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學農(nóng) 吳志
家在福州市的胃癌晚期患者李斌偉,接受化療失敗后,一度喪失生存希望。正在猶豫是否通過違規(guī)的海外代購分子靶向抗癌藥,李斌偉獲悉治療晚期胃癌的新藥——阿帕替尼(艾坦)在福建省正式上市,迅速趕到正規(guī)的三甲醫(yī)院接受阿帕替尼治療方案。
目前,新興的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已在乳腺癌、肺癌等領(lǐng)域取得很好的應(yīng)用。選擇最新的分子靶向抗癌藥,不必一昧“崇洋媚外”。臨床上,并不是只有“洋和尚”才會念經(jīng)。這是因為,阿帕替尼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批準,是我國治療晚期胃癌唯一一個靶向藥物口服制劑,也是全球第一個經(jīng)臨床研究被證實在晚期胃癌標準化療失敗后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
治療有效率提高至少20%以上
據(jù)統(tǒng)計,在2013年全球胃癌新增的952000例中,中國占了47%,其發(fā)病率遠遠高于歐美等國家。在我國惡性腫瘤中,胃癌的發(fā)病率位居第二,每年有352300人死于胃癌,死亡率位居第三。由于早期癥狀不典型且胃鏡常規(guī)檢查未普及,我國60%~80%的胃癌患者就診時已到晚期。加上現(xiàn)有治療手段獲益有限,預后差,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多不超過20%。近幾十年來,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針對晚期胃癌標準化治療失敗后的新藥研發(fā)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導致該類人群得不到有效救治,給患者、社會和國家均造成極大負擔。因此,晚期胃癌治療亟須更加有效的新治療手段。
傳統(tǒng)化療藥物是癌癥治療藥物的主力軍,但由于其“地毯式”轟炸的明顯副作用,不少患者由于不能耐受而降低治療標準。分子靶向治療是在對腫瘤分子生物學了解的基礎(chǔ)上,以病變細胞為靶點的治療,能高效并選擇性地殺傷腫瘤細胞,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特別是克服了傳統(tǒng)化療藥特異性差、毒副作用大的缺點。今后,以分子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生物治療,與放化療協(xié)同作用使腫瘤綜合治療科學性更趨完美,治療有效率提高至少20%以上。而阿帕替尼是目前標準化療失敗后的晚期胃癌治療藥物中,唯一被證實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藥物。
不能“一棒打死”其他治療
腫瘤是一個富含血液供應(yīng)的組織,它們依賴于血管供應(yīng)營養(yǎng)。沒有血管供應(yīng)營養(yǎng),腫瘤就沒有辦法生成。阿帕替尼是一個全新小分子靶向藥物,更為確切地說,阿帕替尼是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通過高度選擇性競爭細胞內(nèi)VEGFR-2的ATP結(jié)合位點,阻斷下游信號轉(zhuǎn)導,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組織新血管的生成,最終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抗血管生成藥物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抗體類藥物,靜脈用的,大分子生物工程形成的抗體類藥物;第二類是口服類制劑。口服類制劑以阿帕替尼為代表的這一類屬于小分子化合物,保存和服用方便,患者使用起來,相對容易自控、自我調(diào)節(jié)。美國、德國等國家正在進行的眾多癌癥臨床研究中,進一步證實了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副作用小。
據(jù)介紹,38家中心參與的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胃癌III期臨床研究中,一名晚期胃癌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已存活超過47個月,福建地區(qū)已有上百位晚期胃癌患者接受了阿帕替尼的治療,并使用至今??梢?,分子靶抗癌藥物有利于將很多腫瘤變?yōu)槁赃^程,像糖尿病、心臟病等普通慢性病一樣,會更好地帶領(lǐng)癌癥患者向“帶瘤善存”邁進。
但分子靶向治療還不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治療,認可分子靶向治療,并不是要將其他治療方法“一棒打死”。癌癥很難用單一的治療方法治愈,應(yīng)提倡“雞尾酒”理念,根據(jù)患者的機體狀況,腫瘤的部位、侵犯范圍和發(fā)展趨向,合理地把生物治療與外科手術(shù)、放射治療、局部高溫、局部冷凍、局部化療、栓塞療法相結(jié)合,制訂個性化綜合治療方案,提高療效和保持最好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