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華君
雖說自然界的各種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它們不是像煤炭石油那樣容易污染環(huán)境,就是像水電核電那樣造價高昂。如果有一種能源,不僅開發(fā)成本低,對環(huán)境沒有任何污染、破壞,而且源源不斷,甚至能再生再用,那該多好??!如今,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已經把目光瞄準了人體能,希望能從中開發(fā)出可利用的新能源。
走路發(fā)電
英國研究人員研發(fā)了一種新型的發(fā)電裝置,用人們走路時膝蓋的活動來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這款研發(fā)出來的裝置,發(fā)電功率約為2毫瓦,改進之后可超過30毫瓦,足以為心率監(jiān)測器、電子計步器、手機等隨身攜帶的小型電器充電。如果今后能實用化并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那么它的成本可降到10英鎊。這也意味著,今后在你走路時,不用另外帶電池為電器充電,動動膝蓋就可以了。
另外,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工程師,將一種發(fā)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商場和火車站等處的地毯下面。當行人在踏板上不停走過時,與踏板相連的搖桿不停地被壓下,使中心軸持續(xù)地旋轉,從而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英國一家超級市場還特意在市場入口處轉門下方的地下室里,安裝了一套發(fā)條式能量收集轉換裝置。熙熙攘攘的顧客不停地進進出出,其推動門的能量統(tǒng)統(tǒng)被收集起來,并轉化為電能,為超市提供了照明、打字、電梯、空調等用電。
2013年夏天,英國沃達豐公司和南安普敦大學研制了一種手機裝置,可以通過牛仔短褲和睡袋來捕捉穿戴者移動時產生的體能,從而實現對手機進行充電。沃達豐公司表示,未來當人們穿著充電短褲行走或者跳舞時,通過人體能量便能為手機充電長達4個小時。同時,夜晚人們入睡之后,利用睡袋也能對手機充電1 1個小時。
體溫供暖
人是恒溫動物,為了保持體溫恒定,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向外散發(fā)熱量。尤其是劇烈運動后,人體會大量排汗散熱。將人體熱能收集起來,然后轉換成電能,是一條經濟實用的途徑。
在美國新澤西州建造的美國電信電話公司總部大樓,每個房間的內壁都具有一種特殊裝置,它能夠有效吸收從全樓三千多名員工身體散發(fā)出來的熱量,隨后將這些熱量轉換成電能儲入蓄電池中,用以提供照明、電腦操作及調節(jié)樓內室溫所需的電力。
美國匹茲堡大學也設計了一個熱量收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將學生和教師釋放的熱能,電燈、廚房以及從窗外射入的陽光等產生的熱量,統(tǒng)統(tǒng)聚集到一個中央設備中,再由地下的管道重新分散。據說,此系統(tǒng)在寒冷的冬季,完全可以供學校10座大樓取暖之用。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中央火車站每天有25萬乘客來往,25萬旅客每小時能產生185萬千卡的熱量,可燒開近20噸0℃的水。火車站利用通風口,從氣流和人走路造成的空氣流通中獲取熱量,安裝在通風口附近的熱能交換機利用熱風把細管中的水加熱,為火車站附近的辦公樓供暖,一年可節(jié)能25%。瑞典天然氣價格平均約為人民幣3.6元/立方米,據粗略計算,該系統(tǒng)一個冬天4個月,至少可節(jié)省約10萬元的天然氣開支。
口水發(fā)電
嬰幼兒流口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些口水儲量巨大、源源不絕,經常弄得孩子嘴下、脖頸濕漉漉的,讓媽媽們很是煩惱。可是,你知道嗎?口水也可以用來發(fā)電。在國外的實驗室里,口水燃料電池已經可以驅動血糖檢測儀、孕檢指示器等一系列小型電子設備。
2014年3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展示了用口水發(fā)電的可能性。這種以微生物為燃料的電池須要用到導電性極強的石墨烯,可以將唾液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大約1微瓦的電力?;蛟S你覺得1微瓦太微不足道了。但是不要忘記,它的成本僅為2~3美元(不到20元人民幣),卻足夠支持戰(zhàn)場上或者缺水缺電的高山極地地區(qū)運行化驗分析儀等電器的使用。研究人員說,如果這種分析儀是用硅材料制作的,那制作成本僅需50美分。
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利用了人體排泄的廢物進行發(fā)電,這種變廢為寶的做法不僅可持續(xù),而且環(huán)保,可以被利用的人體廢物還有尿液、汗液等。
也許你會覺得上述幾種人體能太微不足道了,遠遠不能滿足人類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但是,據科學家測算,一個人一晝夜所產生的人體能,如果全部轉化為熱能的話,可以把相當于他自身體重的水由0℃加熱到50℃,而全世界60多億人口每年浪費掉的人體能,相當于12座核電站生產的電力。人體能價廉、無污染,收集轉換也不復雜,既能自收自用,也能零存整取。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體能一定會成為未來世界能源的新寵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