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偉
自參加《我是歌手3》成功踢館以來,譚維維的歌唱事業(yè)終于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且一直處于蒸蒸日上的狀態(tài):不僅簽約了新公司,接下了國際著名手機品牌的代言,同時也將于6月21日登上對于華語樂壇具有地標性質(zhì)的工人體育館,舉辦自己的“維所欲為”個人演唱會。而在演唱會舉辦之前,譚維維又應(yīng)邀為原創(chuàng)音樂劇《搖滾·西廂》演唱主題曲《一生一世心上一個人》。
這一切表面看起來順理成章,有人會說譚維維命好,趕上了《我是歌手》這檔節(jié)目,殊不知,譚維維其實是熬了15年,才終于走到今天這個位置,其間的艱辛曲折,實難為外人所知。
這一次,本刊記者將換一個視角,同時以譚維維身邊好友兼媒體人的立場,來為大家講講譚維維在歌壇的這15年。
今年恰逢選秀十年,譚維維也正是這選秀十年中結(jié)出的一枚重要果實,分析譚維維成長到成名的這段經(jīng)歷,恰恰也可以看作是內(nèi)地歌壇這十年的一個真實縮影。
還記得我跟維維第一次面對面坐在一起的時候,是在她們公司的年會上。我說,維維,你可知道我聽過你的第一首歌是什么?維維認真地想了半天,都沒猜對,后來我說,是《風沙過長江》。維維立刻睜大了眼睛,不可思議啊!對,那是在2002年,第十屆央視青歌賽專業(yè)組通俗唱法的決賽中,維維代表總政歌舞團參加了那一屆比賽,最終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績。那時她還不過十幾歲的年齡,那也是我第一次聽到“譚維維”這個名字,唱的正是這首帶點爵士風的《風沙過長江》,當時就記得那個女孩風格很像張惠妹,唱得熱烈而奔放,野性而灑脫。
生活中的譚維維,給我的第一印象也是這么野性而灑脫的樣子。一次年會上,她又假裝回到部隊女文藝工作者的樣子,一會兒唱《好日子》,一會兒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跟吉杰兩人跳大神給她伴舞,好不歡暢!事實上這也成了譚維維在很多人眼里的第一道顏色。在2006年參加第三屆《超級女聲》賽時,她便因著這種性格而被人戲稱為“譚大哥”,說的就是她一身的江湖兒女氣息,仗義,豪爽,愛開玩笑,不拘小節(jié),能在《我是歌手》中拿著粉紅高跟鞋就要敲張大大的腦袋,能在《超級女聲》比賽中當著紀敏佳的面模仿她唱《天堂》。有一年在麗江,她作為觀眾去看一場音樂節(jié)表演,喜歡上臺上一支叫“聲音玩具”樂隊的表演,等人家一演出完,就主動去跟人家“搭訕”,第二天,就能跟著哥兒幾個挽著胳膊在束河古鎮(zhèn)上一起搖大街了;我還記得2011年,我們共同的另一個好友嚴藝丹要給一部大電影寫一首主題歌,當時主題歌定的是一位很有背景的女歌手演唱,但又得給那位歌手找人唱個DEMO,丹丹寫的那首歌難度很大,想了半天,就覺得只有維維唱得了,但那時維維畢竟也是個腕兒怎么能隨便給人唱小樣呢?最后她還是試著給維維打了個電話,維維二話沒說,就來把小樣給錄好了,就是這么仗義!我還記得丹丹在她的棚里給我聽維維唱的小樣時,“大漠孤煙驟,羌笛悠”,第一句一出,就渾身毛孔直豎。
但是拿起話筒后,“譚大哥”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東西,淺了說是一種表演風格,深了說,其實是一種很有社會責任很有人文關(guān)懷的精神,人們通常把它簡化為兩個字來形容譚維維,叫做“搖滾”。這里說的搖滾,并不簡單地指那種就會在臺上抱著話筒桿子前搖后滾上躥下跳、扯著大嗓門兒撕心裂肺狂呼亂叫的嗨范兒,當然那種東西譚維維也很擅長,而且是少數(shù)還能在舞臺上把這些東西嗨出美感的幾個。但我知道“譚大哥”想要的不只是這個,她想要的是,搖滾在作為她的一種音樂表演形式之外,更是她的一種音樂表達方式,為自己發(fā)聲的一種方式。所以,自2010年她終于可以自主做自己的音樂開始,她就開始一往直前地往這個路子上趟,從最初與高曉松共同作詞的那首備受爭議的《譚某某》,到接下來的《悲哀而真實》《石頭在歌唱》,再到《HOLD不住》《我反對》,她從試著說自己到逐步開始說她自身所處的這個世界中間,想要做一個音樂里的女魯迅。音樂圈里想做魯迅的很多,但女魯迅就并不多見,很多也只做到了魯迅的橫眉冷對,甚至翻白眼罵娘,但同時還能有她這樣得天獨厚的嗓音、扎實的演唱功底和強大的表演氣場的并不多見,因此,她能以“搖滾女王”的稱號在當下的內(nèi)地歌壇樹立起一桿當仁不讓的大旗,不僅是讓看熱鬧的觀眾認可,同時也能讓懂門道的業(yè)內(nèi)人士認可,這些年,汪峰、左小祖咒等搖滾大腕們都與她有過不止一次合作,從未參加過綜藝節(jié)目的搖滾教父崔健也甘愿為了她破天荒地走上了《我是歌手》的舞臺,為她幫唱一曲《魚鳥之戀》,這其實也是對她的搖滾性的一個最有力的背書了。
在準備去《我是歌手》踢館之前,維維曾有一次在微信里就選歌的問題征詢我的意見,當時她有幾句話我印象很深,她說:“搖滾當然是我的一個符號。但這幾年我也想明白了許多,我們作為音樂的傳遞者,堅持自我固然很好,但牛逼的是應(yīng)該有藝術(shù)高度,也能讓人接受,不能老是孤芳自賞,一賞就賞老了!”
那天我給她推薦的歌曲是張國榮的《一輩子失去了你》,一是因為維維當時說導演組希望她唱一首男生的歌曲,二是因為這首歌很有戲劇張力,而我知道,歌唱表演的戲劇性,恰恰是譚維維歌唱的另一把利器。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反正我是注意到,近五六年來,一些真正有想法有追求的年輕一輩歌手,都在追求自己音樂作品的戲劇化氛圍、戲劇化結(jié)構(gòu)以及戲劇性張力,像林宥嘉、尚雯婕都是其中表現(xiàn)比較突出的。譚維維在這方面的起步其實在這一輩歌手當中還要更早一些。在成為一名大眾化的流行歌手之前,她本身就是一名很優(yōu)秀的音樂劇舞臺劇演員。這種舞臺和戲劇表演的素養(yǎng),在譚維維開始自主做音樂之后的作品里,也包括她在《我是歌手》比賽中的表現(xiàn),都是有跡可尋的。像《譚某某》本身就是一首很戲劇化的作品,而后還有《如果你》《開放》《擁抱》等一系列作品,以及在《我是歌手》中演唱的《烏蘭巴托的夜》和《魚鳥之戀》等,從編曲氛圍的營造、詞曲結(jié)構(gòu)的組建到維維自身的演唱,都不難感受到這種戲劇的屬性。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維維跟我講:“我個人其實并不喜歡自己的聲音,覺得它不夠完美,所以我總希望在演唱中加入表演的成分,更多地用表演、用人物形象、用故事來將一首作品完整完美化,才最能打動人?!?/p>
我個人一直有一種觀點,演唱的藝術(shù)高度,應(yīng)該是擅長把聲音變成一種表演的工具,在歌聲里塑造形象、完成角色或講述故事,表演在演唱中的參與,提高的不僅僅是一首作品的完成度,更是一個歌手的品級和段位,當然,這需要較高的文化領(lǐng)悟力與大量舞臺表演經(jīng)驗的介入,像梅艷芳、張國榮、林憶蓮等前輩都是這方面的高手,可以這么說,單純只會展現(xiàn)自己聲音本身特色與能力的歌手,像某些歌王,頂多能叫個唱將而已,而懂得用聲音去形象到位地表演文字表演角色的歌手,才叫唱匠,叫大師。譚維維有一顆唱匠的初心,目前已經(jīng)被公認為唱將,而她,也正在往唱匠的道路上積極攀越。她曾多次有意無意中跟我們流露出她對戲劇對舞臺的熱愛,也一直在籌劃用跨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呈現(xiàn)方式來打造精彩的音樂表演,而這樣的熱愛和追求,將注定她不會只停留在一個歌手的簡單定位上,假以時日,她是有望成為一位聲音藝術(shù)表演的master的。
所以,當接到即將于6月5日到6日在北京展覽館劇場上演的原創(chuàng)音樂劇《搖滾·西廂》的邀約,為該劇演唱主題曲《一生一世心上一個人》的時候,維維二話不說,就應(yīng)承了下來:“音樂劇是我一生的夢想,國內(nèi)音樂劇的發(fā)展目前還處于舉步維艱的地步,還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熱情與精力來扶植它的成長,所以我愿意為了音樂劇事業(yè),盡我所能地幫到正在做音樂劇的人和正在做的優(yōu)秀音樂劇目。有機會,我一定要再演一部我自己的原創(chuàng)音樂劇?!?h3>TAN民族
譚維維的音樂還有一把利器,是她的民族性。
還記得她在2006年參加“超女”時,最驚艷也令人嘆服的一次表演,就是與她的藏族朋友們一起演唱《海市蜃樓》。這次的《我是歌手》比賽當中,她演唱《康定情歌》時,很多人都說,看譚維維終于亮出大招了!
對,這種原生態(tài)民族腔調(diào)的演唱技巧,正是譚維維的演唱大招,這要得益于她早年間深入川藏地區(qū),與當?shù)氐膬?yōu)秀民間音樂家們一起的耳濡目染,大膽地走上一條NEW AGE之路。早在參加“超女”之前就以西藏天籟式唱腔在川藏地區(qū)為自己贏得了一定聲譽,并且推出過一張名為《高原之心》的專輯,也唱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這種演唱屬性也早已融進了譚維維的血液里,所以你在聽她唱《康定情歌》、唱《烏蘭巴托的夜》、唱《天堂口處蓮花開》以及《擁抱》等作品時,她輕松地甩出一段山野民間的疙瘩腔調(diào),立即就能讓人激出一身的雞皮疙瘩,那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感動力。所以我就跟維維說,你一定要把握好你的這一項必殺技,這是讓你與你的音樂能夠獨樹一幟和上升級別的關(guān)鍵所在。
所有這些大招,成就了眾人眼里的一個有著大將之風、大視角大張力的大女人譚維維。但其實譚維維最打動我的,反倒不是她的這些個“大”。至今,我個人的音樂播放器里,播放次數(shù)最多的譚維維作品,反倒是她和陶紅一起為電影《米店》演唱的主題曲《遇見》,這首歌也曾為她贏得了一個“金馬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歌曲的獎座。
大女人的表象之下,譚維維同樣有一顆細膩唯美的文藝之心,這樣的屬性也一直貫穿在她的整個演唱生涯當中,從她不被人重視的超女時代的《雪落下的聲音》《如果我沒有愛過》,到牽手高曉松格非等人為她打造的《如果有來生》《如果你》等歌曲,再到她自己做專輯中與喻江、莫艷琳等合作的《玩?!贰断胍姟?,以及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樹》《什么》等歌曲中,可以看出她從對聲音的唯美形象的講究逐步到對音樂的人文意象的追求的軌跡。
大,帶給人的感受自然會強烈,能轟炸式地瞬間讓人激動起來,但激動過后也往往容易轉(zhuǎn)瞬即逝;小而細的東西,初時只是一股涓流,但往往更能滲透人的肌理血脈,反倒更容易讓人動容,并成為久久回味的珍藏。這一點,《我是歌手》里的那一首《往日時光》所獲得的回響,就可以說明很多了。
但大大小小、粗粗細細,其實都是譚維維。
《我是歌手3》總決賽之前,曾有幾家媒體同行采訪我,問我認為堪當本屆歌王的歌手是誰,我的回答是李健譚維維和鄭淳元,而我給出的關(guān)于譚維維的理由,就是兩個字:“全面”。
誠然,譚維維可以稱得上是當下歌壇里最全面的歌手之一了,無論是從她的音樂經(jīng)歷上還是音樂表現(xiàn)上。踏入歌壇的十幾年來,她幾乎經(jīng)歷了內(nèi)地歌壇發(fā)展的不同時代,擔當過不同身份,從學院派學生、酒吧歌手、青歌賽選手、院團歌手、音樂劇演員、選秀歌手到唱片公司歌手,把內(nèi)地自有流行樂以來所產(chǎn)生的各種歌手的生態(tài)都試過了一遍,把爵士、通俗、民族、音樂劇、搖滾、民謠、電子等各種流行樂的形態(tài)都唱過了一遍,放眼當下整個歌壇,也難得就只有譚維維這么一人罷了。
但維維卻一直不是發(fā)展最順利的那個歌手。從她這么多的身份這么多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可以看出她的曲折和坎坷;她的音樂和演唱中,當然也有很多難以回避的短板,譬如,正是因為她這樣復雜而曲折的經(jīng)歷,讓她容易變得過于謹慎,而愿望之大要求之高,又容易讓她在構(gòu)思作品時,容易把東西裝得太滿,她還需要一種動力讓她再往前沖破一下,同樣也還需要在更大更精的音樂項目中提煉自己。
但我一直慶幸的是,她一直在堅持。《我是歌手3》之前,她從未算大紅過,但十幾年來,她就一直在歌壇那兒,等著真正屬于自己上場綻放的機會,從來沒離開過。這又是她的一種本事。不拋棄不放棄,說起來容易,真正能這樣堅持下來十幾年的,又有幾個?
因為堅持,并且在堅持中保持努力向上的姿態(tài),譚維維最終等來了《我是歌手3》,終于有機會在觀眾面前將自己全面地綻放了一次。
可以想見的是,借著這個契機,譚維維還將有一段持續(xù)的燦爛綻放期。果不其然,《我是歌手》之后,她又接到了北京電視臺歌唱真人秀節(jié)目《最美和聲》新一季導師的邀約,用自己的演唱經(jīng)驗開始為歌壇發(fā)現(xiàn)新的人才。而6月21日,她的“維所欲為”演唱會也將登陸北京工人體育館,那將又是她演唱事業(yè)的一個新的臺階。作為朋友,我為她的苦盡甘來欣慰雀躍;而作為朋友,我更希望她在燦爛之際,仍然不忘初心,堅定方向,縱然不會一直是最紅的歌手,但卻可以一直成為最有生命力的歌手,在自己想要的音樂世界里為所欲為,永遠都唱的那么維維動聽,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譚維維,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