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閩楠和楠木為材料,研究不同濃度1-萘乙酸處理對其1 a生移栽苗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楠木的成活率在100 mg/L時最高,為64%;新葉抽發(fā)率在200 mg/L時最高,為24%;閩楠的新梢增長量平均值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楠木的新梢增長量平均值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顯著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閩楠的嫩葉平均數量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楠木的嫩葉平均數量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顯著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
關鍵詞:閩楠;楠木;幼苗移栽;萘乙酸;生長量
中圖分類號:S792.24, S7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5)01-0013-0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1-naphthyl Acetic Acid
on Transplant One-year-old Seedlings of Phoebe boarnei and Phoebe zhennan
Zhu LiLiu JianliWu YongmingCheng HongboLi Chengfe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5)
Abstract: Used Phoebe boarnei and Phoebe zhennan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1-naphthyl acetic acid on transplant one-year-old seedlings of Phoebe boarnei and Phoebe zhennan in light matrix contain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seedlings of Phoebe zhennan treated at the 1-NAA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their survival rates which was 64%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seedlings of Phoebe zhennan treated at the 1-NAA concentration of 200 mg/L, their young leaves germination rate which was 24% was the highest; The average growth amount of Phoebe boarnei sprouts and new leav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1-NAA and the amount reached the highes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400 mg/L, The average growth amount of Phoebe zhennan sprouts and new leav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1-NAA and the amount reached the highes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400 mg/L.
Key words:phoebe zhenna;phoebe boarnei;seedling transplanting;naphthyl acetic;growth
楠屬植物Phoebe樟科Lauraceae常綠大喬木,具有很高的經濟生態(tài)和觀賞價值,是我國特有樹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其木材芳香耐久紋理美觀堅硬耐腐,是上等的家具雕刻裝飾木材和庭園觀賞及城市綠化樹種,木材價格是普通闊葉樹的10倍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楠木等珍貴用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野生楠木數量少且禁止采伐利用,人工種植楠木短時間內難以滿足市場需要。種植楠木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培育優(yōu)質種苗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2-10]。
朱雁、余道平對楠木屬植物容器苗芽苗移栽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得出采用芽苗移栽培育的苗木質量比直播苗好,節(jié)約大量的種子,減少苗木管理成本, 便于日常養(yǎng)護管理等優(yōu)點[11-13]。楠屬植物幼苗移栽過程中,使用適當濃度的生長激素,能有效地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幼苗新梢的增長量、新葉嫩葉的增長量等有顯著的效果,這對于此類特殊稀有物種的育種、造林等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為更好保護這一珍貴樹種,恢復往日繁盛景象,必須使楠木的栽培育苗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14-18]。在此基礎上,作者對楠木和閩楠的幼苗移栽技術進一步開展試驗研究,在長江大學試驗基地進行楠木田間苗床播種育苗試驗,試驗結果為提高楠屬植物的移栽成活率提供了更有力的條件。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 a生閩楠和楠木長勢一致移栽幼苗。
1.2試驗方法
1.2.1幼苗移栽
于2013年11月將1 a生的兩種幼苗移栽到12 cm×15 cm的黑色營養(yǎng)袋里,置于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柑橘園葡萄架南側。輕介質配比為:椰殼粉∶河沙∶陶粒∶珍珠巖為4∶3 ∶2∶4。剪去長勢不良葉片,保留總葉片的2/3,剪去受傷和多余根系,保留總根系的2/3。移栽完楠木幼苗后澆足定根水[18-23]。以后每兩天檢查1次水分,以“見干見濕”為澆水依據(雨天除外)。
1.2.2打漿處理
采用0,100,200,400 mg/L濃度的1-萘乙酸試劑,對移栽苗進行根部打漿處理。每處理50株,重復3次。使用幼苗移栽地苗圃原土打泥漿,以掛住根系為準。將同一處理同種楠木的幼苗放在一起,做好詳細樣本標記。
1.2.3數據測量
于2013年11月~2014年5月進行。11月24日測量每個樣本的原始株高,新梢長度,嫩葉數量,為第一次數據;而后每隔2周觀測1次,待移栽幼苗生長穩(wěn)定(萌發(fā)新葉)后1周,測第2次數據;待幼苗不再死亡,觀測記錄作為最終成活率。
幼苗不再死亡生長穩(wěn)定后,對每個處理樣本的50株幼苗進行生長量測定。對應每個處理不同樣本,測定株高、新梢長度、嫩葉數、新葉量。測量新梢長度時準確識別新梢開始生長的位置,嫩葉數只統(tǒng)計新梢以上部分的葉片。根據以上數據計算每次測量的移栽幼苗的株高、新梢長度、嫩葉數、新葉量。計算公式[22-23]如下:
X(n)=(X1+X2+X3+……+X49+X50)/50
式中, n表示第幾次測量數據,n≤4 。 1, 2, 3,…… ,30分別為試驗每個重復中每株楠木幼苗的標號,X為株高(cm)、新梢長度(cm)、嫩葉數(片)、新葉量(cm2)。
按照試驗設計和測量方法分別測得楠木移栽幼苗生長指標的4次數據。將獲得的所有數據按照每個處理不同的重復求算術平均數。將獲得的初始生長量數據、第1~4次數據的算術平均數分別記為M1、M2、M3、M4、M5。則每次數據的絕對生長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Dn =Mn-M1(n≤5)
式中D、n表示絕對生長量和第幾次數據。
1.2.4數據統(tǒng)計分析
應用PSD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經試驗數據分析,閩楠在不同濃度1-萘乙酸處理下,0,100,200,400 mg/L下成活率分別為52%,48%,42%,40%。楠木在不同濃度1-萘乙酸處理下,0,100,200,400 mg/L下成活率分別為54%,64%,54%,44%。閩楠的成活率隨著濃度的增加而變化,楠木的成活率在100 mg/L時最高。
2.2移栽幼苗的新梢抽發(fā)率
經試驗數據分析,閩楠在不同濃度1-萘乙酸處理下,0,100,200,400 mg/L下新梢抽發(fā)率分別為14%,8%,8%,10%。楠木在不同濃度1-萘乙酸處理下,0,100,200,400 mg/L下新梢抽發(fā)率分別為10%,14%,24%,10%。閩楠的新葉抽發(fā)率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降低,楠木的新葉抽發(fā)率在200 mg/L時最高。
2.3移栽幼苗的新梢增長量
經試驗數據分析,閩楠的新梢增長量平均值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400 mg/L的處理比0 mg/L的處理在5%水平顯著。楠木的新梢增長量平均值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但是隨著濃度的增長沒有表現出顯著性,說明可以在400 mg/L的基礎適當增加1-萘乙酸的濃度促進楠木的新梢增長。相同的濃度處理下,楠木和閩楠均沒有表現出顯著性,但是各濃度下新梢生長量表現是不同的,在0,100 mg/L時楠木大于閩楠,在200,400 mg/L時閩楠大于楠木。
3.4移栽幼苗的嫩葉平均數量
經試驗數據分析,閩楠的嫩葉平均數量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400 mg/L的濃度處理比較于0,100,200 mg/L均具有極顯著差異。楠木的嫩葉平均數量隨著濃度的增加而顯著增加,在400 mg/L的時候最大,400 mg/L的濃度處理比較于0 mg/L有極顯著的差異,但是相對于100 mg/L和200 mg/L只有顯著差異。
3結論與討論
(1)試驗證明,1-萘乙酸濃度在100 mg/L及以上對閩楠幼苗移栽的成活率沒有促進作用,相反有抑制作用;同時在新梢抽發(fā)率上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新梢增長量上表現出促進作用,在400 mg/L濃度處理下表現出顯著差異性;另外在新葉數量上隨著濃度的增加表現出促進作用,在400 mg/L濃度處理下表現出極顯著差異性,因此建議生產中以成活率為重要目標的移栽使用低于100 mg/L的1-萘乙酸甚至不使用,而可在成活之后施用高濃度(≥400 mg/L)的1-萘乙酸來增加新葉數量和新梢增長量。
(2)試驗表明: 1-萘乙酸對楠木幼苗移栽的成活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200 mg/L的濃度處理下最大;同樣在新梢的抽發(fā)率上,隨著濃度的增大而增大,有明顯地促進作用;在新梢增長量上表現出促進作用,隨著濃度的增長而增大,但是沒有表現出顯著差異性;在新葉數量上隨著濃度的增加表現出促進作用,在400 mg/L濃度處理下表現出極顯著差異性,因此建議生產中楠木的移栽使用200 mg/L的1-萘乙酸處理提高成活率,成活之后可提高濃度至400 mg/L。
(3)對于相同濃度的處理下,閩楠和楠木之間,在新梢的增長量上沒有表現出差異性;但是對于新葉數量上,在0 mg/L和400 mg/L的時候,兩種楠木類植物表現出極顯著差異,閩楠大于楠木。根據朱雁[11]對楠木栽培技術的研究,表明楠木的苗木培育采用芽苗移栽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種子,管理的成本主要發(fā)生在早期,由于前期集中管理,面積小,不需要大量的管理資金,因而可大大降低成本,這無疑是對這一處于瀕危狀態(tài)的樹種是一項有效的保護措施。本試驗采用楠木芽苗移栽技術,楠木移栽幼苗的成活率高,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可使楠木的芽苗移栽技術更完善。
致謝:在試驗進行和論文寫作過程中受到丁植磊老師的指導,表示誠摯感謝。
參考文獻
[1]李廣良,李建文.中國獨有的珍稀樹種——楨楠[J]. 紫禁城. 2010,(c00):102-107.
[2]林鴻榮.楠木詮釋[J]. 中國農史,1986,(03):61-65.
[3]林鴻榮.古代的楠木及其分布變遷[J]. 四川林業(yè)科技,1988,(04):38-41.
[4]蔣紅星.木中金子——楠木[J]. 國土綠化,2000,(05):59-60.
[5]陳留美.木中貴族——楠木[J]. 國土綠化,1995,(02):22-23.
[6]王達明.楠木簡介[J].云南林業(yè),1983,(01):88-90.
[7]周京南.清宮皇木:楠木——以清宮藏楠木家具為例[J].紫禁城,2010,(S1):79-83.
[8]趙冀.楠木古今淺談[J]. 四川林業(yè)科技,1980,(03):39-40.
[9]劉志雄,費永俊.我國楠木類種質資源現狀及保育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2011,(05):221-224.
[10]王澈.清代采辦楠木史料選[J].歷史檔案,1993,(03): 381-383.
[11]朱雁.珍貴樹種楠木容器苗芽苗移栽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0,(03):54-55.
[12]林朝楷,黃世貴.淺談楠木播種育苗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01): 102-103.
[13]余道平,彭啟新,李小杰,等. 細葉楠穴盤育苗技術[J].林業(yè)實用科技,2012,(12):39-40.
[14]種高軍.珍貴樹種楠木的育苗技術[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4,(06):198-201.
[15]洪偉.林業(yè)試驗設計技術與方法[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1135-1401.
[16]唐黎標.怎樣提高香樟移栽成活率[J]. 廣西林業(yè),2008,(05): 33-34.
[17]珍稀樹種開發(fā)利用課題組.珍稀樹種研究論文集[C].南京林業(yè)大學樹木組.1992.
[18]劉運新.香樟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23):41-45.
[19]沈傳益.香樟的特征特性及其大樹移植技術[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20):25-27.
[20]楊應龍.香樟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12): 213-234.
[21]林婷.香樟大樹移植技術探討[J]. 林業(yè)勘察設計,2010,(01): 181-183.
[22]曾雄偉,張秀景.香樟大樹移植及養(yǎng)護技術措施[J].北京農業(yè),2011,(09): 221-223.
[23]干付根,湯云良.香樟大樹移植及養(yǎng)護技術措施[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9,(01):95.
(責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