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蓮
語文學習是不斷地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語文課,學生除了聽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課內(nèi)外積累語言,關(guān)鍵在一個“積”字,并且要在生活中運用積累的語言。在教學中,我總結(jié)了以下積累語言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習作水平。
一、讀誦結(jié)合促積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基礎(chǔ)?!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廣泛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時,還應(yīng)多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閱讀。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使學生獲得多種知識;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閱讀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chǔ)。這一切,都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打下了基礎(chǔ)。
從入學開始,學生就進入了簡單的字、詞、句的積累階段。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逐漸進入段、篇的積累階段。
在學生熟讀教材的基礎(chǔ)上,教師要強調(diào)背誦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多背誦課文。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豐富語言庫,并從中領(lǐng)悟作者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獨到之處。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并能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這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二、課文空白促積累
讀誦美文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F(xiàn)行教材中有許多文本給讀者留下不確定性的“空白”,在閱讀活動中等待讀者用想象去填充。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空白”,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放飛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語言積累。
比如人教版第三冊《黃山奇石》一課,作者詳細描寫了“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幾塊奇石之后,又提到了“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卻并沒有詳細介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填寫這個空白。
三、課前五分鐘促積累
在課堂教學中,課前五分鐘的能力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用時不多,學生的能力卻日有所增。它以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學生登臺演講為主要方式,形式多樣,內(nèi)容靈活。具體做法是:每天第一節(jié)語文課上課前五分鐘,由學生到講臺前來讀、背、說,可以是美文賞析,可以是見聞感受,也可以是名著推薦等,可脫稿演說,也可讀稿子,師生聽完后要發(fā)表意見和建議,并背出聽到的某些優(yōu)秀句段。這樣,學生準備起來就會比較用心,展示的內(nèi)容自然也比較精致唯美,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利用課前五分鐘,學生不僅鍛煉了聽、說能力,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寫讀書筆記促積累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睂懽x書筆記是促進學生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的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寫讀書筆記。每星期一、三、五閱讀各類文章后,學生要寫讀書筆記,摘抄好詞佳句,并對所讀的文章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當然,為了激發(fā)學生寫讀書筆記的興趣,教師一定要讓他們嘗到寫讀書筆記的甜頭,體會到收獲的喜悅,品嘗到欣賞自己勞動成果的樂趣。
寫讀書筆記既能積累語言,又能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廣泛的閱讀興趣和隨時記筆記的習慣,持之以恒,學生的語感和語文能力就會逐漸增強。
總之,語文學習的過程便是語言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積累語言,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