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甜甜
又一周的作文課到了,年級組要寫一次“杯倒水不流”的實驗。我沒有做過這個實驗,便向同年級華老師請教。熱心的華老師親自為我演練實驗是如何完成的,華老師拿一個水杯接了一杯水,再把一張紙蓋在水杯上,按住之后快速翻轉,按住紙的那一只手輕輕拿開,神了,紙牢牢地吸附在了水杯上,杯里的水一滴也沒有灑落。華老師讓我也試一試,我接過紙杯,又拿了一張新紙模仿華老師的動作開始了實驗。沒想到一次成功。原來這個實驗如此容易。我又試了一次,再次成功。我信心滿滿地開始了下午的作文課。
隨著上課鈴響,我故作神秘地端著水杯、白紙和一個水盆走進了教室,水盆是一位老師讓準備的,說是以防萬一。學生都伸長脖子看著我,不知我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后,我說了話:“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實驗,大家看好了。”
我拿起盛滿水的水杯,把一張紙蓋在上面,問學生:“大家說我把杯子倒過來后,水會不會灑呢?”學生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在大家討論的時候,我唯恐紙按得不實,用了很大力氣按了又按,這下可萬無一失了吧。準備好后,我故意提高音量說:“大家看仔細了,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本驮谖曳D的時候,心里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接下來慘不忍睹的一幕發(fā)生了,紙被杯里的水毫不留情地沖了下來,掉進了盆里,杯里的水一滴不剩地傾瀉出來,水盆里、地面上到處都是。隨之響起的是學生的哄笑聲,我一時愣住了,之前做得好好的實驗,怎么會失敗呢,連忙叫后面的學生拿拖把拖地面上灑落的水。為了解除我的尷尬,我只好自嘲起來:“同學們這個實驗我也是剛學會,手法還不熟練,我再來一次好不好。”學生又興奮了,齊聲說好。
我平復了心情,又開始了實驗,每一步我都是小心翼翼,盡量做到萬無一失。關鍵時刻到了,學生都伸長脖子,瞪大眼睛看著我,幾個調皮鬼還附和著:“掉,掉?!蔽业男木o張得怦怦直跳。我心一橫,再次松開了手,杯里的水好像跟我做對似的,又沖了出來。教室里又炸開了鍋,我心不干,又接著做,就這樣不一會教室里就水漫金山了,兩位拖地的學生干脆不走了,在旁邊做我的后援團,不停地拖著。我終于泄氣了,跑到5班去請救兵,華老師也在上課,派班里實驗成功的兩名學生隨我來到教室。第一位學生不知是緊張還是怎么的,也以失敗告終。第2位學生上場,一氣呵成,成功。他的成功又激起了我的信心。我決定破釜沉舟,再做一次。前排的學生紛紛把身子向后仰,生怕水再濺他們一身。后面的學生則站在凳子上,為我助威。我靜下心來。思考剛才失敗的原因,可能我按得太用力,杯子邊緣的紙都被水滲透了的緣故吧。我猜測得沒錯,最后一次終于成功了。學生大聲歡呼起來。
開始寫作文了,我為了挽回點面子,我說失敗的干脆不寫了,直接寫后面成功的一次吧,學生可不答應,異口同聲地說:“要寫。”我哭笑不得。說好吧,我們就來說說前幾次為什么會失敗,最后一次為什么會成功呢。學生開始了思考。最后大家總結出結論。成功是因為:杯子灌滿水后,杯里沒有了空氣,外面的空氣給了白紙一個向上托的力,這個就是大氣壓力,白紙才不會掉下來,水也不會流出來。至于失敗,是因為前幾次我按得太用力,紙都快被按破了,水滲了出來,進了空氣。所以失敗了。
學生拿起筆埋頭寫了起來,這次見不到以前作文課上冥思苦想的學生了,也見不到抓耳撓腮的學生了,大家寫作的速度也特別快。一節(jié)課下來,大部分學生已寫好了草稿。我隨手拿起幾本,不禁被學生的這次習作吸引了,作文寫得是那樣的真實,精彩,把我實驗時的動作、神態(tài)、失敗與成功描寫得細致入微。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種種不同表現(xiàn)更是寫得精彩紛呈。我想作文的宗旨不就是讓學生把生活中真實的場景、真實的感受記錄下來嗎?作文課中出現(xiàn)的“意外”也顯得格外可愛了。
在我們的每節(jié)課堂中,很多時候并不是按著我們的預設按部就班的,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突發(fā)事情。如何敏銳地捕捉住有效的生成資源,把師生的積極互動延伸到盡可能寬廣的領域,值得我們思考。我們只有充分利用動態(tài)資源——學習過程中生成的種種因素,才會讓課堂在動態(tài)生成中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