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香
今人閱讀古文,首先要落到準確地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這一點上,這才可能對文化遺產(chǎn)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翻譯古文,雖不能與翻譯外文相比,但同樣是一種“再創(chuàng)性的勞動”。它不但能全面檢測自己掌握古漢語和古代文化常識的程度,而且也對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能力是一種鍛煉。
翻譯水平是在閱讀實踐過程中提高的,復習時,除了重讀重譯課內(nèi)重要文段外,還應當找一些課外古文語段,讀讀譯譯寫寫。這樣,閱讀水平和速度必將同步增長,高考時面對陌生材料,也不會視為畏途了。下面我們提煉出一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同學們會碰到的一些難點和誤區(qū):
誤區(qū)一 ?詞類活用分析錯誤
例1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魚。(《西陽雜俎·葉限》)
【誤譯】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兒的衣服,袖子里拿把刀向著池塘呼喚魚兒。
【正譯】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解析 ?句中的第一個“衣”,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穿”;“袖”,名詞活用為動詞,應譯為“袖子里藏著”。一般情況下,“名詞+名詞”的結構,第一個名詞往往活用為動詞。
點撥 ?要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應注意以下兩點:1.借助復習資料熟悉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類別,并能通過對活用特征的識記、比較,結合語境進行正確翻譯。如,形容詞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可譯為“認為……”“以……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表示主語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
2. 翻譯語句的前提是讀懂文章大意,而我們檢驗自己翻譯正誤的方法,就是將譯文放到文段中去檢驗,使自己的翻譯符合語境,合情合理。
誤區(qū)二 ?誤譯文言虛詞
例2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誤譯】這兒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正譯】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圍困(打?。┑牡胤絾??
解析 ?“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動關系,譯為“被”,同學們的忽視造成被動者“曹操”成了主動者。同學們要注意積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十八個常用虛詞的多種用法,根據(jù)句意,準確翻譯。
誤區(qū)三 ?語言不合規(guī)范
例3 ?其軍帥怒賁不先白己而專獻金,下賁獄。世祖聞之,大怒,執(zhí)帥將殺之,以勛舊而止。(《元史·賀仁杰傳》)
【誤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就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聞之,眼冒金星,執(zhí)住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正譯】賀賁的主帥對他事先不稟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獻金感到憤怒,把賀賁關進監(jiān)獄。世祖聽說這事,非常憤怒,逮捕了主帥將要殺他,因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罷。
解析 ?這段譯文的不規(guī)范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文白夾雜,“聞”“執(zhí)”等文言詞語沒有譯出。根據(jù)語境,“聞”可譯為“聽說”;“執(zhí)”可譯為“逮捕”。②風格不一致,整體上看是嚴肅的書面語,而“眼冒金星”顯然是口語化的。
點撥 ?要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應注意以下兩點:1.嚴格遵守“對譯”的方法,將單音節(jié)詞語雙音化,有效避免漏譯文言詞,也就從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夾雜?!皩ψg”過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語、口語化的詞語。
2. 檢查有無夾雜在譯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以及方言、俚語、口語詞等。
誤區(qū)四 ?不辨感情色彩
例4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晉書·皇甫謐傳》)
【誤譯】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
【正譯】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
解析 ?譯句將“耽玩”的褒揚色彩誤譯成了貶抑色彩?!暗⑼妗?,意思是深深地愛好、玩味,應譯為“沉醉”“潛心玩味”之義。
點撥 ?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對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詞、有疑義的詞,應該“瞻前顧后”,核實自己的初始判斷是否正確。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寢與食”一句,對此句不難理解為“廢寢忘食”之意;并且這句和上句是并列關系而非轉折關系,故此“耽玩”一詞應與“廢寢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應譯為正面的意思“沉醉”。
誤區(qū)五 ?誤譯語法關系
1. 單句
例5 ?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蘇軾《王定國詩集敘》)
【誤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利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正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解析 ?“終身不用”是個短小的單句,它的主語“杜甫”承前省略了。根據(jù)語境,是敘寫杜甫空懷壯志而終身不被朝廷重用,身處困境的情狀,而這種意思卻是靠“終身不用”這個不用被動詞的被動句表達的,有的同學并沒有把這層被動關系譯出來。
點撥 ?同學們犯這個錯誤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好被動句這一特殊句式。除了這種靠語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動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動句是有標志的。如“于”“受…… 于……”式,“為”“為……所……”式,“見”“見……于……”式等,翻譯時,都要譯為被動關系。文言文翻譯題常將文言特殊句式作為考查點,備考時要注意陳述句(語氣詞“者、也”表判斷,副詞“乃”“皆”“則”表判斷)、倒裝句(賓語前置、謂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 語、省略賓語)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題時,用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句式對特殊句式進行合理轉換,準確翻譯。
2. 復句
例6 ?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誤譯】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后來,因為河水高漲船體上浮,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
【正譯】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著漲水,沿著船尾攀爬城墻的垛口上去。
解析 ?整個語句是一個順承關系的復句,而“以巨舟乘漲”中的“以”字,是表示憑借的介詞,應譯為“利用”。有的同學誤認為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譯為“因為”,將整個語句的結構關系誤譯為因果關系。
點撥 ?同學們對復句結構關系的把握,必須以句意為基礎,“假設”“因果”“轉折”“條件”等關系,都是根據(jù)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強加或誤譯。而檢驗自己是否強加了關聯(lián)詞,也必須看你加的關聯(lián)詞在句意的表達上,是否合理。
最后,跟同學們歸納一下翻譯題解題的步驟:
1. 審。審清句中語法要點,找準采分點。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梢韵仍诓莞寮埳铣乱g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筆將這些語法現(xiàn)象一一地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 切。將句子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釋。
3. 連。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釋出的詞義連綴成句。
4. 謄。在逐一查對原句語法要點全部落實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卷紙上。在謄寫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