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彤(綏化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因為我不能停下來等待死神》之解讀
閆曉彤
(綏化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艾米莉·迪金森是19世紀美國杰出的詩人之一,她的詩歌多探討自然、愛情、死亡和永生等主題,其中《因為我不能停下來等待死神》是探討死亡和永生關(guān)系的經(jīng)典之作。這首詩很能代表她的獨特個性,展示了她坦然接受死亡的豁然態(tài)度和對死亡迥異的看法。作品運用委婉的手法將死亡塑造成一個個可愛可敬的形象。她筆下的死亡不同凡響,與當時流行的感傷主線大異其趣。
《因為我不能停下來等待死神》;迪金森;解讀
艾米莉·迪金森,像惠特曼一樣是19世紀著名的美國詩人,他們都有反傳統(tǒng)傾向,對詩歌的傳統(tǒng)規(guī)范做出了桀驁不馴的叛逆姿態(tài)。有人說:“惠特曼和迪金森寫詩,都好像從不曾有人寫過詩似的?!钡撬麄冿L格迥異?;萏芈乃囆g(shù)境界是宏觀的、外向的;而迪金森則趨向于微觀、內(nèi)省,其氣質(zhì)近乎于“婉約”。迪金森倡導,詩如其人;詩即其人。她的詩正充分反映了她的獨特個性。她觸及的主題豐富,有愛情,有自然,有戰(zhàn)爭,但是她筆下的死亡不同凡響,與當時流行的感傷主線大異其趣。
《因為我不能停下來等待死神》是迪金森死亡詩的經(jīng)典之作,詩歌展示了她坦然接受死亡的豁然態(tài)度和對死亡迥異的看法。同時也運用委婉的手法將死亡塑造成一個個可愛可敬的形象。
首先,作者在全詩中探討的是死亡的主題和她面臨死亡的態(tài)度。在第一、二詩節(jié)中,出現(xiàn)了第一個隱喻,即“Death is departure”。在詩中,她將死神比作紳士,他是如此溫柔、善良和彬彬有禮,讓女主人公放下手中的工作和休閑來與他共度旅程,將馬車比作將她帶向墳墓的靈柩,這二者構(gòu)成了源域“離開”的概念,從而使讀者更好地感受死亡降臨時作者的心理狀態(tài)。前兩個詩節(jié)中的第二個概念隱喻,即“Life is a journey”。正因為人生是旅途,才會有目的地,有終結(jié),有死亡。所以,在接下來的第三節(jié)詩中,死神紳士帶她遨游了人的一生。
其次,第三節(jié)詩中,出現(xiàn)的兩個概念隱喻是:“People are plants”、“Life is a day”。首先,在人類的認知世界中,人和植物有著類似的生命周期,植物經(jīng)歷了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至凋零,人同樣經(jīng)歷著童年、成熟期、暮年至死亡。同樣,人的一生如同日起日落,人類通常將“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比作少年,“正午十二點鐘的太陽”比作壯年,而將“黃昏”比作垂暮之年的老人。因此,作者通過以上兩個隱喻象征了人生旅程中的三個必經(jīng)階段:青少年、中年和老年,表明她珍惜世間美好的東西,為世間事物的衰敗而感傷,但她深知這是自然規(guī)律的必然,從而強調(diào)死亡也是人生必經(jīng)階段,死亡能把人帶向永恒。
接下來,第四節(jié)詩中意象的描寫可以概括為一個隱喻:“Death is dark”,在死神紳士帶著女主人公一路前行,經(jīng)歷了早上、中午和傍晚之后,在暮色中依然沒有停下腳步。由于暮色沉沉,陣陣寒意侵襲著女主人公,露珠清冷使人顫抖冰冷,喻指死亡的開始,所以這個隱喻非常恰當。女主人公身著的長衫和披肩抵擋不住黑夜的寒冷,其實她所穿的即是人死后穿的壽衣。
然后,在最后兩個詩節(jié)中,描寫了女主人公來到墓前時的所見,這里隱現(xiàn)著一個隱喻,“Death is the final destination”。其中“House”喻指墳墓;“Roof”喻指墓碑,作者通過利用房子的特征來刻畫墳墓,喻指死亡就如同回家一般,是人類最后的歸宿。這些都刻畫出她面對死亡從容不迫的態(tài)度,并且對死亡場景的刻畫沒有傳統(tǒng)文學所賦予的陰森恐怖,而是一場與兩位紳士一起的悠閑旅行。
最后,全詩涵蓋了一個概念隱喻,人生是一場旅行,作為旅客,會經(jīng)歷種種,我們見證了少年、中年、老年和死亡,最后死亡把人引向永恒,在永恒的國度里,“我”對時間不再敏感。
圖形——背景理論是由丹麥心理學家Edgar Rubin于1915年的著作中提出,格式塔心理學家借鑒它來研究知覺及描寫空間組織的方式。Rubin著名的“人臉/花瓶幻想”證明了人類知覺由圖形和背景兩部分組成。圖形是指清晰的、突出的實體,是人類知覺到的事物;背景則是指模糊的、未分化的、襯托圖形的東西。該理論以突顯原則為基礎(chǔ),提出當人類在觀看某一客體時,通常把這一客體作為知覺上突顯的圖形,而把未分化的環(huán)境作為背景。而人類在認知過程中,往往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有選擇性地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對其他部分就會忽略,這就是知覺選擇性,即注意原則。
在這首詩中,視覺上和聽覺上的圖形——背景關(guān)系非常突出明顯。首先,整個詩中英文字母大寫比較多,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這種非常規(guī)的偏離就使得突出部分與詩中剩余部分構(gòu)成了圖形——背景關(guān)系。這種反常的手法其一是為了突出詩中包含的主要意象,其二是為了強調(diào)作者認為重要的詞匯。其次,這首詩中出現(xiàn)了22處破折號,引起讀者在破折號處思考其用意,起到突出的作用。這些破折號一般用來表示停頓,借以加強語氣,使詩行富于音樂美。最后,獨特的韻律是構(gòu)成艾米莉。迪金森詩歌美感的一個及其重要的方面,其韻律模式是非常規(guī)的,其押韻模式對詩歌意義的表達也具有重要作用?!兑驗槲也荒芡O聛淼却郎瘛氛w上采用了民謠式的四音步和三音步交替的四行詩節(jié)形式,但是迪金森推陳出新地運用不完全韻來營造輕松、舒緩的心境。這首詩由四行詩組成,除了第13行和14行,其他詩行基本上遵循四音步和三音步交替的韻律模式;除了第一詩節(jié)外,詩歌幾乎使用了不和諧的韻腳。盡管整首詩講述著作者對死亡的深刻見解,但是其非常規(guī)的韻律模式也反映了她并不是如常人一般恐懼死亡,從而使讀者在讀詩后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從整體來看,艾米莉·迪金森是獨特的,她的詩歌用數(shù)字做標題,句子高度斷裂,破折號不循規(guī)則,節(jié)奏頓挫突然,思緒跳躍,文字簡約,如同來自異域的電報,橫跨時空,感覺神秘,韻律陡峭而詭異,激情如火,但會在瞬間凝固成冰。她的詩兼具早期意象派詩歌、贊美詩和民謠的風格,既深奧莫測,又普通平凡,如同鄰人對語。通過對《因為我不能停下來等待死神》的解讀,我們這個社會中獨特的個體感知了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理活動,從而獲得情感上的共鳴。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對過往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與留戀不舍,也突出了詩人對待人生與死亡與眾不同的態(tài)度。
[1]Gavins,J. & G.Steen.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003.
[2]Lakoff,G. &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Stockwell,P.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4]韓大偉.中英傳統(tǒng)詩歌認知詩學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3.
[5]蔣勇軍.試論認知詩學研究的演進、現(xiàn)狀與前景[J].外國語文,2009,25(2):23-27.
[6]匡芳濤,文旭.圖形—背景的現(xiàn)實化[J].外國語,2003,(4):24-31.
[7]藍純.從認知詩學的角度解讀唐詩宋詞[J].外國語文,2011,27(1):39-43.
[8]王宏印.迪金森詩歌精譯200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
[9]王譽公.埃米莉·迪金森詩歌的分類和聲韻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10]熊沐清.語言學與文學研究的新接面——兩本認知詩學著作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40(4):299-305.
閆曉彤,女,黑龍江大慶人,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外國文學。
I052
A
1007-0125(2015)04-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