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楊柏球
(岳陽市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 湖南 岳陽 414000)
改良乳突根治術治療62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
陳艷 楊柏球
(岳陽市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 湖南 岳陽 414000)
目的:探討改良乳突根治術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療效。方法:對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分析改良乳突根治術治療該病的方法及療效。結果:本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93.55%(58例),術后語言頻率氣導均值、氣骨導均值顯著優(yōu)于術前(P<0.05)。結論:在經(jīng)典乳突根治術上行改良"開放式"手術可徹底清除上鼓室、鼓竇及乳突腔病變組織,利于保持或改善患者聽力,可提高一期干耳獲得率。
改良乳突根治術;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從慢性中耳感染病因來看,多數(shù)患者是因兒童時期耳部感染未得到治療,感染未經(jīng)處理或未達到有效根除,造成感染有機體有殘留耳內,從而致后復發(fā)[1-2]。本文主要針對經(jīng)典乳突根治術上的改良術式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展開分析,以盡可能保留殘余鼓膜及聽骨鏈來保持聽力或改善聽力,利于一期干耳的獲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8 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中,男38例,女24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6.8±5.6)歲,病程8個月~30年,平均(8.6±2.3)年?;颊咧髟V為頭痛、聽力下降、耳痛、耳道有反復流膿或流血水。結合患者主訴并經(jīng)影像學檢查、聲阻抗檢查、純音聽力測試等綜合檢查確診為化膿性中耳炎。35例患者為鼓膜緊張部大穿孔,27例患者為松弛部穿孔。39例患者為膽脂瘤型中耳炎,23例患者為骨瘍型中耳炎。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治療,根據(jù)患者情況全選擇全麻,麻醉后對于病變位置處于上鼓室的患者實施上鼓室充分開放,對患者上鼓室、鼓竇入口的病變組織實施有效清除,對于膽脂瘤實施有效清除。患者的聽骨完整狀況下應保留骨橋。若患者病變組織侵及鼓竇、聽骨者斷橋,有效清除病變組織后行充分引流。對于病變聽骨應實施有效清除,對鼓膜實施修補后,使患者的鐙骨頭與鼓膜相連,從而來改善或保持患者聽力,手術完成后對患者術腔以碘仿紗條填塞,術后對紗條進行定時更換,并對乳突換藥。
1.3 療效判定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或體征有顯著改善,聽力有改善,且語言頻率氣導值提高20dBHL。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或體征有一定程度改善,聽力保持或有改善,語言頻率氣導值提高<20BHL,但>5dBHL。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或體征無明顯改善,或有惡化的情況存在。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62例患者中,治療顯效32例(51.61%),有效26例(41.94%),總有效58例(93.55%)。4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6.45%。
由表1可見,治療后患者的語言頻率氣導均值及氣骨導均值均有顯著改善,治療前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治療前后語言頻率氣導均值及氣骨導均值對比(dBHL)
從改良乳突根治術的作用來看,其可以有效清除鼓竇、乳突腔、上鼓室病變,而且對于患者鼓室內結構的損傷較少,可以達到保持或者改善聽力的作用。從改良乳突根治術的適應證來看,手術適用于鼓膜穿孔的部位位于邊緣部或松弛部[3],適用于病變局限于上鼓室或累及鼓室范圍較小,適用于聽力減退為傳導性聾,且仍保持在應用水平或聽骨未完全破壞者。從本文患者類型來看,均符合改良乳突根治術指征。在手術實施過程中,盡量避免觸動患者鼓室內結構,對于鼓室病變的處理,應在放大鏡下執(zhí)行清除操作,如果發(fā)現(xiàn)疑似有半規(guī)管瘺、面神經(jīng)骨管損傷的患者,在手術操作中可以保留膽脂瘤基膜及肉芽,可以再手持針狀吸引頭,另一手持剝離子邊吸邊剝,反復沖洗。
其次,換藥處理是改良乳突根治術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換藥應注意:1)在術前實施中耳分泌物的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從而以此作為術后用藥指導。2)在術腔填塞中,應使用加入敏感抗生素的碘仿紗條來實施填塞,填塞松緊應適宜。3)術后患者換藥一般在術后10~12d實施第一次換藥,如滲出物多,而后可每1wk實行1次復查換藥,如分泌物不多,可不填塞予以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換藥5~7次則可以執(zhí)行術腔開放,開放后利用4%硼酸酒精滴耳,從而利于患者干耳。4)若發(fā)現(xiàn)術腔有肉芽增生則應以20%硝酸銀進行燒灼,多次無好轉時應對術腔進行詳細檢查,排除異物、死骨等,如果再必要情況下,可以實行乳突腔打開清理病灶從而來獲得干耳。
此外,改良乳突根治術同樣應嚴格注重并發(fā)癥的預防,在神經(jīng)損傷并發(fā)癥預防方面,手術實施過程中應對患者面神經(jīng)標志有明確辨認,鼓室內的手術操作應有良好視野。斷橋時鼓竇入口下可以放置小棉片,避免用力過度。在上下拱橋處,可以用銳利乳突刮匙自下向上刮出,磨低面神經(jīng)嵴時應逐層小塊磨低,若骨面有滲血,則提示會接近患者的面神經(jīng)管,故應更加引起注重。其次,應加強認真力度來探查患者鼓竇入口,探針指示下來對患者的懸骨進行磨除,充分暴露上鼓室,循"屋檐"向后開發(fā)鼓竇。而在外耳道狹窄此并發(fā)癥的預防方面,選擇切口在骨與軟骨交界處的稍外側部位,對于切口的縫合應注意松緊適宜,耳前切口下端可不縫合,可以將酒精棉球支撐于外耳道口。
從本文研究結果來看,改良乳突根治術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總有效率達93.55%(58例),術后語言頻率氣導均值、氣骨導均值顯著優(yōu)于術前(P<0.05),復發(fā)率6.45%,徹底清除上鼓室、鼓竇及乳突腔病變組織的效果較好,利于保持或改善患者聽力,可提高一期干耳獲得率。
[1]鹿艷青,管國芳,張德軍,等 .局部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氦氖激光對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J].激光雜志,2014,(7):108-110.
[2] 方衛(wèi)英 .化膿性中耳炎侵犯內耳淋巴液的影像表現(xiàn)及檢查方法評價[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12):1713-1715,1738.
[3]林仁渠.60例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3):57-58.
R764.21
B
1009-6019(2015)08-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