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 要】 本課題以學生每天課外閱讀《典范英語》逐步形成語感為基礎,結合教師在實驗課上的檢查、督促,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經(jīng)過兩年多的課題實驗,學生的語音語調、學習興趣、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語言素養(yǎng)得以大幅提升。
【關鍵詞】 典范英語 實驗教學 實驗成效
為適應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加強我校英語學科教學的專業(yè)化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我校于2011年11月開始了“中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之子課題“語感閱讀法與英語閱讀能力的研究”課題實驗。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驗,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對我市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了推動作用。
1. 實驗操作基本過程
1.1 課前準備
實驗學生必須堅持每天回家模仿朗讀至少20分鐘,并將自己朗讀的頁數(shù)和情況記錄在跟蹤記錄表上,由家長簽字或加注意見,每周上交教師檢查。
1.2 實驗教學
結合我校提出的“3.6.1生本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我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
(1)朗讀:模仿朗讀是課題實驗的核心方法,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檢查學生朗讀的情況,并給予評價,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朗讀中拼讀生詞難的問題,我們還將“自然拼讀法”作為朗讀教學的突破口,幫助學生尋找英語單詞在發(fā)音和拼寫方面的規(guī)律,使其不需要音標就能將詞讀出來。
(2)理解:在課題組提供的參考教案和課件基礎上,我們因材施教,適當刪減與補充課件內容并降低難度,通過瀏覽圖片、閱讀章節(jié)標題、尋找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分析概括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等閱讀活動幫助學生理清故事脈絡,還原故事面貌;
(3)表演:《典范英語》中充滿了生動有趣的故事,課前組織學生將其改編成短劇并在課堂上表演出來,不僅幫助他們理解了故事,更激發(fā)了他們的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熱情;
(4)復述:鼓勵學生用簡潔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將故事主要內容復述出來,同時加上所感所想,既檢驗了其理解程度,又使用了故事中所學語言,體現(xiàn)了在“用中學”的教學理念;
(5)討論:在對故事中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討論中,通過語言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學生逐漸認識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無形中將德育融于教學。
1.3 課后鞏固
課后,學生除了要進行好詞好句的摘抄和賞析外,我們還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寫故事梗概、讀后感、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來鞏固和運用這些語言知識。
1.4 評價
我們采取了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小組記錄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朗讀、表演、復述、課后作業(yè)等進行評分;同時在學期中和學期末的英語考試中加入了《典范英語》考試,以附加分的形式記入學生總成績,以督促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
2. 實驗成效
通過課題實驗,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得以大幅提升,主要體現(xiàn)在:
其一,在語音語調上做到了“洋腔洋調”,具有了一定的拼讀能力,語感顯著增強,做題時單憑語感就能“百發(fā)百中”;
其二,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大增,不再為“有句無文,有文無情”的英語學習感到苦惱;同時,還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課后閱讀習慣;
其三,閱讀能力實驗前后有明顯提高,各類閱讀題的得分顯著增加,并有多人先后通過了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ETS(一級)(相當于初中畢業(yè)水平)和(二級)(相當于普通高中畢業(yè)水平);
其四,寫作能力無論從字數(shù)、內容還是思想深度上來看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真正體現(xiàn)了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點。
此外,《典范英語》課題實驗還得到了學生家長和本人的普遍認可,為我校提高了社會聲譽。
3. 實驗中的困惑和應對策略
在實驗過程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課題采用的是家校聯(lián)合促學機制,但仍然有一部分家長敷衍了事,因此如何做好家長的工作至關重要;其次,在現(xiàn)行初中畢業(yè)考試評價制度的局限下,如何把《典范英語》跟日常教學有機融合,使課題實驗的效果更加凸顯,仍然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4. 結語
實踐證明,《典范英語》能夠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幫助學生了解文化差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完全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真正的素質教育之路。在未來的實驗中,我們將繼續(xù)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使學生更加受益。
■
[1] 葛文山. 語文教學給英語教學的三大啟示[J]. 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8(10).
[2] 韓寶成. 關于我國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思考[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