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靖
1
晚上,清理女兒的換洗衣服,從她口袋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折疊得很整齊的小紙片。我仔細(xì)地打開,兩行工整的鋼筆字赫然跳出來:琦彩,我和你是好朋友,我和小文也是好朋友,為什么你非要讓我和她絕交呢?
我心“咯噔”一下:琦彩和小文應(yīng)該是女兒的同學(xué),他們之間有什么瓜葛?我真想馬上把女兒喊過來,問清楚,再講道理;或者干脆不允許她再和這兩個同學(xué)玩;或者和她班主任聯(lián)系……
但這樣貿(mào)然干涉女兒的交往,她會反感嗎?以后她還會和我說實話,和我傾心交流嗎……面對突如其來的難題,我一下沒了主意。
龍應(yīng)臺在《親愛的安德烈》里面談到了自己的育兒經(jīng):因為工作原因,她與兒子幾年沒有朝夕相處,再見時,兒子已長成了大小伙子,母子間有了隔閡。她為了讓從小接受美國文化的18歲的兒子——安德烈接受自己,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和兒子通信,最后,相差30歲的兩代人,也是兩國人,都重新認(rèn)識了對方……我手里拿著那張小紙條,冷靜地思忖著。透過書房的玻璃窗,可以看見10歲的女兒正專心地做功課。女兒一向?qū)W習(xí)認(rèn)真,成績也不錯,一直都讓我很省心。我每天忙于自己的教學(xué),顧及她的時間不多,自從她上了四年級以后,和她的交流便更少了。是的,我很愛女兒。但是,愛,不等于認(rèn)識。愛,在許多人心中包括我自己,其實是不認(rèn)識、不溝通的借口。
不,我必須從這個誤區(qū)里走出來!
我怎樣才能進(jìn)入10歲女兒的世界?怎樣才能讓這個已經(jīng)開始有主見的女兒對我敞開心扉呢?
我一言不發(fā)地把小紙條按原來的印痕折好,放在她房間的床頭柜上,并給她留了一張紙條:好朋友之間不可以厚此薄彼;朋友是酒,越沉越香。
第二天早上,我坐在已擺好早飯的餐桌旁等她。女兒的腳步似乎少了些昔日的歡快,只見她用充滿疑惑的眼神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然后一聲不響地吃著飯。我想,昨晚女兒一定看到了我放的紙條。當(dāng)她再次抬頭看我時,我對她微笑著,并且給她一個肯定的“V”手勢,女兒愣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悟地笑了笑。
晚上,我意外地在自己的床頭柜上發(fā)現(xiàn)了一張折好的紙條。我有些小興奮,多么熟悉的筆跡:琦彩還是要我和小文絕交,不然,她就和我絕交,看來我要失去一個好朋友了。(另:我以為你會罵我。)
看來,女兒接受了這種交流方式,我們之間的橋梁在慢慢地建起。
我想,這是孩子之間的糾紛,我直接插手不合適。但這件事卻使10歲的女兒苦惱、糾結(jié),并束手無策。作為媽媽,我應(yīng)該幫她選擇一個恰當(dāng)?shù)姆椒ā?/p>
于是,我寫道:沉默是金,不做選擇。(另:我沒有罵你的理由。)
我把紙條還是放在女兒房間的床頭柜上。
第二天晚上,我收到回信:今天琦彩來問我很多遍,我都沉默,但她一直追問我,我感到很厭煩。怎么辦?
我回道:既然在你心中都覺得她厭煩了,為什么不遠(yuǎn)離她?
我想讓女兒懂得,和同學(xué)交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同時也要顧及自己的情緒。
就這樣,一天一張或幾張訴說心情、表達(dá)感受的紙條在我們母女之間傳遞著,紙上書寫著自己的高興、苦悶,后面還常常畫有各種表情、心情的符號。我越來越慶幸自己當(dāng)初做出的這個選擇:沒有當(dāng)面問孩子,而是傳送紙條,這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考慮回信,避免當(dāng)面回答的倉促和尷尬;而且,傳送紙條對孩子來說如同游戲,趣味十足,能夠輕松愉悅地接受大人的教育;簡短的留言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概括能力。
一周后,我收到女兒的回信:琦彩不和我玩了,雖然少了個朋友,但我覺得更輕松了。謝謝媽媽?。ㄐδ?、飛吻)
2
暑假即將結(jié)束,我?guī)е畠簭乃拇ɡ霞一貋砩习唷T谖覀冸x開的前一周,家中的老父老母常常一言不發(fā),神色憂傷,開始時歡樂相聚的氣氛已被濃濃的離別情緒所代替。我?guī)状卧谏钜箯乃瘔糁行褋?,發(fā)現(xiàn)父母房間的臺燈還亮著,我知道,這是他們在我每年離開前的例行失眠……這一切,都被女兒敏銳地覺察到了,她也舍不得離開外公外婆,但當(dāng)她把自己的感受告訴我時,我總是輕描淡寫地轉(zhuǎn)移話題,從不和她公開討論。
送別的清晨,在檢票口前,年邁的父母把手中的行李交給我后,我輕松地與他們道別,牽著女兒上了車。坐在座位上,透過車窗和候車大廳玻璃仍能看見父母倚扶欄桿,翹首送別的身影。開車前,女兒想拉我站到車前再次和外公外婆道別,我拒絕了。她便自己離開座位,跑到駕駛員旁邊的窗戶那里,和外公外婆揮手再見。終于,車子啟動了。她回到我旁邊,默默無語,我一低頭,瞥見了她眼里有忍住的淚光。
回到家的第三天,我收到女兒的紙條:你不愛公公婆婆。
我一驚,回道:我很愛他們?。。?/p>
女兒回:在我們離開四川時,大家都很難過,就你不難過?。?!
哦,女兒那么小,還不理解。我應(yīng)該讓她明白。
于是,我回:感情就像一個很重的包裹,你和我都能夠背得起。但,年老的公公婆婆卻不行!所以,我們要為他們減負(fù),要淡化傷心!
女兒回:好吧,我每周六都給他們打電話,為他們減負(fù)!
當(dāng)初,我只有一個念頭:透過這種方式,或許可以進(jìn)入10歲女兒的世界。我沒想到,這種方式也讓10歲的女兒開始學(xué)會認(rèn)識并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我和女兒這大半年的紙條傳遞,承載了母女之間的愛意,為我們筑起了一條認(rèn)識并理解對方的橋梁,我希望自己能如同龍應(yīng)臺一樣,用理智的愛目送孩子漸漸長大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