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棟凱,戈偉,肖天林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湖北武漢 430060
CT實時引導下穿刺定位裝置的研制
趙棟凱,戈偉,肖天林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腫瘤科,湖北武漢 430060
本文介紹了一種CT實時引導下穿刺定位裝置,主要由滑軌支架、三維云臺、穿刺模塊3部分組成,可隨CT床板同步運動,CT掃描驗證時可以固定穿刺針,反復實時驗證監(jiān)控。此裝置可提高穿刺的精確度,一次性成功率高達95%以上。
CT引導;穿刺;滑軌
當人體內(nèi)部發(fā)生病變時,有時需要用到穿刺對病灶部位進行活檢或治療,這之前要先用CT等掃描裝置在人體的橫剖面上測出病灶的準確位置,并在相應層面的皮膚表面選擇最佳的進針位置、角度和深度[1-3]。
醫(y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穿刺時,需要先將患者從CT掃描裝置中移出再根據(jù)自己的判斷確定大致的進針位置,然后再行CT掃描加以確認[4-8]。然而,這種傳統(tǒng)的穿刺方法,需要經(jīng)過醫(yī)務人員多次重復進針和CT掃描確認才能找到較為準確的進針點。此外,醫(yī)務人員在穿刺過程中,常因一些不確定因素導致手指抖動,造成穿刺角度偏斜或穿刺位置不準確。對患者而言,不但增加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延長了治療或檢查時間,而且降低了穿刺治療或活體組織(包括可疑腫瘤組織)的取樣檢查成功率[9-15]。
筆者研制的穿刺引導裝置與現(xiàn)有技術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1)采用雙軸數(shù)顯電子角度儀,無需找0o豎直線,可以直接讀出兩個方向角度,精度0.02o。
(2)三維云臺可以沿XYZ軸旋轉(zhuǎn)角度,調(diào)節(jié)旋鈕都在一起,調(diào)節(jié)穿刺模塊角度更準確、快捷。
(3)穿刺模塊可以設計不同的孔徑,引導不同型號的穿刺針,可以間隔1 cm平行穿刺10*10根穿刺針,滿足粒子植入、射頻治療等。
(4)可以隨CT床板同步移動的支架,方便穿刺過程中進行CT驗證。
與現(xiàn)有同類產(chǎn)品比較,不僅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等優(yōu)點,而且能夠準確地幫助醫(yī)務人員標定進針點、實時顯示進針角度和深度。
CT引導下的穿刺,一般選擇仰臥位或俯臥位,以自制的柵欄狀定位器固定于皮膚表面相應處,行CT增強掃描。選擇最佳的穿刺層面,打開CT自帶激光燈,以激光線和柵欄狀定位器相交點為穿刺點,用記號筆標記。穿刺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穿刺原理圖
如圖1所示,測量皮膚表面穿刺點與腫塊中心距離d及角度θ。有時為了避開肋骨、神經(jīng)、大血管、重要臟器,可傾斜CT機架。記錄CT機架角α,CT穿刺層面針道和Z軸的角度θ,進針深度d。在穿刺過程中,還需要反復行CT驗證[8]。
實用的穿刺架需具備以下4種結構:①可以隨CT床板同步移動的支架,方便穿刺過程中CT驗證;②可以在X、Y、Z軸靈活移動三維懸臂,方便穿刺針尖移動到穿刺點;③可以沿XYZ軸靈活旋轉(zhuǎn)的三維云臺,調(diào)整三維云臺使穿刺針達到豎直狀態(tài),然后調(diào)節(jié)穿刺針的角度α、θ;④可以方便顯示穿刺針角度的角度儀。
本裝置是一種CT實時引導下穿刺定位裝置,主要由滑軌支架、三維云臺、穿刺模塊3部分組成?;壷Ъ芡ㄟ^固定夾與CT床板連接固定,支架底座上裝有一個可縱向滑移的升降滑軌,升降滑軌裝有可升降調(diào)節(jié)的橫向滑軌,升降滑軌通過底端的滑塊座安裝在滑軌座上。在橫向滑軌上安裝有可橫向滑移的三維云臺,云臺尾端滑塊與橫向滑軌連接,構成萬向調(diào)節(jié)架可橫向調(diào)節(jié)的滑移結構。云臺調(diào)節(jié)架的外端有一個穿刺模塊,穿刺模塊上有一個雙軸數(shù)顯角度儀。使用時,可通過整體的相互配合滑移調(diào)節(jié),讓穿刺模塊與病人掃描時的穿刺部位校準對位,調(diào)整好穿刺模塊角度,再將穿刺針頭由穿刺模塊上的對應針孔直接穿刺到病人的病灶部位。本裝置的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本裝置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為固定在CT床板上的滑軌座上裝有一個可縱向滑移的升降滑軌,升降滑軌裝有可升降調(diào)節(jié)的橫向滑軌,在橫向滑軌上安裝有可橫向滑移的三維云臺,該萬向調(diào)節(jié)架的外端有一個穿刺模塊?;壸ㄟ^固定夾與CT床板連接固定,升降滑軌通過底端的滑塊座安裝在滑軌座上。三維云臺尾端采用滑塊與橫向滑軌連接,構成三維云臺可橫向調(diào)節(jié)的滑移結構。
財務信息安全是企業(yè)防范會計職業(yè)風險的基礎。因此企業(yè)一定要利用好現(xiàn)有資源,建立一道安全防護網(wǎng),盡可能地把好企業(yè)信息資源安全的第一關。
所述穿刺模塊采用硬質(zhì)塑料制作,塊體上分布多個不同孔徑的針孔。穿刺模塊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便于針頭能更好的定位,使用時可在穿刺模塊上放置校準水平狀態(tài)和穿刺針角度的裝置,能更好的滿足手術要求。同時,可通過滑軌座讓整體固定在CT床板的側邊或尾部使用,具體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而定本。裝置可隨CT床板同步移動,可以在CT驗證時固定穿刺針,手術操作更為簡便。
3.1 診斷穿刺
肺部包塊隨著呼吸不停的移動,實際常規(guī)穿刺時角度基于操作有的判斷。反復調(diào)整進針方向,平均穿刺次數(shù)高達6次以上,易造成氣胸,甚至大出血,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v隔腫塊周圍都是大血管、神經(jīng),常規(guī)穿刺難度大、危險系數(shù)高。使用本裝置的穿刺CT圖如圖3所示。
圖3 CT實時引導下穿刺定位裝置穿刺效果圖
如圖3(a)所示,肺部靠近肺門處直徑1 cm的包塊里面可能埋伏有動靜脈血管,這樣從外向內(nèi)穿刺,穿刺時角度、深度稍有偏差就可能誤傷肺門血管。如圖3(b)所示,縱隔包塊靠近左側鎖骨下動脈,穿刺時要精確選擇角度避開動脈血管。
使用本定位穿刺架后,調(diào)整好角度,對準穿刺點,按照預定深度進針,可將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
3.2 微創(chuàng)治療
3.2.1 粒子植入
比穿刺更復雜的是粒子植入,穿刺只要求穿中包塊,粒子植入要求粒子均勻分布在包塊內(nèi)。粒子植入操作,如圖4所示。
圖4 粒子植入圖
3.2.2 射頻治療
肝臟、肺部的射頻治療,如圖5所示。
圖5 肝臟的射頻治療過程CT圖
3.3 臨床對比數(shù)據(jù)
對20名疑似肺癌患者分兩組進行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每組10人。一組采用CT引導常規(guī)穿刺(常規(guī)法),一組采用本文中設計的穿刺定位裝置輔助穿刺(輔助法)。
表1 兩種方法記錄穿刺時間、穿刺次數(shù)、穿刺針的穿刺角度與設定穿刺角度的偏差值的比較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采用了可上下和橫向滑移,可調(diào)節(jié)各種角度的總體結構,并在整體結構中設置了一個穿刺模塊,安裝使用時,讓整體裝置在CT掃描下,調(diào)節(jié)上下和左右的角度,讓穿刺模塊上的對應針孔對準病人的病灶部位,直接插入針頭進行穿刺,提高了穿刺的精確度和成功率。整體結構可以隨CT床板同步運動,迅速調(diào)整角度,并顯示各種角度的水平狀態(tài),CT驗證時固定穿刺針實現(xiàn)實時監(jiān)控。
綜上所訴,本實用新型CT定位穿刺引導裝置可以有效地解決現(xiàn)在醫(yī)院使用CT為病人實施穿刺手術時存在的諸多問題,建議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肖天林,趙棟凱.CT實時引導下穿刺定位裝置[P].中國:ZL2014 20105866.4.
[2]黃冰,過建國,嚴敏,等.CT定位穿刺引導器臨床應用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1094-1095.
[3]付霜,曲丕盛,方軍,等.新型半導體激光定位儀輔助CT引導下穿刺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56-58.
[4]胡述國,陳芬,陳梓芹,等.CT定位儀的制作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農(nóng)村醫(yī)學雜志,2009,7(1):26-28.
[5]張磊,周衍慧,王樂峰,等.CT導引經(jīng)皮胸部穿刺活檢73例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9):1342.
[6]王強,孫元芬.自制“神經(jīng)定位儀”在動物實驗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07,13(1):42-43.
[7]趙傳軍,王烈偉.CT引導下選擇性穿刺圓孔射頻熱凝術在上頜神經(jīng)痛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4,29(9):116-11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CT-Guided Puncture Positioning Device
ZHAO Dong-kai, GE Wei, XIAO Tian-lin
Departm ent o f Radio logy, Renm 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0, China
In this paper, a 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guided puncture positioning device was introduced, which could move synchronously w ith the CT plate. During scan validation, it could be used to fix the puncture needle and to repeatedly verify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With its one-time success rate being increased to more than 95%, the device had proven its highly improved accuracy in puncture. Key words:computerized-tomography-guided;puncture;sliding track
R197.39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5.11.008
1674-1633(2015)11-0026-03
2015-03-10
2015-04-15
戈偉,碩士生導師。
通訊作者郵箱:gewei5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