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苗,1969年11月出生于古城西安的一個敦煌藝術之家。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后向父輩們學習工筆重彩人物畫,其間受到敦煌壁畫藝術的熏陶,立下付出畢生精力復原敦煌壁畫、讓更多的人目睹華夏文明精髓的大志,先后進修與西安美院、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院。曾為香港菩提協(xié)會的西方寺九層寶塔設計了全部藻井和部分壁畫。從1992年至今,復原臨摹敦煌壁畫三百余幅,并在西安、北京、佛山、成都、杭州、上海、南通等地舉辦過大型敦煌壁畫復原展,深受廣大觀眾喜愛。作品先后在香港和內地多家美術館、博物館、圖書展覽館展覽。出版有《再現(xiàn)敦煌》《敦煌飛天》《敦煌手姿》《敦煌壁畫線描圖集》《美學的極致》《敦煌歷代精品邊飾、圓光合集》《敦煌歷代精品藻井100圖》等。
一
作畫之余,我會把自己將近30年的耕耘成果拿出來賞析。觀賞了敦煌又看龜茲,再觀高昌和西藏古格王朝的壁畫,僅這隨意瀏覽就得三四個小時。
從十七歲開始與一生從事敦煌學藝術研究的父輩學畫至今,我和我的助手以敦煌壁畫歷代代表作為目標、開始進行殘存壁畫的復原。用了二十多年時間縱覽了十幾個朝代,將敦煌系列包括安西榆林石窟,從十六國、北涼、北魏 、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十幾個朝代的著名代表作都一一再現(xiàn)。
之后我又將觸角伸向絲綢之路西域各石窟及西藏古格王國那精美的壁畫,完成作品總量也有370幅左右。我基本都采用壁畫的原大尺幅進行復原其本來面目,一幅畫大到十幾平方米,小到幾個平方尺。最復雜的莫高窟220窟《西方凈土經變》,我?guī)蓚€助手繪制了七個月才完成,此圖人物就有169位,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壁畫之一。
復原即將消亡的古代千年壁畫,是敦煌學專家們早就提出的一個學術課題,但是這項工作始終沒有開展,好在父親當年在莫高窟研究的就是這一課題,正是為了還原壁畫的廬山真面目。在父輩及敦煌學前輩的引導下,我從開始摸索、推敲、研究巨量的學術論文,到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日復一日終于填補了這一學術空白,并自成體系。復原的壁畫分類為:歷代藻井圖案、民俗民風、本生及佛傳故事畫、歷代說法圖、歷代大型經變、歷代菩薩、尊像、歷代飛天、歷代舞蹈、歷代手姿等。
在古代沒有印刷和膠片,壁畫就是佛教教義的宣傳畫,以鼓勵大眾平靜向善而往生極樂世界。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她仍能啟迪我們的心智。我的作品每到一個城市展出都深受大眾喜愛,展出的畫作色彩富麗壯觀,內容豐富,涵蓋數(shù)量巨大,使遠在千里之外的石窟藝術近在咫尺。
這批作品先后在北京、西安、上海、杭州、佛山、香港、臺北等地巡展。每一城市的展覽都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巡展也是結善緣的時刻,我們與民族文化藝術的志同道合者們制定了周詳?shù)某霭嬗媱潯?/p>
十多年的時間中,我們先后出版了以敦煌人物、圖案、飛天、線描、舞蹈、手姿、色彩的專業(yè)畫冊十余種,目前這項工作還在繼續(xù)推進中。
2012年,我主持了西安隋唐絲綢之路起點、西域建筑色系及地貌景觀的設計和兩個唐代石窟壁畫的復原繪制工作,這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歷時三年完整的將石窟藝術多種體系融于兩個國寶級石窟內。也是我40多歲后完成的又一件巨型作品。 在石窟壁畫復原過程中,我體驗了唐代畫師一生面壁雕琢、湛然沉靜、涅槃永生的生命歷程。
接下來又有什么盼望呢?和有緣人共建一座絲綢之路藝術館,或是佛教壁畫藝術館?我相信是可以實現(xiàn)的。
二
湛然沉靜是我作畫時永恒不變的狀態(tài)。
畫飛天時我就是飛天;畫天空時我就是藍天;畫云時我就是云;畫山時我就是高山;畫風時我就是那風;畫花時我就是那朵小花;畫草時我就是那棵小草。我就是那靈苗、那幽草。湛然沉靜、獨自綻放。
由于對敦煌壁畫進行了多年的探究臨摹,三代銅器的鑿款、漢代石刻畫像和璽印線條的融入,使繪畫作品更可得金石氣。
在這追本溯源的旅途中探索實踐,我逐步形成了溯源重彩的藝術個性,靈氣蕩漾中大添東方情味;又以一種最樸素、最和諧的色彩轉化到古典、優(yōu)雅、寧靜的藝術氣息中,使觀賞者沉浸在一種悠遠的思索和無限的想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