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飛飛
密林深處的古國
綏寧位于湘西南邊陲,全縣有苗、漢、侗、瑤等20個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63%,境內(nèi)林壑幽美,森林覆蓋率超過70%,堪稱“天然氧吧”。
暖陽下的黃桑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顯得格外靜謐,溪水潺潺,黃的、紅的樹葉隨風緩緩飄落。肥碩的大白鵝滿地亂跑,清澈的溪水里鴨子成群,靜謐的村莊中木墻青瓦的侗家古建筑錯落有致。農(nóng)戶不掩柴扉,俊俏的村姑悠然繡著花兒。眼前的一切,仿佛世外桃源。
巍巍烏雞山下,滔滔蒔竹溪畔,一座古城傲然挺立于此,數(shù)百年來孕育著無數(shù)生靈,這便是有著500余年歷史的上堡古國。因藏在深山里,它充滿了神秘色彩,當年曾有人在此稱帝,建有金鑾殿。綏寧黃桑坪苗族鄉(xiāng)上堡村,為古王國首都遺址所在地。
很少有人知曉的“上堡古國”,廣義上包括其所有轄地,如界溪、赤板、雪林、潭泥等地,狹義僅指其首都,即上堡古村。
山環(huán)水復的秀美上堡村,被青石古道隔成一個個“井”字,遠望去像一個棋盤。棋盤坐落在九座小山的包圍中,形成了一把巨椅。當?shù)卮迕窠榻B說,這樣的氣象叫“神龜出山”,“神龜帶九子,九子九成精”,代表祥和。
漫步于古國的幽幽深巷,踏在溫潤的青石古街上,循著那斑駁的舊時遺存行走,你會發(fā)現(xiàn),那斷壁、殘垣、小橋、流水、人家,無不昭示著一種冥冥古意,傳遞出歷史紛繁復雜的密碼。這一片殘存的古國,用它三縱九橫的軀干,串聯(lián)起古宅大院,正如那一株挺立于村頭的千年古樹,以頑強的姿態(tài),穿越歷史的云霧,等待后人揭示。
歷史回溯至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苗民領(lǐng)袖麻城人李天保,托名唐太宗的后裔,入綏寧組織萬余青壯年勇士,發(fā)動了震驚朝野的湘桂黔邊界農(nóng)民大起義,以上堡為中心建立苗族古國,年號“建元武烈”,自稱武烈王,省、府、州、縣四級轄制也應運而生。自此便有了“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縣,上堡有個金鑾殿”的民謠口耳相傳。
上堡古國面朝牛坡頭(海拔1913米),背靠烏雞山(海拔1300米),據(jù)傳為風水寶地。此地前后依山,山高路險,易守難攻,只有一條古驛道進村。因李天保起義聲勢浩大,涉及十幾萬民眾。朝廷急遣兩湖、兩廣及貴州五省官軍,合計4萬余人,對其進行血腥鎮(zhèn)壓。李天保等率軍依據(jù)天險奮力反擊,前后持續(xù)24年,終因寡不敵眾,喪城失地。
牛坡頭山上、烏雞山下分別留下的摩崖石刻“天高地厚”、“天王”,見證了當年的血雨腥風,李天保試圖讓自己開創(chuàng)的武烈王朝永遠延續(xù)的夢想,隨著敵人的炮火灰飛煙滅。官軍攻克上堡古國,將輝煌的金鑾殿付之一炬,所有的男丁被屠殺殆盡,所有的女丁或淪為官仆奴隸,或遠遷邊關(guān)。
李天保等人這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在正統(tǒng)御用文人眼中自然是不屑記載的寇事。此后的數(shù)百年間,上堡古國猶如一頭戰(zhàn)敗的雄獅,負傷退守山林,默默地舔食著自己的傷口,其后便逐漸消失在世人的視野之中。
走進當年古苗國“國都”
上堡村是明朝古苗王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政權(quán)的首都遺址所在地,是苗民當時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如今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上堡找到當年苗民起義的痕跡。在一處蔥綠的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當年起義苗民插起大旗的旗桿石。村口的老樹下,有兩塊圓形、中間有孔的餅狀石板,據(jù)說也是用來固定旗桿的。走到一戶人家門口,村民熱情地指著一棵不生枝葉的老樹,只見樹牌上書“拴馬樹”,據(jù)說當年起義苗民在此拴馬,以至于樹干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勒痕。老樹隨著年月生長,勒痕如今已有一人多高。在這里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在很多青石板路的方磚上都有棋盤樣的凹痕,據(jù)說這是一種叫做“同移山”的娛樂活動,取眾人同心協(xié)力可以移動山川之意,在當時頗為流行。
李天保等人起義后被朝廷出重兵鎮(zhèn)壓。為了紀念鎮(zhèn)壓的官兵,朝廷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忠勇祠。但是由于無人管理,當?shù)孛缑褚膊粫鲃有蘅?,忠勇祠倒塌后再未重建。如今,只剩刻著“忠勇祠”三字的石碑孤獨矗立,其后長滿了茂密的植物。在村子背后,有兩座小山似的土包,和其他山體并不相連,上面也沒有多少樹木,當?shù)厝瞬聹y,這有可能就是李天保的埋葬之地。
盡管當?shù)孛窬哟蠖嗳允蔷哂械湫兔缱逄卣鞯母蓹谑浇ㄖ?,但在整體規(guī)劃上與其他苗寨有所不同。由于上堡當年是作為政權(quán)中心而建,因此排水系統(tǒng)、道路交通、防御設施等都有其獨特之處。供水沿襲了古人做法,從上游引水入宅,沿溝渠流入院落。在每家每戶門前,都有半人高的院墻,全部由片狀石頭壘起,不需泥土黏附,卻異常堅固,整個村子儼然像一座堅固的石頭城,這顯然也與當年的防御工事相關(guān)。時至今日,房屋因戰(zhàn)火毀壞已幾經(jīng)重建,但仍完整保留了最初的整體規(guī)劃。
如今這里居住著苗、侗、黎、瑤四個民族的村民400余人。比起其他苗寨,這里的氏族性并不突出,因為村民基本上都是當年苗民起義軍的后人,他們來自不同地方,姓氏也不同。雖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大家族,卻也其樂融融。
最有趣的是,這里的住宅依山而建,梯次而上,庭院以石壘墻,溪水沿屋繞街,潺潺流過。昔時的五里城墻地,現(xiàn)已開墾為耕地。全寨三縱九橫,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及至陰雨綿綿,裊裊炊煙與山中云霧渾然一體,古寨若隱若現(xiàn),有如蓬萊仙閣。天朗氣清,晴空萬里之時,則蟬鳴鳥悅,山歌頻傳,若天籟之音,響徹山澗。
此地群山環(huán)繞,茂林修竹,古樹參天。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得益于歷代的精心呵護和營造。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凡生子女,都要種樹,生男種10棵,以備百年壽材;生女種5棵,以備嫁娶之用。
沒有污染的神奇綠洲
綏寧是部傳奇的書,在這部書上,顏如玉里覓佳人; 綏寧是首動聽的歌,在這首歌里,梁音繞耳有知音; 綏寧是幅天然的畫,在這幅畫中,世外桃源是歸處; 聯(lián)合國教科文衛(wèi)組織于1982年5月通過亞太衛(wèi)星發(fā)現(xiàn)在地球上一塊沒有被污染的綠洲,而后通過衛(wèi)星鎖定就是中國的綏寧縣。綏寧從此被世人譽為“一塊沒有污染的神奇綠洲”。
黃桑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綏寧縣西南部,南北長25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積25.5萬畝,其中多為原始次生林,一座真正的自然綠色王國。
這是天然的綠色氧吧。從馬頸谷進山,你將會看到植物王國里的許多世界之珍。這里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就有20多種,如香果樹、花櫚木、毛紅椿、長苞鐵杉、馬褂木、樺榛、伯樂樹等。國家二類保護樹種——“活化石”長苞鐵杉群落,樹桿挺拔相擁、樹根相錯,枝、干、根相互成連理的景觀,更為世界罕見。
黃桑風光綺麗,樹大蔥郁。美麗的大森林中,山水妖嬈,飛流直下的六鵝洞瀑布,猶如一塊從天上直掛下的白簾,氣勢磅礴。
此外,這里中草藥資源非常豐富,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黨參、巖耳等。屬于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就有17種。有被稱為“百獸之王”的華南虎,有能產(chǎn)比黃金還貴重的麝香;有“鷹咀龜”,有紅腹錦雞等罕見的珍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