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雙武
【摘要】 我在數學教學中使用了課堂教學新模式:“目標體驗”模式,其程序是:給出目標、學生自學、自學檢測、反饋評價、自主探究、分層訓練。我采取編口訣、計算能力專題訓練、晚修小測強化記憶、輔差答疑面對面、試卷講評師生合作等形式幫助學生提高成績。
【關鍵詞】 文科生 數學 “目標體驗”模式 數學口訣 計算能力 面對面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2-049-01
對大多數文科學生來說數學是其薄弱甚至是跛腿學科,一是因為文科學生形象思維比較好而邏輯思維較差,二是因為部分學生數學基礎差被迫選擇文科,因此對文科學生來說“贏得了數學,便是贏得了高考”。作為文科數學教師來說,盡管不必為解答學生大量的難題而“絞盡腦汁”,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他們提高成績也應“運籌帷幄”。
一、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為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在數學教學中使用了課堂教學新模式:“目標體驗”模式。該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給出目標——學生自學(教師答疑輔導)——自學檢測——反饋評價(教師講解)——自主探究——分層訓練。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成績與能力大大提升。第一步,展示目標。即將本堂課的學習目標通過比較新穎、直觀、概括性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不僅能從總體上把握這堂課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能較好地引發(fā)學生對本堂課基本知識和技能渴求掌握的欲望。第二步,自主學習。圍繞學習目標設計一定形式的自學指導路徑,要求學生按照老師設計的自學指導路徑,認真閱讀教材、圈點教材,并自主地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重點知識;此外,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還要不斷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質疑問題,并且能夠自主地歸納知識和整理知識。第三步,問題探究。學生針對自學過程中發(fā)現的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或存在的一些疑難問題、或教師預先設計的一些思考性、探究性問題等進行思考和探究。第四步,反饋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教學理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在較為充分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和問題探究情況后,再結合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疑難問題、或感興趣的問題、或在備課過程中所關注的一些重點、難點、疑點、熱點等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釋疑和進一步探究。第五步,分層訓練。在這個階段,針對教學中的基本知識點、以及重點、難點和疑點等設計一些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
二、編擬口訣輔助教學
數學理論和公式對多數文科生來說“枯燥無味”,我將很多數學知識點編成口訣,以便學生記憶和理解。如集合的內容編成如下口訣:
集合開篇有點高,元素集合易混淆,屬于包含莫亂用,一箭雙雕須推敲(何時兩種關系都適用),點集數集兩大類,首先看準元代表(元:元素),交集并集要分清,看“且”寫法知其妙,數軸“維因”兩圖形,補集處理顯技巧。
另外,我還要求學生將相關內容自編口訣,如:學弧度請莫糊涂,單位切要記清楚;解三角形有技巧,正余定理先知曉,線性規(guī)劃真奇妙,不等式組出高招等等。學生在編擬口訣的過程中對相關知識“吃得”很透,學習興趣也隨之增大。
三、計算能力專題訓練
由于計算器和計算機的普及,現在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差,文科學生尤其如此。我在高二下學期結束新課后沒有急于進入總復習,而是協(xié)同同組的其他老師將有關計算的相關內容編成五個專題讓學生訓練,前后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這時與理科的進度基本統(tǒng)一。這五個專題分別是:函數(包括三角函數)與方程、數列、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概率與統(tǒng)計。通過專題的訓練,學生對計算問題不再像過去那樣怕了,計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盡管我校生源是韶關市縣級中學中最差的,但我校今年文科數學平均分達到78分,高出市平均分近10分,在縣級中學中排名第五位。
四、晚修小測強化記憶
文科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往往不如語文、英語等,我認為這跟思維習慣有關。我校每周安排有3節(jié)數學晚修,每周我用一或兩個晚修布置5道填空題,學生用專用“小測本”做完立即上交,我當堂批改并公布滿分同學名單,為活躍氣氛還開展男女同學對抗賽,滿分多的一方獲勝。這5道題主要是已講過的重要知識點,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師生才了解到許多應知會的知識學生不一定掌握了,這很大程度上是記憶出了差錯。高二、高三兩年我一共組織了100余次的小測驗,學生也非常歡迎這種方式,有時當我走進教室不進行小測驗時,許多學生似乎有某種失落感。
五、試卷講評師生合作
在講評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試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且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試題要特別注意;對于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癥下藥。每次考試我認真批閱試卷,對每道題的得分率細致地進行統(tǒng)計,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準確地分析,如果是普遍性的錯誤或較難的試題我就對每道題的評講思路精心設計,做到評講前心中有數,評講時有的放矢;如果是中檔題我就讓班上數學基礎好、考試發(fā)揮好的同學講解,但講評前我和他交流,弄清他的解題思路和想法,并幫助他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學生講完后如有必要我再進行適當的補充。這種形式學生也比較歡迎,因為同學的講解更加貼近他們的想法,師生不同的講解風格也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有時我出差兩三天,我班的數學課也不用其他老師代課,因為我們班上有很多“小老師”,我只要提前布置講課內容(多以試卷講評為主)就可以了,回來后我問聽課的同學有沒有什么問題,得到的回答都是沒有,他們對“小老師”也已經很信任。這種師生合作的試卷講評方式效果較好,參與講課的同學高考成績都達到了12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