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伶俐
【摘要】目的:探討血脂檢測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為今后肝臟疾病診斷的準確性提高提供可參考依據。方法:對肝硬化患者(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肝癌患者(28例)、脂肪肝患者(35例)、35例健康者(對照組)進行血脂檢查,對比各組血脂檢查結果及各指標陽性率。結果:肝硬化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癌患者各項血脂指標均較對照組低,*P<0.05;脂肪肝患者在載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上較對照組低,其余均較對照組高,*P<0.05;各肝病組的各血脂指標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血脂檢測可對患者肝實質損傷程度、脂代謝狀況進行了解,在肝臟疾病臨床診斷中有重要價值,有操作簡單、準確、安全等特點,值得推廣。
【關鍵詞】血脂檢測;肝臟疾??;診斷;意義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1-0140-01
在脂類代謝中,肝臟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代謝、分解、合成磷脂、中性脂肪、脂蛋白,可吸收脂類,并參與到膽固醇代謝中。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使得人們體內血脂水平出現增高,體內血脂水平高低是對肝臟功能進行判斷的重要指標,檢測肝臟疾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可了解患者脂肪代謝情況、肝臟損傷程度[1]。于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對肝臟疾病患者進行血脂檢測,并與健康者的各血脂指標進行對比,意在了解血脂檢測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意義,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期間選取肝硬化患者(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肝癌患者(28例)和脂肪肝患者(35例),另選取35例行常規(guī)體檢的健康者作為對照組。肝硬化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4~67)歲;平均(46.5±3.4)歲。病毒性肝炎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7~82)歲;平均(45.5±4.4)歲。肝癌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8~83)歲;平均(46.8±4.1)歲。脂肪肝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32~80)歲;平均(45.9±4.7)歲。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17~82)歲;平均(46.7±3.9)歲?;颊呓M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分組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入選對象均接受空腹靜脈抽血,采集量為5ml,離心處理3min,3000r/min,分離血清,使用深圳邁瑞公司提供的型號為BS-400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檢測指標有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總膽固醇。
1.3統(tǒng)計學分析
為保證科學性,數據的收集及分析均由專業(yè)人員操作,初步數據錄入EXCEL(2007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使用SPSS14.0軟件包對得出的清潔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χ2/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脂肪肝組、肝硬化組、病毒性肝炎組、肝癌組分別為35例、35例、30例、40例、28例,每組患者血脂檢測結果詳見表1。
表1 各組血脂檢測結果對比(n;x±s;g/L;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對照組、脂肪肝組、肝硬化組、病毒性肝炎組、肝癌組分別為35例、35例、30例、40例、28例,每組患者血脂各指標陽性率詳見表2。
3討論
血脂是對血漿中類脂(類固醇、固醇、糖脂、磷脂)和中性脂肪(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總稱,血脂是生命細胞基礎代謝的必須物質,它們在人體中廣泛存在。血脂水平的測定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有十分重要意義,在臨床中應用相當廣泛,但在肝臟疾病診斷中卻應用較少[2]。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在脂類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參與脂類的吸收、消化、合成及轉運,是合成總膽固醇最多的器官。人體載脂蛋白代謝的中心器官是肝臟,可以通過檢測載脂蛋白濃度推測肝臟發(fā)生病變的程度[3]。類脂代謝在肝臟細胞受損后會出現變化,肝臟內總膽固醇的合成明顯減少,從而使血液中膽固醇總量下降,且下降的程度隨肝臟細胞的損傷程度加重而加大[4]。
表2 各組患者血脂指標陽性率(n;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的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總膽固醇水平均較健康者(對照組)有所降低,*P<0.05。而脂肪肝患者載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上較對照組低,其余均較對照組高,*P<0.05,差異顯著。肝臟疾病患者的肝細胞受到明顯損傷,其生理功能出現變化,脂類代謝出現異常,從而使血脂水平降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肝臟損傷最為嚴重,其各項指標變化也較其他肝臟疾病更明顯[5]。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內脂類代謝異常使得肝臟細胞類出現脂肪蓄積,導致脂肪肝。高密度脂蛋白有周圍組織中膽固醇運載作用,將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或經膽汁從腸道直接排除體外,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漿脂蛋白,有阻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是冠心病保護因子。肥胖癥、脂肪肝、高尿酸血癥、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往往較正常者低[6]。對照組各血脂指標陽性率明顯低于各肝病組,P<0.05。血脂檢測可將健康者與肝臟疾病患者進行明確區(qū)分。
綜上所述,通過血脂測定可對肝臟疾病患者的體內脂類的代謝情況變化進行了解,對肝實質細胞功能狀態(tài)進行真實反映,定期進行血脂測定對肝臟疾病的診斷、鑒別及疾病發(fā)展情況的掌握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翠珍,何莉,于琦等.血脂檢測診斷肝臟疾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9(6):214-215.
[2]秦尹玲.血脂檢測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29):88-89.
[3]吳愛成,黃國清,唐恒鋒等.血脂檢測對肝臟疾病診斷的意義[J].中外醫(yī)療,2010,29(20):4,6.
[4]張利紅.血脂檢測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02(7):103-104.
[5]杜紀恩,李貴芳.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09(4):440-442.
[6]呂黃先.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清脂代謝指標檢測的臨床意義[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4,26(10):1655-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