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肝腦涂地”不用于貶義
“西山村伏擊戰(zhàn)中,日寇被八路軍打得橫尸阡陌、肝腦涂地?!边@里用了一個成語“肝腦涂地”。用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這條成語。
“肝腦涂地”原義是肝膽腦漿流了一地(涂,涂抹),形容人慘死的情景?!妒酚洝⒕词鍖O通列傳》:“與項羽戰(zhàn)滎陽,爭成皋之口,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shù)?!鼻濉S宗羲《與康明府書》:“寧肯坐視宇下之小民肝腦涂地,而不為之動心乎?”“肝腦涂地”也用來比喻竭盡忠誠,不惜犧牲。唐·陳子昂《為副大總管蘇將軍謝罪表》:“肝腦涂地,少答鴻私,不勝荷戴再生榮幸之至?!薄度龂萘x》第八十五回:“孔明曰:‘臣雖肝腦涂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在現(xiàn)代漢語中,前一個意義已經(jīng)罕用,所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釋為:“原指戰(zhàn)爭中慘死的景象,后用來指竭盡忠誠,不惜犧牲生命?!比绨徒稹对乱构砜蕖罚骸拔覀兎凵硭楣牵文X涂地所換來的新秩序絕不是這樣。”再如蘇雪林《〈阿Q正傳〉及魯迅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辛亥革命起時,僅有陸鐘琦、黃忠誥幾個書呆子死難。封疆大吏平日自稱深受國恩,誓必肝腦涂地以報的,逃得比誰還快?!?/p>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上面句子中的“肝腦涂地”。就人死的慘狀來說,似乎與原義相符,但從古人用例來看,“肝腦涂地”從不用于貶義,文首引例把它用在死去的日寇身上顯然不妥。何況現(xiàn)在這個成語的含義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就更不能這樣用了。
“有口皆碑”是褒義成語
某雜志載文《腐敗憂思》,其中說:“與此同時,中國內(nèi)地腐敗的急速蔓延也是天下有口皆碑的?!边@里的“有口皆碑”用錯了。
“有口皆碑”語出宋代的《五燈會元·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北赣浌Φ碌氖?。這里用作動詞,表示傳頌、贊揚的意思。后來就用“有口皆碑”來比喻為人們普遍所歌頌和稱贊。例如《老殘游記》第三回:“宮保的政聲,有口皆碑,那是沒有得說的了?!编囐t《中國知青夢》:“小楊在連隊工作有口皆碑,不僅一貫吃苦耐勞,而且經(jīng)常帶頭出早工?!?/p>
“有口皆碑”含褒義,只能用于好人好事,而腐敗是人見人罵的事,怎么能說“有口皆碑”呢?再說這條成語本身已有表示范圍廣泛之意,前面一般不加表數(shù)量或范圍的修飾語,該文加上“天下”二字也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