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鳳
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作業(yè)、考試因不檢查而導致錯誤率大幅提升的現象很普遍,特別是小學的初始階段。
寫作業(yè)時很多孩子都缺乏認真的品質,更缺乏認真檢查的習慣,做完作業(yè)就交,好像只要寫完了就萬事大吉了??山簧蟻淼淖鳂I(yè)總是這錯那錯,而改錯又要跑幾趟,老師指一個改一個,同樣的錯誤就不知道一起改。有的學生家長也經常跟我談論自己孩子在家是怎樣依賴他們的,每次做完作業(yè)總是要父母先檢查,有錯的要明確指出來了才會改正。
到了臨考時教師都會叮囑同學們要認真檢查??!可是這種叮囑最后顯得是那樣的蒼白,因為很多學生在檢查題目時就是機械地看幾遍,走馬觀花,一目十行。表面上好像在看題,但實質上學生似乎并沒有動腦,更沒有看到他們動筆去認真驗算,好像檢查只是一種應付家長和教師的敷衍手段,并沒有達到我們理想中查錯糾誤的目的。學生總是因為粗心、沒有仔細檢查而失去很多不該丟掉的分數。
以上幾種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有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tǒng)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边@說明,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后的發(fā)展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于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來說,一二年級是非常重要的開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最主要的學習任務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讓一二年級孩子養(yǎng)成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從長遠看會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在平時多訓練學生,培養(yǎng)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現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檢查習慣。
一、要認真、正確地審題
正確審題是做對題的關鍵。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在審題時,把重點的字、詞點出來,要明確題目讓我們做什么;一道題到底有幾個要求,每個要求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如:在估算部分的有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先估算,再準確計算,很多孩子都想當然地估算完了了事。在學習畫平行四邊形的高時,有一道作業(yè)題的要求是給下面的平行四邊形畫出兩條不同的高,由于學生不認真審題,不是只畫了一條高,就是畫的兩條高都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借此機會,我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只有在典型題例面前,才更有說服力。
二、是要教會學生檢查題目的方法
很多學生所謂檢查就是把題目從頭到尾看一遍,其實是走馬觀花,一點用處也沒有。不同的題型檢查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如:填空題、選擇題檢查時不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剛才做的一樣;計算題要用驗算的方法檢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運算檢驗等,如果是方程,就把未知數的值代入方程檢驗;應用題必須先弄清題意,再從問題入手,分析應用題,列式是否正確,同時更不能忽略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等,當然也可以根據題意將求出的結果代入題中檢查……這些方法在考試時尤其重要有效。
三、找錯因
計算實驗中,學生改錯前先找錯因的方法,廣泛適用于平時的作業(yè)。如果有條件面批,就讓學生說說錯誤的原因。當然,錯因要堅決杜絕“粗心”、“不認真”“做錯了”等毫無意義的字眼,這些都浮于表面,沒有實際作用。要讓學生從是否抄錯題開始檢查,再查計算方法,如果計算方法對了,就查具體哪一步出錯了,為什么會出這樣的錯誤等。就像醫(yī)生治病一樣,必須找到“病根”,才能“對癥下藥”,達到根治的效果,使學生盡量少犯,甚至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計算能力自然就會逐步提高。
總之,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細心檢查,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習慣,而習慣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養(yǎng)成的。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查作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yǎng)成自覺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縝密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