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玉鳳
摘 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英語寫作的研究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些年來,國內(nèi)學者郭純潔、劉芳等對母語思維在英語輸出過程中進行全面的動態(tài)研究。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中學生英語寫作過程中如何使用中英文兩種語言思維,探討母語思維與英語寫作的關系,以豐富人們對母語影響的了解,提高對英語寫作的特性認識。
關鍵詞:職業(yè)中學;班級管理;建議
一、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1.研究內(nèi)容
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對依賴母語思維的程度如何?
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在哪些思維活動中易于依賴母語進行思維?
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對母語思維的運用有什么影響?
2.研究方法
為調(diào)查母語思維在英語寫作過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將采用個案研究,運用定量與定性數(shù)據(jù)相結合的方式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研究結論。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12名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12名學生中有6名男生和6名女生,每個年級為4人。選取研究對象的標準是性格積極、開朗,對有聲思維持積極的態(tài)度。因為本研究中要使用有聲思維方法,所以這種選拔標準至關重要。然后,對學生進行有聲思維寫作和書面寫作進行測驗。
2.研究工具
有聲思維方法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邊說邊寫,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把腦海中所有的想法都以有聲的方式如實地呈現(xiàn)出來,以此實現(xiàn)寫作思維過程的形象化。因此,在研究中,研究者給出一個關于“環(huán)境保護”主題的寫作任務,要求參加測試的學生邊說邊寫,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學生要如實地、連續(xù)地把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所思所想以有聲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果心里想到的是英語就用英語說出來,如果心里想的是漢語就用漢語說出來。
3.研究過程
(1)訓練階段
對12名學生逐個進行有聲思維的寫作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熟悉研究者及此次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使學生對有聲思維的方法能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熟練應用。
(2)寫作階段
在學生完成此次研究中的有聲思維訓練任務后,繼續(xù)進行寫作階段。在本階段,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分別在語音實驗室內(nèi)單獨進行會面,務必確保語音室的安靜,確保實驗過程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當學生在現(xiàn)場進行有聲思維的寫作時,研究者要詳細如實地記錄下他們的寫作過程,不能中途打斷他們的寫作,整個過程都進行了錄音和攝像,以便通過聆聽錄音、觀看攝像對寫作中記錄不清的地方進行查缺補漏。
4.數(shù)據(jù)的分析
對有聲思維做定性分析,以探究英語寫作過程中母語思維在哪些具體的思維活動中易于發(fā)生,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其在寫作過程中的母語思維量的關系。通過對一些學生的有聲思維草稿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者試圖發(fā)現(xiàn)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的母語使用的差異,從而揭示出學生的英語水平的高低與他們寫作中母語思維之間的關系。
對有聲思維草稿進行定量分析,目的在于回答第一個研究問題和第三個研究問題:在二語寫作過程中究竟學生對母語思維的依賴程度如何?以及學習者二語寫作中的母語思維與他們的二語水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學生有聲思維草稿中的漢語(母語)詞數(shù)與英語詞數(shù)會被分別統(tǒng)計出來,然后通過輸入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算出漢語詞數(shù)占草稿中總詞數(shù)的百分比來作為反映學生依賴母語思維程度的母語思維量指數(shù)。在這里,研究者先對有聲思維草稿中的一個中文詞這一概念進行了定義:一個中文詞被定義為一個最小的概念元(意義單位),這正是與單個漢字的不同之處。舉例說明,一個句子“他兒子在睡覺”包含4個中文詞:“他”“兒子”“在”“睡覺”。然后通過下面的計算方法計算出每篇有聲思維草稿中母語思維量占思維總量的比例。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所用的中文詞數(shù)母語思維在思維總量中所占的比例=(所用的中文字數(shù)/所用的中英文總字數(shù)×100%),每組學生的有聲思維草稿中的漢語詞數(shù)都會被分別統(tǒng)計出來,然后將代表不同英語水平的小組的母語思維量進行組間對比,從而可以看出二語水平的不同對學生寫作過程中母語思維的影響。
三、研究結論
通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英語寫作過程具有雙語特征,即母語與英語同時參與思維,母語思維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占有很大比重(40.75%);與寫作內(nèi)容不是直接相關的思維活動使用母語較多,包括結構構思和過程控制。在解題活動中母語與外語的使用相當,在文本輸出和內(nèi)容構思活動中外語使用明顯多于母語;英語寫作中,母語使用比例與學習者的英語水平有直接的關系,隨著學習者英語水平的提高,其對母語的依賴也逐漸減弱。
參考文獻:
郭純潔,劉芳.外語寫作中母語影響的動態(tài)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7(04).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