水般清澈。既為朋友,就當(dāng)至真、至純、真性情,隨緣、惜緣、不攀緣,高雅、純凈、淡如水。
淡,食之薄味,卻益于身心;品之寡淡,卻蘊含真味。淡,是飲食之上品,生活之真諦,更是處世之要義,人生之境界。
【素材運用】自古文人對“淡”情有獨鐘,“食之薄味”“人淡如菊”“淡泊明志”“上善若水”“君子之交淡如水”等,無不是在稱贊“淡”。古人所揚,亦當(dāng)為今人所用:食之以淡,有益身心,健康而自在;以淡為人,不強(qiáng)求,無私心,方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以淡處世,淡泊名利,不媚、不爭,才可活出真我。
【速用名言】
1.我們每個人在內(nèi)心深處都覺得,對于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tài)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美國哲學(xué)家 威廉·詹姆斯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 莊子
【適用話題】淡;淡泊明志;淡然與包容;君子之交淡如水;低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