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買一架鋼琴不如備一本詩選
舊詩給人意境,新詩直接點燃人的是激情。詩陶冶人性,讓人變得熱情,可以改變你的性格,你的人生態(tài)度。
梁衡
本刊顧問,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歷任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等。
人生不能無詩,童年更不能無詩。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注意對孩子專門的選讀和輔導(dǎo),差一點的也會教一些俚語兒歌。這是一種審美啟蒙,情感培養(yǎng)和音樂訓(xùn)練。
我大約在小學三年級開始背古詩,中學開始讀詞。除了語文課本里有限的幾首外,在父親的指導(dǎo)下開始課外閱讀。最早的讀本是《千家詩》,后來有各種普及讀本《唐詩100首》、《宋詩100首》及《唐詩選》,還有以作家分類的選本,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慶幸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中學時正是“文革”前中國社會相對穩(wěn)定,重視文化傳承的時期,國家組織出版了一大批古典文化普及讀物。由最好的文史專家主持編寫,價格卻十分低廉,如吳唅主編的《中國歷史小叢書》,幾角錢一本;中華書局的《中華活頁文選》,幾分錢一張。不要小看這些不值錢的小書、單頁,文化含金量卻很高,潤物無聲,一點一滴給青少年“滴灌”著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著文化基因。這是我到了后來才回頭感知到的。說到閱讀,我是吃著普及讀物的奶水長大的。
和一般小孩子一樣,我最先接觸的古典詩人是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中總有一些奇絕的句子和意境(意境這個詞也是后來才知道的),覺得很興奮,就像讀小說讀到了武俠。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不懂這是浪漫,只覺得美。后來讀到白居易《賣炭翁》、《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又覺得這個好,是在歌唱中講故事,也不懂這是敘述的美,現(xiàn)實主義風格??傊窃诿蓶V中接受美的訓(xùn)練,就像現(xiàn)在幼兒學鋼琴,學跳舞。后來讀元曲,馬致遠《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彼徽f人,不說事,只說景,推出9個鏡頭,就制造了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這就是王國維講的“一切景語皆情語”。當然這也是后來才知道的。但要想后來能夠領(lǐng)悟,就要預(yù)先播下一些種子,這就是小時候的閱讀。一說古詩詞,人們可能就想到深奧難懂。其實古人的好作品恰恰是最通俗易懂的。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都明白如話,但又不只是“白話”,這里面又有音樂、有圖畫。因為詩的功能是審美,并不是難為人,好詩人是在美感上爭風流的。倒是今人學詩、作賦,食古不化,以僻為榮,不美反澀。
古詩詞的閱讀價值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思想內(nèi)容;二是意境的美;三是音韻的美。后兩個都是審美訓(xùn)練。這是每個人的寫作都要用到的。我們常說,文章美得像詩一樣,就是指文章的意境和韻味。在所有文字寫作中,只有詩詞,特別是古典詩詞是專門來表現(xiàn)意境和韻律的美感的。為什么強調(diào)背詩詞,就是讓這種美感一遍又一遍地濡染自己的心靈,浸透到血液里,到后來提筆寫作時就會自然地涌流出來?,F(xiàn)在一般人家節(jié)衣縮食給孩子買鋼琴,倒不如備一本精選的古詩詞。因為成人后,一萬個孩子也不一定出一個鋼琴家,倒是有一千個要寫文案,一百個會當作家,而且在成人前每個人都得先當學生,人人都要寫作文。
詩歌閱讀對我后來寫散文幫助很大。當碰到某個感覺、某種心情無法用具像的手法和散體的句式來準確表達時,就要向詩借他山之石,以造成一種意境、節(jié)奏和韻律的美感。所謂模糊比準確更準確,繪畫比攝影更真實。
我在中學時開始讀新詩,斷斷續(xù)續(xù)訂閱《詩刊》直到工作后多少年。新詩給我的影響主要不是審美,而是激情,雖然我后來幾乎不寫詩,但這種激情一直貫穿到我的散文寫作、新聞采寫和其他工作中。
我在《人民日報》工作,都快要退休了,帶著采訪組到貴州采訪。路上,貴州山水如詩如畫,我想起了貴州老詩人廖弓弦的一首詩,背出了第一段:“雨不大細如麻,斷斷續(xù)續(xù)隨風刮。東飄,西灑,才見住了,又說還下,莽莽蒼蒼,山寨一幅淡墨畫?!蓖械哪贻p人都很驚奇,他們不知道當?shù)剡€有這樣一個詩人,可惜詩人已經(jīng)過世。這是我高二時在中學簡陋的閱覽室里讀到的,發(fā)在《人民文學》的封底上,印象很深。少年時的記憶真是寶貴。
舊詩給人意境,新詩直接點燃人的是激情。在各種文體中,詩歌的分工主要是抒情。散文抒情不如詩歌,敘事不如小說,說理不如論文,但他的長處是綜合。如果能將每種文體之長都拿來嫁接在散文中,這就出新了。我后來總結(jié)“文章五訣”:形、事、情、理、典。這個“情”字就要靠讀詩來培養(yǎng)。詩陶冶人性,讓人變得熱情,可以改變你的性格,你的人生態(tài)度。(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