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清
聽著許嵩的那首《山水之間》,鋼筆在題集上“沙沙”劃過,單曲循環(huán),一遍一遍,一詠三嘆,余音繞梁……
許嵩的歌總是給人唯美的感覺,是的,唯美。唯美,太過于美,我一時想不出更契合的詞語了。有月光映照橋水的憂傷,有“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的頻發(fā),有在心頭排除不去的郁憤……而《山水之間》的意境卻是另一種騰挪疊雅,青山環(huán)繞,綠水之間。
煙霧迷蒙,山水做伴,誰在沉弦郁鼓輕彈琵琶?
聽《山水之間》,如置身于撼動了千年的畫前,而恍惚之間,時間就像定格在那驚鴻一瞥間?!昂锨嗍迳? 一把油紙傘/旅人停步折花/淋濕了綢緞/滿樹花瓣多傲然/江南煙雨卻癡纏”。沈從文說:“美麗是愁人的。”也有人反過來說:“愁人是美麗的?!币驗檫@種難以察覺、難以言喻的美,我不假思索地便涉足到了這片迷人的山水與煙雨中。一切都是恬靜風雅,不加任何修飾的,不消說,須臾之間,也會令人徒生嘆息,只覺讓你心馳神往。
靜沐松風,深林呼唱,誰在攜琴攬酒觀山望水笑天涯?
“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蹦憧茨菍掗煹纳剿?,層疊中給人以深邃的感悟。正如一泓清泉,緩緩流入,呢喃起詩意的漣漪,吟誦著歲月的旋律,此際心清如許?!奥浠ㄓ?你飄搖的美麗/花香氤/把往日情勾起/我愿意/化浮萍躺湖心/只陪你/泛歲月的漣漪”。霏霏細雨,連連珠串,升騰起光輝,哀嘆纏綿的音符,仿佛在澄澈的水中跳躍,然后鉆入水中,碰撞出一圈一圈的波紋,漸行漸遠,漸行漸遠……
月淡風緩,氤氳行云,誰在紙扇長衫鼓笙簫?
“古木檀香小筑/經(jīng)文誦得緩/錦服華裳一炬/粗袖知心寬/林中撫琴曲委婉/群山聽懂我悲歡”。
明亮的燈光下,空蕩的走廊間,孤獨爬上發(fā)梢,枯葉隨著風翻騰。在蘇步街的小巷,穿堂風輕輕搖曳,拉出長長的灰色的聲音。枯葉在下水溝邊沿止住了腳步,不久又被托起,旋轉(zhuǎn)飛騰,飄到南水橋,與南山對望,飄到蓉江里。獨自一個人聽《山水之間》,聽得有些恍惚,“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然而在這樣的聽覺與聯(lián)想沉醉的間歇,又有些沉靜相隨。不是《廬州月》朦朧到凄涼的美,亦不是《斷橋殘雪》飄灑到傷悲的美,更不是《城府》閑悶到酸楚的美。是的,聽著許嵩的歌,我的袖口仿佛倒灌進一陣風,分不清這是夜晚的涼風還是山水間的回旋。我被這旋律輕輕地拽走了,被許嵩的嗓音震撼了。遙遠處,是浩瀚的星空與最璀璨的星斗。
相思是一篇腹稿,發(fā)表出來卻很短。是不是,幾乎幾千年的長嘆,都是通過一個短暫的美麗的愛情,或短暫的美麗的悲劇,情到深處有感而發(fā)的呢?
酒觴與燈盞拉開夜的帷幕,達達的馬蹄聲是一個個美麗的錯誤,但那是一種怎樣的錯誤呢?
匆匆而過的是時間還是須臾的孤獨?山水間的變換快捷,而不變的,只有變化。“時光不識你和我,物是人非乃自然。”卻還可以欣賞,可以記味,也可以守望,所幸不至于美人隔云端。
青石板,油紙傘,落花雨,花香氤。伊汝說:“對于自然,總是有種無法言說的美。譬如某個清澈的月夜,月亮大得出奇,白中透出些橘黃,活像一只金桔,上面的斑點也很明晰。更為重要的是那被凄風苦雨洗盡鉛華的深藍月夜,純粹的深邃,純粹的明麗,純粹的欣悅,包括那一縷鬈發(fā)似的流云,變幻縹緲。譬如春天的陽光明媚,綠是新生的綠,綠絲中姹紫嫣紅,藍天、碎云、垂藤、樹影、金色的光線、佳人的笑……”
的確,細節(jié)會透支想象力,一如許嵩那驚鴻一瞥的律動的山水。
葵花籽語
作者能從一首歌曲中聽出這許許多多的想象和感悟真是令人驚奇。這篇文章源于聽覺,作者卻通過文字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幅幅畫面,這種聽覺與視覺的融會貫通為讀者帶來了非常立體的閱讀感受,仿佛我們也置身在這山水與煙雨中,景色迷蒙,曲調(diào)清幽,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其次,全文語言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讀來讓人有暢游在散文詩里的浪漫感覺。作者用詞也格外考究,帶給讀者無限的想象力,讀來心竟也像聽到了這音色一般,有被牽引的疼痛和某種快感。文字的魅力真是奇妙??!
最后,如果作者只是沉迷于這種華麗的描述里,文章就稍顯一般了。在文章的最后幾段作者表達了自己在這首歌中聽出的種種人生感悟,頗具哲理,也升華了文章的主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