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要】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審美、學會情感傳遞的過程。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文本知識的掌握、與文本的對話、師生之間情感的碰撞,都離不開藝術性的語言!
【關鍵詞】激情;感染力;技巧性;藝術性;幽默;詼諧的語言;肢體語言;無聲的語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我們都知道,語言在人類社會交往中,承擔著重要職責。那么,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同樣離不開語言。因此,教師是否有著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就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如果教師使用藝術性的語言,就能在短暫的40分鐘里面開啟學生的心扉,促進師生心靈的溝通。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边@要求我們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素質。如果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可能有豐富、生動的教學語言,也就不可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激勵、鼓舞他們投入探究、合作當中來。
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審美、學會情感傳遞的過程。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文本知識的掌握、與文本的對話、師生之間情感的碰撞,都離不開藝術性的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與接受。我們言語中蘊含的情感在引發(fā)著孩子們的情感,激發(fā)著他們對生活的感悟。所以,我們說教師語言的藝術性乃課堂教學的藝術!要想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就必須研究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那么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做呢?
一、語言要有激情、感染力
語文學科,本就充滿情感色彩。語文的魅力所在就是文本帶給我們的激情!若是一堂語文課,缺少了激情,那就導致學生沒有興趣聽,老師越講越乏味。王崧舟老師說,語文是詩意的追求;我們要觸碰到學生心里最柔軟的部分,激發(fā)共鳴;要為學生打好基礎,從而上升到精神層面的交流。所有這些目標,都需要激情的支撐。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缺乏激情,那所謂的“詩意的課堂、高效的課堂”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語言要講究,有技巧性、藝術性
我覺得教師面對的是特殊的聽眾,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不但要有感染力,還要有技巧性、藝術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恰當地運用一些藝術性的語言,一定會為課堂增色不少,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一)停頓、拉長,音量變化
語言的停頓首先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學中教師要是能把握好火候,使自己的語言富有變化,就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思考,如講到教學重點內容時就可以適當增大音量或拉長甚至變音以加深印象;要提問的時候,適當減小音量。這樣學生要注意力非常集中才能聽到,反而引起他們聽課的興趣。
(二)故意說錯
心理學家說過:思維開始于疑問或問題,開始于疑問或驚奇,開始于矛盾,故意說錯也是質疑。當我對學生說《貓》的作者是夏目漱石,而《我是貓》的作者是老舍時,馬上引來學生一片反對的聲音。
(三)多使用激勵性的語言
激勵性語言評價可以觸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勇敢的品質、探究的興趣、堅強的意志。
三、詼諧、幽默的語言
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言,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文本內容,進而與文本對話,碰撞出知識的火花。如講老舍先生的《貓》一文時,學生在朗讀和理解“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這句話時,朗讀和理解都差一點味道。面對這一現象,我說:“這貓呀,還挺執(zhí)著!不達目的不罷休呢!老鼠,小樣兒,見到俺貓大王還不主動進貢,我今天要是不逮著你,我就不姓貓!”學生們聽了,哈哈大笑!再來讀這一句,感情充沛,仿佛自己就化身成了那只可愛的小貓!在理解貓為什么一等就是幾個鐘頭,也就有話說了。在這里,要強調的是:我們是用幽默的語言來完成教學目標,而不是為了搞笑而幽默,為了幽默而幽默。如果不考慮教材內容的需要及課堂氣氛的需要,一味搞笑逗樂,既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給學生一種不莊重之感。
四、教師要注重肢體語言
自老祖宗起,人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就可以歸納為:1.文字表 達;2.當文字不能表達感情的時候,就“歌以詠之”;3.當歌詠都不足以表達感情的時候,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因此,人類的肢體語言,承載了大量的感情信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語言表達的重要補充。在教學當中,教師適當使用肢體語言,配合有聲語言,可以給學生傳達更多的語言信息和情感信號,使課堂上師生情感的碰撞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五、無聲的語言——眼神傳遞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的眼睛可以表達出各種感情訊息——興奮、生氣、傷心、憤怒等等。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除了靠豐富的語言,也需要眼神來交流。當教師用溫柔親切的目光注視著學生,讓愛的目光掃視教室的每個角落。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著自己,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認真的孩子越發(fā)認真,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少數上課不認真的孩子,感覺到老師的目光之后,也會提高學習的專注力,不再分心,從而起到了用眼神來控制課堂的作用,相比大聲的訓斥,孩子們也更能接受,同時也不會破壞課堂氣氛、影響其他同學的注意力。
總之,在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在教師的各種語言的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勵和鼓舞。這就是教學語言的魅力所在。當然,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也無止境。在教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唯有不斷求索、積極探究、豐富閱歷,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更加具有藝術魅力,帶給學生們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