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炷?/p>
(綏化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魯濱遜人物性格分析
張?zhí)炷?/p>
(綏化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00)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小說家笛福的經(jīng)典代表作品,講述了一個名叫魯濱遜的主人公因為出海遇難,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在島上堅持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成功返回到現(xiàn)實社會的故事。魯濱遜的人物性格是他能夠頑強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也是歷來文人研究其人物性格的一大亮點,其中的很多驕人品質(zhì)都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思考和學習。
魯濱遜;漂流;荒島;人物;性格
《魯濱遜漂流記》的成功,完全取決于作者對于書中人物性格的完美刻畫。魯濱遜在書中是一個極具個性色彩的人物,在魯濱遜的世界里,冒險、毅力、乃至于勇氣和智慧都匯聚于他一人之身。他不甘心于平凡的生活,不安于現(xiàn)狀的想法,使他成為了人們眼中的英雄。
魯濱遜是一個偉大的冒險者,盡管家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但是他年少輕狂的想法從未改變過。在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后,他終于做出了遨游四海的驚人決定。盡管前途渺茫,但是這個富有頑強奮斗精神的少年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前行。
在荒島上,魯濱遜他先后為自己制造了一系列的生活物品。通過他的奮斗,荒島變得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了,也正是他的頑強奮斗才為自己的生存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魯濱遜所表現(xiàn)出的不悲觀、不絕望,是常人所難以擁有的。他通過自己的頑強意志,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戰(zhàn)勝困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求得荒島的生存。魯濱遜這個帶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人物以他的睿智和他勇往直前的信心,為自己成功塑造了一個荒島生存者的形象,引得讀者的無限深思和共鳴。
在中國人的眼中魯濱遜出生在一個中農(nóng)家庭,父親曾經(jīng)勸說他留在家中,安逸度日,但是他骨子里透出了一種不安于現(xiàn)狀的生活觀念,也正是他這種不安于現(xiàn)狀的性格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魯濱遜情愿違背自己父母的意愿,去實現(xiàn)自己一直以來都為之奮斗的夢想。第一次的海上經(jīng)歷,讓這個懷揣夢想的少年有過思想上的動搖,但不久后的非洲海岸登陸成功,讓他冒險精神得到了更大的滿足,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出海的決心和信心。在巴西航程上,種植園生活并不能滿足他出海冒險的欲望。年少的他還想另辟佳地,他這種勇于冒險、敢于與生命做斗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nèi)ド钏嫉囊粋€問題。在魯濱遜的眼里,沒有什么比冒險更能讓他興奮的了。
魯濱遜的父親經(jīng)常用“知足者常樂”的生活觀念去教育這個充滿幻想色彩的少年,但是年少的魯濱遜總是不滿足于現(xiàn)狀,總是想要出海,海外的神秘世界總是在不斷地吸引這個少年的心,雄心勃勃的魯濱遜,最終決定放棄舒適安逸的生活,選擇了出海遠航,在冒險的生活中去找尋生命的真諦。第一次海上航行險些喪命,第三次出海又不幸被海盜抓去,做了兩年的苦力,逃出生天后在巴西發(fā)了財?shù)乃琅f沒有忘記去航海旅行。再一次的出海讓他在荒島一困就是二十八年,這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依舊阻止不了他繼續(xù)冒險的思想。
在荒蕪的島嶼上,魯濱遜要解決生存問題。在魯濱遜看來,空有想法是不行的,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去求得生存的契機。也正是他這種與大自然不斷做斗爭的思想和行為,讓他憑借自己的雙手在荒島上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魯濱遜是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勇于冒險的人。一次,他乘坐一艘大船出海,不幸遇到颶風,船擱淺沉沒了。海浪把魯濱遜沖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感到很無助,發(fā)瘋似地在樹林里亂跑。
冷靜下來后,他明白除了他自己,沒有人可以依靠。好在第二天大風把沉船刮出了海面,魯濱遜爭取時間,把船上的有用的物品全搬到了陸地上。
魯濱遜一個人在這座孤島上生活了將近三十年,他經(jīng)歷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得了重病,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辛苦種植的莊稼被鳥、老鼠偷吃;看見了可怕的吃人族……但他憑借自己的機智勇敢,克服了種種困難。
魯濱遜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勇敢,尤其是他那種積極進取的實干精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而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zhì),不正是我所欠缺的嗎?
他不屑于固守本源,而是選擇了積極開拓進取,盡管他三番四次的離開衣食富足的小康之家,出海闖蕩,在流落荒島之后,他沒有選擇和感嘆命運的不濟,更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大腦和真抓實干的雙手,為自己的荒島生存創(chuàng)造了奇跡。從他種植糧食,到飼養(yǎng)家畜,再到自己制造器皿,縫補衣服等等,魯濱遜把荒島建造或者說改變成了一個充滿
生機的樂園。流浪歸來,雖然歷盡千辛萬苦,但是這些荒島的求生本領(lǐng)都是魯濱遜一生之中不可多得的財富。
魯濱遜出身平民,他不是貴族子弟,因而從小就具有生活能力,但是自己的家境一般,如果想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只能是慢慢的不斷攀爬,也只有靠著自己的努力才能到達人生的理想的頂端。魯濱遜傾盡自己的全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在魯濱遜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中,只有靜默的坐著和安逸的等待是不正確的,空洞的想法是得不到任何東西的,更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魯濱遜不甘平庸,一心向往著充滿神秘色彩的海外生活。即使在荒島生存了二十八年之久,但是他始終保持著一個文明人的面貌。或許是因為沒有其他人類的生活足跡,魯濱遜的荒島生活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生存經(jīng)驗去不斷創(chuàng)造和不斷思考的,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讓這個本就向往自由的人更加追求生活的至高點。
盡管流落在荒島,魯濱遜也從未有過放棄。在荒無人煙且沒有生存條件可言的小島上,他憑借自己一個人,與種種困難做斗爭,這些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更是常人難以接受的,魯濱遜正是因為具備這種驚人的毅力,才使得他在荒島上二十八年的求生過程中獲得命運的垂憐。沒有居所,他自己去建造,沒有食物,他開始去嘗試著打獵、種地、馴養(yǎng)家畜等等。他還自己去建造座椅,制作陶器,等等。在荒島上的第二十四個年頭,魯濱遜搭救了一個野人,魯濱遜為其命名為“星期五”。在魯濱遜的教育下,這個野人成為了自己忠實的奴仆,隨著自己的不斷努力,荒島在不斷的發(fā)生著改變,魯濱遜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在自己生存的這個荒島上創(chuàng)建了屬于自己的“樂園”。面對人生的困境,魯濱遜的行為讓我們看到西方硬漢的形象,這種具有堅毅性格的英雄品質(zhì),同時也彰顯了資產(chǎn)階級時代人們的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魯濱遜憑借自己的超凡智慧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力,讓自己不斷地在荒島上創(chuàng)造奇跡,這不禁讓世人感嘆:陽光總在風雨后,只有經(jīng)過了自己的努力才能夠見得到雨后的彩虹,也只有自己敢于去追求生活,幸福才會向你敞開大門。
張?zhí)炷希?,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2011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
I253.5
A
1007-0125(2015)04-02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