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背景下,本著“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六字箴言進一步深化課改,依托教育信息化校園環(huán)境,翻轉課堂流程,改變學習方式,以“人本”為基石構建全新的課堂規(guī)則和形態(tài),更加強調生活內容和方式,更加關注生命狀態(tài)和質量,盡可能減少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控制,真正改變教學的意義。堅持學生主體、問題重點和文本軸心,優(yōu)化教材處理,簡化教學思路,恪守“先學后教”、“因學定教”、“以學促教”和“以學評教”的原則,將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大學習觀點和建構主義思想,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構建信息化校園,設計并實踐自主探索學習和互動協(xié)作學習的模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有充足時間去思考、消化、吸收、品味,迸出思維碰撞的火花,發(fā)出富有個性的聲音,從而實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形成自主性的學、特色化的展、針對性的教、科學化的練、個性化的悟,從而生成高效真實的對話課堂。師生不斷在“學”和“導”之間探求和諧,在“語”和“文”之間力求平衡,在“主”和“輔”之間尋求契合,在“教”與“練”之間追求效益。真正做到抓住文本,落到實處;教學切入,妙在巧處;師生互動,恰到好處。課堂不但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還要有亮點,更要有沸點。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讓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質。
【一個總目標】學生學得精彩、有趣、高效是我們的追求目標;自主與合作是我們實現(xiàn)高效的兩個途徑;合作包括合作學習、合作管理;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組織架構與運行機制的設置。
【目標三要求】“掌握知識”指理解知識與技能、掌握過程與方法、學會求知與遷移等,“發(fā)展能力”指運用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提升素養(yǎng)”指提升學科、情感、道德等素養(yǎng)。
【導學三前提】學習目標問題化,學生行為動詞化,學習要求分層化。
【教學五環(huán)節(jié)】自主性的“學”、特色化的“展”、針對性的“教”、科學化的“練”、個性化的“悟”。
【語文三課型】自主學習(自學課)——合作探究(展示課)——拓展提升(反饋課)
——自主學習包括教材自學、合作互學、網絡助學?!白詫W”是核心,“交流”是關鍵。
——合作探究包括展示點評、精講點撥、教學相長?!罢故尽笔呛诵模搬屢伞笔顷P鍵。
——拓展提升包括演練反饋、反思提升、涌動成長。“訓練”是核心,“提升”是關鍵。
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構建“未來教育”云平臺,反對“滿堂灌”教學,把課堂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牽引課堂流程。自主學習課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自主地閱讀教材,上網查找資料,互相交流,同伴合作;合作探究課則是學生以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以多種方式進行展示,上臺講解,相互提問,互相質疑,老師巧妙引導,科學點評,點在關鍵處,撥到要害上。拓展提升課在無線網絡(WiFi)環(huán)境下,課堂在線完成“微作業(yè)”,演練反饋,總結反思。師生共同解決自主課上存在的問題,成就顛倒的課堂、學生的學堂、高效的課堂。
【課堂五流程】三課型踐行翻轉式自主學習模式,先學后教,生成生本課堂,成就高效課堂,豐滿五大教學流程:
①生本對話,質疑問難——②生生對話,相互營養(yǎng)——③師生對話,思想交融——④高效對話,演練反饋——⑤自我對話,涌動成長。
課堂較好地體現(xiàn)“民主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實踐智慧,做到“先學后教預習化”,“課堂對話常態(tài)化”,“學生合作小組化”,“教師角色導師化”,“學習體悟多元化”。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構建民主、和諧、充滿靈性的課堂,思維方式與獲取知識方式由被動接受型學習轉換為主動探索型學習,實現(xiàn)學生樂學會學,主動學習,終身學習。
【課型一】自主學習
——自學課:創(chuàng)境生疑、自主思考、生生對話、取長補短的“自主學習”。
A.【生本對話,質疑問難】——自主性理解文本
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自主閱讀教材,上網查找資料,互相交流,同伴合作。
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情境,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的時間,課堂上時時掌握學生們的閱讀進度,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重在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強化理解。學生的聽、看、思、記、做、議,才是自主課堂的主旋律。
教師課前備好數(shù)字教育資源(含文本、PPT、視頻、微課等多種文件類型),通過iPad、PC、Web端上傳到“未來教育”云平臺,在無線網絡(WiFi)環(huán)境下,通過移動學習終端(或智能手機或iPad或平板電腦等),學生從網絡上獲取知識(圖像、文字、視頻、聲音、表演等),課堂實施屏蔽娛樂功能,指定訪問路徑、關鍵詞過濾等,確保學生的移動學習終端的運行是與學習有關的應用。
【自學要求】粗讀一遍(標節(jié)碼-標生詞—標關鍵語句)——細想一遍(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揣摩語言、篩選信息、把握文意)——再細讀一遍(質疑解難)。
【自學目標】語文課一般要讓學生帶著“寫了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的”、“寫得如何”、“怎樣活學”五個問題去自主閱讀,提出自己的看法、見解以及疑難問題。
(一)“寫了什么”——“讀通”,“析標題、抓要素”,整體感知,借題發(fā)揮。
(二)“怎樣寫的”——“讀懂”,“探思路、會概括”,理清思路,概括要點。
(三)“為什么寫”——“讀透”,“抓關鍵、想意圖”,知人論世,把握文意。
(四)“寫得如何”——“讀熟”,“細對比、品語句”,品讀鑒賞,作品爭鳴。
(五)“如何活學”——“讀活”,“想收獲、聯(lián)實際”,探究深化,學以致用。
【自學內容】通讀教材文章,把握文章脈絡——攻克字詞難關,巧用工具辭書——了解文章背景,瀏覽課后練習。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掃除閱讀障礙,初步理解文意,提出疑難困惑。在多種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分析,完成課文的思維導圖或寫作提綱或知識樹。endprint
B.【生生對話,相互營養(yǎng)】——合作性交流文本
以4-6人小組為單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增加課堂信息交流量,促進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實施“先學后教,問題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互助釋疑、互助鞏固、互助拓展,而不是單兵作戰(zhàn),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合作中,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重點解決大家有疑而問的或無疑而問的問題,從而達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效果。
科代表適時適事地引導各小組學生進行討論,小組長和教師須加強組織和評價。最后,科代表組織各小組長將大家有疑而問的或無疑而問的問題上傳到“未來教育”云平臺的“學習天地”。
1.于有疑處質疑。通讀教材,從字詞句意的理解、上下文的把握中解讀,逐個擊破。
2.于無疑處生疑。精讀教材,從文本思路、形象意境、主旨意圖中探究,達到精通。
課堂始終重視討論對學生思維能力和主動學習精神的培養(yǎng)作用,讓學生在討論中明是非,辨真?zhèn)危L見識,強素質。信息化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真正的學習力。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逐步掌握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能夠利用網絡搜索引擎,在教師推薦的專業(yè)資料庫和教育網站上搜集、篩選各類學習資料,并進行下載、收藏。學生的學習資料,既可以放在“未來教育”云平臺的“學習天地”中的“班級論壇”或“個人家園”里,也可以摘記在課本上。這就使得學生鍛煉了獲取新知識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資料的輔助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分門別類建立“高中知識庫”,整合學習資源,既為學習做準備,也為復習做儲備?!案咧兄R庫”可以快速地找到學生所需的資料,更可以有針對性地發(fā)揮網絡資源的輔助作用,為學生答疑解惑?!案咧兄R庫”的建立,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大有裨益。
【課型二】合作探究
——展示課:堅持問題引領、點撥解疑、師生對話、共同進步的“合作探究”。
C.【師生對話,思想交融】——創(chuàng)造性解讀文本
展示課就是落實課,展示學習成果及問題就是學習的提升。課堂展示不是簡單地回答問題,而是要讓學生展現(xiàn)解答問題的過程,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通過高效展示和精彩點評,促成全體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突破知識難點。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們開始豐富多彩的展示:學生們上臺講解、提出問題,把自己的思路、觀點、方法以多種方式展示出來。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兩個面對面互相展示,小組內展示,也可以是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方式多種多樣,不同學習內容,展示方式不同,有表述、辯論、質疑、角色扮演、板書、對話、朗讀、背誦、動手操作等等。展示過程中,其他同學傾聽、思考、質疑。
課堂展示畢竟是有限的,但學生的展示時空卻是無限的?!拔磥斫逃痹破脚_的“學習天地”,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個人網絡空間,可以展示自己所有的學習資源和成果?!鞍嗉壵搲卑鍓K更是為全體師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上面展示自己的作文,展示自己的日志,展示自己的反思,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名家講課視頻……所有學生都可以跟帖發(fā)表個人評論,并下載各類資源,真正實現(xiàn)了資源的共享共用。
展無定法,展無定時。課堂必須“最大限度地展示學生的學習資源、成果乃至生成的問題”。教師對學生展示的內容進行篩選和過濾,對展示的方式進行評價和取舍,以實現(xiàn)展示內容與形式的最優(yōu)化組合,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展示出特色。
教師要求學生,不在自主課上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在展示課上解決問題。教師讓會的小組給不會的小組解決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不急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講究引導和點撥。凡是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能夠解決的問題,老師一律不講,凡是學生能說會做的題就讓學生自己去講去做,老師不包辦代替。
當然,教師在課堂上不是不講,而是結合“未來教育”云平臺的“學習天地”中提交的問題,合理引導、點評,補充、完善學生的展示,貴在精講,妙在點撥。精講就是有的放矢,推陳出新,舉一反三,言簡意賅;點撥就是點要害、抓重點,撥疑難、排障礙。
【課型三】拓展提升
——反饋課:講究針對訓練、拓展應用、自我對話、歸納總結的“拓展提升”。
D.【高效對話,演練反饋】——突破性深化文本
在無線網絡(WiFi)環(huán)境下,依托“未來教育”云平臺的作業(yè)系統(tǒng),課堂在線完成“微作業(yè)”,學生提交作業(yè)后,當堂批閱,及時反饋訓練結果和班級整體數(shù)據(jù),并實時呈現(xiàn)在學生移動學習終端上。
讀文必須悟道,悟道要會讀文。在進行文本拓展時,要考慮其必要性、適度性和文本性,圍繞文本積極備課或自讀,做好預設性拓展;立足課堂及時應變,進行生成性拓展。課堂拓展還包括適量適度的有效遷移訓練。在訓練問題的設計上盡量與學生日常經驗相聯(lián)系,力求有實用價值;具有開放性,以便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孩子在“跳一跳,摘果子”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過程的體驗。在對話與訓練中,師生不斷提升課堂學習力,成就高效課堂。
針對性的“教”,科學化的“練”,信息化教育的實施則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拔磥斫逃痹破脚_足以代替教師來處理重復的、機械的、煩瑣的數(shù)據(jù)分析,甚至可以實現(xiàn)即時反饋。教師只須輕點鼠標,柱狀圖就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學生在自學、檢測中整體和個人的學情數(shù)據(jù)分析,再加上教師平時的搜集,就可以更準確地掌握學情,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诖髷?shù)據(jù)的學習分析技術,課堂管理方式用數(shù)據(jù)說話而不是僅僅用經驗說話。教師的講解與點撥也更有針對性,真正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課堂由此更加高效。
E.【自我對話,涌動成長】——總結性歸納文本(課堂)
學生自己與自己對話,乃是對話的高級形態(tài)。語文課堂往往依托高品位的文本、激勵人心的話題、教師藝術性的調動等,讓學生進行反思、讀寫,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同自己對話,在加強讀寫能力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自我潛能得到激發(fā)、喚醒,人格得到塑造的過程。同時結合“未來教育”云平臺在線作業(yè)系統(tǒng)的“微作業(yè)”的信息反饋,實施“作業(yè)補救”,完成糾錯、訂正和反思總結,自動生成網絡“錯題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即時反饋與調控,提高課堂教的針對性與練的有效性,真正實現(xiàn)師生在感悟中成長,在反思中提升,實現(xiàn)自我釋放,完成自我溝通,達成個性化的“悟”。endprint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還是師生自我對話,目的都是使對話者達到視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給學生以新的啟迪,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最終贏得學生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揚、創(chuàng)造性的釋放,從而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生成和提升,最終達成語文教育教學的卓越課堂。
語文教學中的自我對話,應該是一種求真向善尚美的對話。課堂不但要傳道授業(yè)解惑,師生還要不斷地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享受創(chuàng)造的喜悅和滿足、品味人生的燦爛與魅力,進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生命價值和教學效率。自我對話,依托“未來教育”云平臺的“家校新干線”,當然還包括教師的自我反思和成長,達成教師專業(yè)自主、自我更新的發(fā)展目標。
總之,教育信息化翻轉式學習對話課堂,是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踐行“先學后教,因學定教”的未來課堂;注重創(chuàng)境生疑、自主思考、生生對話、取長補短的“自主學習”,堅持問題引領、點撥解疑、師生對話、共同進步的“合作探究”,講究針對訓練、拓展應用、自我對話、歸納總結的“拓展提升”;依托學習小組,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追求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推動教學結構的不斷優(yōu)化和動態(tài)生成;課堂變成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的舞臺,教師點撥、引導、點評的場所;課堂不再是機械、枯燥的說教,而是師生智慧生成的樂園。課堂教學成功地實現(xiàn)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自主建構,師生交往,互助激發(fā),積極互動,對話共享,最終生成真實的卓越課堂。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版
2.鐘啟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3.巢宗祺、雷實、陸志平主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4.陳衛(wèi)東 張際平:《未來課堂的定位與特性研究》 《電化教育研究》 2010年07期
5.魏忠:《教育正悄悄發(fā)生一場革命》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年10月
趙永華,語文教師,現(xiàn)居廣東深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