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為了讓父親得到更好照顧,孫某將父親送到福利院。2013年6月15日,孫某與福利院在早已打印好的入住協(xié)議上簽字。附件中孫某寫明:“我不同意老人自主決定外出?!比朐后w檢結論中載明孫父有抑郁傾向。入住七天后,福利院制作了觀察評估表,記載“孫父不主動說話,不與人交談,家屬告知有抑郁傾向”。而在同年9月初的幾次護理交班報告上,也都記錄孫父情緒反常。
2013年9月12日孫父獨自外出溺亡。
孫某與福利院交涉賠償事宜,卻未能達成一致,孫某訴至法院。他認為,入住協(xié)議系格式合同,附件具有同等效力。雙方在附件中明確約定“老人不能自主外出”,被告怠于履行監(jiān)管職責導致父親死亡,應承擔賠償責任。按照各方過錯程度,孫某要求福利院對其父死亡所致?lián)p失92萬承擔80%的責任。
被告則認為,即使“老人不能自主外出”的約定有效,被告的違約行為與老人死亡也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事實上,老人的死亡無論是意外還是自殺,都無法預見。況且,這一條款本身也限制了老人自由,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無效。因此不同意承擔責任。
對于“老人不能自主外出”的條款,律師指出,被告作為入住協(xié)議格式合同的制作者,負有更多的解釋和審核義務,該條款以手寫形式記入附件,是合同的一部分。
本案中,從孫父抑郁傾向和入院后認知、情感能力及情緒反常等記錄看,不允許自主外出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符合法律精神、人之常情和老人利益。對此孫父亦簽字同意,不存在無效情形。
關于孫父自主外出與意外的關系,律師認為,孫父的溺亡究竟是自殺還是意外,已經不得而知。福利院未履行合同約定,擅自允許孫父自主決定外出,客觀上為事故發(fā)生提供了外在時空條件,但這不是導致其死亡的內在決定性因素。
而被告事發(fā)前數日發(fā)現(xiàn)孫父情緒反常卻未引起警覺,未對其外出采取任何預防措施,故對于“死亡與自主外出無任何因果關系及不可預見”的辯解,法院亦不予采信。
綜合被告違約行為與孫父死亡之間因果關系的大小,法院酌定被告福利院承擔孫父死亡所致?lián)p失的25%計2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