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強華
(商丘日報社,河南 商丘 476000)
用心做好新形勢下黨報群眾工作
□蘇強華
(商丘日報社,河南 商丘 476000)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期”和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黨報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能否妥善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做好群眾工作,理順群眾情緒,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大局,是擺在黨報群眾工作面前的重要課題。地市黨報群眾工作者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在“用心”上下足功夫。
做群眾工作不是高興不高興,喜歡不喜歡的事情,而是一份歷史責任,也是一項政治任務,因為,這是黨報的性質和地位所決定的。這種責任不是掛在口頭上,寫在檔案里,而是落實在行動中,體現(xiàn)在作風里。為此,河南《商丘日報》開通黨報熱線,開設了《網(wǎng)事·熱線》專版,每天接群眾來電和處理群眾來信。有時來電來訪所反映的問題多達幾十件(次),從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到公務人員的違法亂紀行為,從土地征用、房屋拆遷、農民工工資、物價、上學、看病,到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水、電、路、氣、費和個別市民的攀樹折花、隨地吐痰的不文明行為等。報社遵照“為百姓著想,替政府分憂”的要求,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為己任的目的出發(fā),把做好這項工作當作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了做好工作,我們設計出了一套專門處理問題的程序:主要有來電來訪登記、來電來訪調查采訪、來電來訪處理結果反饋等,認真處理群眾的每一次來電和來訪。凡適合發(fā)表的,報請社領導同意,經(jīng)采訪調查后適時刊登在《商丘日報》上;對不宜公開見報的群眾來信或來電,就作為“內參”選題上報編委,經(jīng)批準后派記者深入采訪,及時積極向有關方面了解事情的進展,并跟蹤事情的處理結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我們共接到群眾來電、來訪數(shù)百次,反映的問題大多數(shù)得到有效的解決?!毒W(wǎng)事·熱線》這個版面也辦出了特色:一是反映問題快,答復及時;二是直面民生,為民解憂;三是讓黨報平民化,富有可讀性。
黨報群眾工作者必須充滿感情懷有博愛心去做群眾工作。要做好群眾工作,首先要親近群眾,善于和來電來訪群眾交朋友,知道群眾愿望和訴求。把來電來訪群眾當親人看,是相信群眾、尊重群眾的體現(xiàn)。帶著對群眾的感情去做工作,理解群眾、體貼群眾,群眾才能真心配合工作。
社會上凡涉及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群眾除了直接向黨政部門反映外,來報社反映問題的往往都是抱著一線希望求助的。來訪群眾,或是下崗職工,或是被征地農民、或是身患疾病的人等,但無論他們身有殘疾也好,言辭表達不清也罷,或兩腳沾有泥土,或因多日不洗澡滿身的腥臭,我們都必須秉承以人為本,懷有一顆愛民之心,熱情接待,給不幸者以同情,給弱者以安慰,以對工作、對百姓滿腔的愛,積極協(xié)調有關部門將百姓的需求妥善解決。2014年商丘永城一位50多歲的農民來報社反映:他家的承包地被別人耕種了,他找村委解決,村干部以各種理由推托,他多次到縣、鄉(xiāng)反映,一直得不到解決。接訪人員聽了他的訴說,非常同情他的遭遇。經(jīng)請示報社領導,親自到該農民所在的鄉(xiāng)、村實際采訪,最終報社與鄉(xiāng)、村達成共識,使這位農民的問題順利得到解決。
不善于做群眾工作、做不好群眾工作已經(jīng)成為一些黨報群眾工作者能力素質的硬傷和瓶頸。因此,黨報群眾工作者一定要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第一,提高深入群眾的能力。黨報群眾工作者只有深入到群眾當中,才能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情況,與人民群眾的呼聲“共振”,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同頻”。第二,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要根據(jù)群眾反映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集中力量加以調查了解,進而想方設法加以解決。第三,提高引導群眾的能力。讓群眾深刻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種決策,引導群眾心服氣順地跟著黨走。在一些重大、敏感事件和重要政策方面,黨報群眾工作者要善于用通俗的語言,用群眾身邊的事例,從群眾的利益出發(f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讓群眾獲得主流、及時、準確的信息。
要具備以上能力,首先要強化政治素養(yǎng)。就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從全局出發(fā),權衡利弊,既要順應“以人為本”的民主政治趨勢,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原則,尊重百姓的知情權,關注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敏感性問題,又要把握好度,否則會使傳播失重、導向失誤,給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帶來被動。其次,要強化業(yè)務素質。黨報群眾工作者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面,這樣在采訪過程中,對待不同的采訪對象,應對不同的層面,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如果因知識貧乏,沒有一定的業(yè)務素養(yǎng),就采訪不到真實的東西,報道也會失之偏頗,抓不住矛盾的實質,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促進不了問題的解決。
擺正位置首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有“衙門作風”。高高在上,必然脫離群眾;“衙門作風”,必然脫離實際?!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黨報群眾工作者一定要具備“耳聽八方”的能力,深入基層,拉長耳朵,多了解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群眾的意見和看法,虛心傾聽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和建議,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只有這樣,才能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自覺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定要雙腳動起來,真正做一些讓群眾得實惠的實事、好事、貼心事,才能贏得群眾信任,獲得群眾的支持。
擺正位置還表現(xiàn)在做黨報群眾工作時不能以上級領導自居,不能以清官或者法官的身份自居,也不能以黨或政府的對立者而自居,常懷平常心。因為黨報的群工部不同于政府的信訪部門和職能部門,我們是輿論機構,不可能也沒有權力去直接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因此黨報群眾工作者首先對每封來信、每個電話、每批來訪進行登記,然后轉請有關部門解決,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并且督促有關部門切實重視解決。切實做到溝通而不指導,調解而不“判決”,幫忙而不添亂。
實踐證明,凡是愿意做黨群工作的干部,都是工作中出成績的;凡是善于做黨群工作的領導,都是受群眾歡迎的。黨報群眾工作者只有帶著任務、充滿感情、提高能力、擺正位置,常懷責任心、博愛心、自信心、平常心,周到細致、有力有效地做好群眾工作,才能充分發(fā)揮黨報的應有作用,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為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維護社會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欄編輯:尚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