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敘潔
在籌劃執(zhí)行過程中,Yii切入多項跨界整合,也涉及一連串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挑戰(zhàn),包括工藝匠師與設計師的合作、限量與量產的生產模式決策、定價策略等,足以為未來其他類似型態(tài)品牌提供經驗。當工藝與當代設計相遇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抱持著這樣的期待,2007年臺灣工藝研究發(fā)展中心與臺灣創(chuàng)意設計中心策略聯盟,邀請八位工藝師與八位設計師配對,展開作品橫跨木雕、陶瓷、竹編等六大工藝領域的創(chuàng)作合作。2008年這項“工藝時尚計劃”擴大舉辦,并且正式將此計劃成果以“Yii”品牌的名稱推向國際。2009年后這項計劃改由工藝研究發(fā)展中心獨立主辦,除了邀請知名荷蘭Droog Design創(chuàng)辦人Gijs Bakker擔任國際品牌總監(jiān),Yii品牌也積極參加各國際重要展會,包括2008年及2009年的法國巴黎家具家飾展、2009年的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2010年進駐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之米蘭三年展中心,以及2011年參加法蘭克福消費品展。
以工藝時尚為號召的Yii品牌,首次在海外參展就獲得洽詢總產值一億七百萬元新臺幣(約合2000多萬元人民幣),但盡管國際買家詢問度熱烈,但最后完成生產的產值卻相對不令人滿意,顯現出Yii雖立意極佳,卻仍有其執(zhí)行難度。在籌劃執(zhí)行過程中,Yii切入多項跨界整合,也涉及一連串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挑戰(zhàn),包括工藝匠師與設計師的合作、限量與量產的生產模式決策、定價策略等,足以為未來其他類似型態(tài)品牌提供經驗。
Yii品牌精神:工藝+創(chuàng)意
2008年,由臺灣工藝研究發(fā)展中心主導的工藝時尚品牌“Yii”正式成立?!癥ii”讀音如同中文“易”,象征東方哲思中的變與不變;“Yii”也與“藝”發(fā)音相同,代表臺灣工藝之精湛技藝;另個諧音“意”則意指當代設計的原創(chuàng)精神。帶著工藝、設計創(chuàng)意及東方精神的品牌意涵,Yii期待能將臺灣的工藝技藝與當代設計力相整合,將Yii品牌推向國際,打造出具有臺灣意象的共同品牌,扭轉過去臺灣以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代工導向的產業(yè)模式,并且增加產值,積極朝具國際化之營銷市場發(fā)展。
Yii在2007年、2008年之間開啟將臺灣工藝家與設計師兩兩配對的合作方式,由設計師先提出作品構想,再與工藝師討論初步概念及可行性,雙方相互媒合成功后共同對工藝發(fā)展中心提案及評選,最后開發(fā)出兼具工藝及設計特色的38組原創(chuàng)作品。累積出作品后,在2009年邁入第三年的Yii,為了強化進入國際市場的策略,邀請Droog Design創(chuàng)辦人Gijs Bakker擔任國際品牌總監(jiān),由他監(jiān)督及主導Yii整體作品風格,此舉也讓當時初成立的Yii迅速融匯了國際設計趨勢。
Yii的跨界合作新模式
工藝家擁有高度純熟的工藝技術,但其作品常因無法融入當代生活需求而逐漸式微;另一方面,臺灣新一代設計師多受到歐美設計影響,但因缺乏文化特質的設計作品而相對較難在國際間展露頭角。因此,Yii品牌作品研發(fā)過程中,最獨特之處在于工藝家與設計師媒合配對的合作模式:設計師提供創(chuàng)意概念、工藝師提供制作技術咨詢并負責打樣,雙方聯合提案,在2007年至2011年間以這樣的模式合作出許多讓人驚艷的作品。
2008年Yii首次參與法國巴黎家具家飾展時,高竹椅凳“Bambool”即獲得大會媒體票選“最令人心動的作品”。這件作品由設計師周育潤及工藝家蘇素任合作,選用極具東方韻味的竹為材質,精選竹節(jié)高度及粗細均一的三支竹管為主架構,由下向上延伸后,剖開竹管成為具有彈性的細竹片,再運用竹編技法交織出融為一體的穩(wěn)固椅面,創(chuàng)作出巧妙展現工藝技法且設計風格洗煉的作品,成為Yii品牌代表作之一。除此之外,設計師王俊龍與工藝家陳高明合作的“作繭計劃-沙發(fā)”、設計師徐景亭與工藝家李存仁合作的“蕾絲碗”系列、設計師林曉瑛與工藝家湯潤清合作的“秋作盤”,都是跳脫傳統(tǒng)工藝創(chuàng)作風格、充滿當代設計美感的出色作品。
Yii面臨的兩難
藉由工藝師與設計師的跨界合作,Yii的確開創(chuàng)出許多精彩作品,不過,卻也仍面臨此命題所帶來的挑戰(zhàn)與兩難。工藝品市場依據產值及價值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求精致不求量產、追求藝術成就的“工藝美術品”;(二)保留工藝手感兼具質量,且能投入市場的“工藝產品”。因此,當Yii在打響品牌形象及國際知名度后,接下來即將進入銷售階段時,就面臨在“工藝美術品”與“工藝產品”之間徘徊的兩難。部分參與計劃的設計師希望能量產,讓創(chuàng)作能被更多人看見與使用,而希望手工制造作品的工藝家無論在數量或生產效率上都有其限制。因此,工藝發(fā)展中心必須負責從中協調,在工藝與設計兩個不同導向的思維模式間尋求最大共通值。
接下來,也涉及到作品上市的定價策略問題。追求工藝美感、不求產量的工藝美術品,市場價格一向屬于高單價區(qū);而以能投入市場為前提、工藝要求稍低但也具一定質量的工藝產品,定價則多屬于中價區(qū)。此外,Yii旗下屬于工藝美術的部分作品,原本造價即不斐,不光設定為高單價品,還希望能依循國際間近年來拍賣價格飆高的“Design Art”模式銷售,然而能拍賣出高價的“Design Art”大多具備國際知名度高的設計師、完整商業(yè)操作配套等助力,加上國際拍賣趨勢復雜,想要達成同樣的效益,對Yii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