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立
光陰可怕,但也有對付它的方式,在什么階段就用什么方式去享受生活。和光陰犯不著作對,順著它點,日子就沒那么疙疙瘩瘩啦。
臺灣著名的女作家王宣一于年初和夫婿詹宏志在意火利旅行時,不幸身體不適而病逝,最近詹宏志寫出整個出事的過程與他的內(nèi)疚。他們原計劃去倫敦看兒子的設計發(fā)表展,便順道去意人利中部的佩魯加與奧維耶多走走,他感慨地寫道,也許太貪心了,將行程安排得過于緊湊,從出發(fā)到抵達奧維耶多的旅館共花了26個小時,其問還幾次上上下下提搬行李。他說忘記了年紀,用年輕時背包客的方式,進行將近60歲年紀的旅行。
他的文章讓我深白反省,人生的每一階段皆不同。我的一個朋友工作很努力,而且過得很節(jié)儉他說要存夠錢,才能于退休后好好到世界各地去旅行。他的汁算方式叫做先苦后甜,非常合乎邏輯,可是漏算了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光陰。
去年我終于上了黃山,20歲時便告訴自己,人生豈能不上黃山,但中間各種理由、各種拖延,去年忽然有種說不出的緊張壓迫感,提起行李便找上海的朋友一起去黃山。
持續(xù)規(guī)律的運動數(shù)十年,我對身體仍有相當?shù)淖孕?,一大早從黃山的北山門上去,傍晚從南邊下山,一天之內(nèi)走完了黃山,表面上看似不錯,其實從天都峰下來的那段山路只能用“勉強”來形容,因為不僅倒著攀石梯下山,而且每走五十級便得休息幾分鐘,否則腿酸痛到無法再邁出一步的地步。 晚上躺在旅館床上,朋友說我在一秒內(nèi)打起鼾,他不知道我天沒亮便醒來,想著一個問題:如果我30歲時上黃山,想必約了一堆朋友、想必至少帶著女朋友、想必非得在山上的旅館過一夜。如果我40歲時上黃山,想必和老婆于山中散步的情緒遠超過單純的爬山。但當我五十多歲才上黃山,添了自我的憂慮,添了給朋友的負擔,于是喪失上黃山的樂趣,變得只想完成這件事而已。
光陰催人老,越催越老。
有人說20歲時不買房子,免得太早背負房貸而錯過人生里其他美好的事情。60歲以后也不買房子,兇為犯不著了,買了等房子漲價?哪有那么多時間去等著發(fā)財。
也有人說,20歲最珍貴的是未來,30歲最珍貴的是現(xiàn)在,40歲最珍貴的是想象,50歲最珍貴的是挽回,60歲最珍貴的是早餐,70歲最珍貴的是回憶了……70歲以后呢?好吧,我猜,70歲以后最珍貴的是健康檢查后拿到的各項“指數(shù)”
“張老先生,您血壓一百八和一百一,您還是每天人魚人肉喝酒嗎?要是您不改變生活習慣,以后別來醫(yī)院檢查身體了:,”
那么張老先生能不能對醫(yī)生說:“醫(yī)生呀,我20歲時吃不起,30歲時舍不得吃,40歲時沒空吃,50歲時老婆規(guī)定我這個不準吃那個不能喝,好不容易到了60,輪到您不讓我吃了,那么人生究竟該什么時候吃喝?”
捧著糙米飯,望著盤內(nèi)的青菜豆腐,嗅著隔壁傳來的紅燒肉香味,唯一能喝的酒是燒肉時加進鍋內(nèi)的紹興酒,這人生未免太太太“錯過”了吧?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付出,也都有得到,天底下沒聽說能把付出全存起來,到60歲時一起領回所有“得到”的。
光陰可怕,但也有對付它的方式,在什么階段就用什么方式去享受生活。和光陰犯不著作對,順著它點,日子就沒那么疙疙瘩瘩啦。
行李打好沒?出門吧。20歲騎車游世界,30歲背個包走天下,40歲租輛車,50歲坐游覽車,60歲出門散步,70歲開著電動車買菜也能改變心情,80歲……想什么80歲,想想今天晚飯吃什么最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