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顯
[摘 要] 竹丫糯是我鎮(zhèn)地方品種,屬禾本科水稻屬,粳稻型糯米品種,在我鎮(zhèn)已有一百多年的種植歷史,竹丫糯糯性強,米質潤滑細膩、香醇,是做湯圓及糍粑的優(yōu)質糯米。竹丫糯舂成米粉,做成的湯圓潔白鮮亮,入口綿軟細滑,吃進口里有湯圓自動下咽之感覺;做成糍粑,潔白如玉,糍粑用火烤脹后可拉成1尺多長的長條。因竹丫糯米質優(yōu)、口感極佳等優(yōu)良特性,故而在鎮(zhèn)雄、昭通乃至昆明享譽盛名。
竹丫糯豐產(chǎn)栽培平均畝產(chǎn)350-450公斤,高產(chǎn)可達500公斤,出米率70-75℅,按目前市場價,畝產(chǎn)值在3000-4000元。發(fā)展種植竹丫糯是我鎮(zhèn)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和促進農(nóng)民增產(chǎn)增收的有效產(chǎn)業(yè)。
[關鍵詞] 竹丫糯 地方品種 粳稻型糯米 豐產(chǎn)栽培 增產(chǎn)增收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172-02
母享鎮(zhèn)平均海拔1420米,平均日照時數(shù)1400小時,平均氣溫13.4度,平均降雨量900毫米,無霜期256天。水稻常年種植面積近6000畝,以糯米聞名全縣,享譽盛名的糯米竹丫糯就產(chǎn)自母享,竹丫糯是母享鎮(zhèn)主要種植的糯稻品種,解放前就有大面積種植。據(jù)傳原從貴州方向引進種植,至今在母享已有一百多年的種植歷史。竹丫糯原品種名稱不詳,因其抽穗揚花時稻穗枝梗散開形似竹丫,故而得名“竹丫糯”。
竹丫糯屬禾本科水稻屬,粳稻型品種,在母享鎮(zhèn)作中稻種植,一年一季,全生育期在160天左右,適宜我鎮(zhèn)海拔1400米以下區(qū)域種植。株高100-120厘米,穗長15-20厘米,穗粒數(shù)100-250粒,有芒,芒為頂芒或短芒,千粒重23-25克,一般每畝有效穗數(shù)12-15萬穗,籽粒呈淺白色,畝產(chǎn)350-450公斤,高產(chǎn)可達500公斤,出米率70-75℅,按我地目前市場價,畝產(chǎn)值在3000-4000元。
竹丫糯豐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
1 穗選留種
竹丫糯黃熟后收獲前,大田抽取籽粒飽滿、無病健康穗頭,單獨脫粒收獲,留作種用,防止混雜退化,一般大田畝用種2.5千克左右。
2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是竹丫糯豐產(chǎn)栽培的關鍵。我地播種育秧時間在谷雨節(jié)令前后5天為宜。農(nóng)諺:“秧好一半谷”“娘壯兒肥”說明培育壯秧的重要性,壯秧根系發(fā)達,吸肥力強,抗逆性好,移栽后返青活棵快,有利于早生快發(fā),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強抗性,促進大穗,有利于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
2.1 曬種,播種前選擇晴朗天氣用簸箕曬種1-2天,有利于殺滅病菌,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種子活性,促進種子發(fā)芽快、發(fā)芽整齊。
2.2 浸種催芽,先用清水淘洗種子,用清水浸泡12小時,浸泡期間換水2次,淘洗后再用施??耍ㄟ漉r胺)2000倍液浸種2天,撈出后進行催芽,可殺滅種子帶菌,有效減輕苗期病害,杜絕惡苗病的發(fā)生。催芽不宜過長,芽長達1毫米即可播種。
2.3 秧床的準備,我地育秧大多采用濕潤育秧,育秧田應選用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背風向陽、利于管理的冬閑田做秧田,留作秧田的田塊應在冬季進行耕翻,減輕病蟲雜草的為害,開春后再耕翻一次耙平,播種前一星期,畝施腐熟細廄肥2000千克,犁耙平整,播前3-4天,拉繩開廂,廂寬1.2米左右,溝寬0.3米,溝深0.2米,開好溝后,人站在溝內,用趟耙或扁擔將廂面趟平,反復2-3次,趟好后,廂面沉淀一夜,第二天做好廂面廂邊,每畝廂面撒施水稻專用復合肥80千克,分次撒施,力求做到均勻,然后再次將廂面趟平,隔1-2天后播種,播種前先撒一層細煤灰(0.5厘米厚),播種后用細煤灰或草木灰覆蓋谷芽,蓋種厚度以谷芽不露為宜,保持秧床濕潤。
2.4 扣種稀播、培育壯秧,確定適宜的播種量是培育壯秧的關鍵,播種量過大,秧苗細弱、成秧率低。一般每畝播種量控制在20千克范圍,每平方米苗床播種1000粒左右,可有效提高出苗率、成秧率。
2.5 秧田管理,水稻一葉一心期,畝用水稻除草劑草趣10-15克兌水30-45千克噴霧,保持有薄水層5-7天,可防除稗草。秧田期,畝用綠亨2號(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60克或用硫環(huán)唑150-200克,加敵殺死50毫升兌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霧,可防治稻瘟病、紋枯病、惡苗病、爛秧病及蟲害,確保不帶病帶蟲進入大田。2-3葉時畝施復合肥7-10千克,保證30-35天秧齡每株都帶2-3個分蘗。
3 大田栽培
3.1 大田整理
移栽前10天,耕翻耙田,將田埂筑好,確保田埂不漏水,移栽前1-2天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1500-2000千克,再次耕翻耙田。由于竹丫糯對氮肥敏感,施肥重點放在底肥,嚴禁中后期追肥;根據(jù)土壤肥力,移栽時畝施水稻專用復合肥20-35千克,未施用農(nóng)家肥的畝施水稻專用復合肥30-45公斤,趟平栽秧,確保田平泥化,淺水栽秧,水深以不現(xiàn)泥為宜。
3.2 適時移栽、規(guī)范化條栽
適時移栽是水稻高產(chǎn)的關鍵,水稻移栽期一般在秧齡30-35天就可移栽,采用寬窄行條栽,栽培規(guī)格:大行1.2尺、小行6寸、叢距6寸,畝栽1.1萬叢,每叢3粒谷基本苗。
4 田間管理
4.1 大田水分管理原則:淺水栽秧、寸水立苗、薄水分蘗、深水孕穗、濕潤壯籽、干濕交替。當全田莖蘗數(shù)達到16萬以上時,有水源的田塊可以脫水曬田2-3次,控制無效分蘗;抽穗后,應采取淺水勤灌,自然落干再灌新水,以達到稻田土壤水氣協(xié)調,以氣養(yǎng)根;黃熟中期及時開溝排水,以利收獲。
4.2 化學除草
移栽后一星期,畝用水稻除草劑草趣16克兌水45公斤噴霧或毒土撒施或用野老水稻移栽田除草劑1包毒土撒施。保持水層3-5厘米5-7天,可有效防除稻田雜草。
移栽20天左右畝施復合肥10-15千克,田間秧苗發(fā)黃的地方適當多施,結合施肥人工薅秧一次,改善根部環(huán)境,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及早夠苗。
5 病蟲害防治
為害竹丫糯的病蟲害較多,病害上主要是稻瘟病(葉瘟和穗頸瘟)、紋枯病、稻曲病;蟲害主要有粘蟲、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稻飛虱等。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經(jīng)常檢查田間秧苗長勢,根據(jù)病蟲發(fā)生情況及時防治。防治方法:
5.1 稻瘟病系統(tǒng)防治:①種子處理;②秧田期防治;③大田苗期有20﹪葉片感染葉瘟時;④普治穗頸瘟,穗頸瘟是為害竹丫糯最為嚴重的病害,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初期(一般破口5%-10%)噴霧防治一次,齊穗期防治一次。防治藥劑及畝用量:①28%懸浮劑井岡·多菌靈125克;②40%乳油稻瘟靈100克;③35%硫環(huán)唑懸浮劑200-300克;④綠亨攻阻(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45克;畝兌水50千克噴霧防治。
5.2 防治紋枯病發(fā)病初期畝用綠亨田清清(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30毫升或25﹪粉銹寧100-150克,兌水50千克噴霧防治。發(fā)病較重的田塊可間隔7天再施藥一次。
5.3 防治稻曲病始穗期畝用綠亨攻阻(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45克或己唑·多菌靈(45%懸浮劑)60克兌水50千克對穗部進行噴霧防治。
5.4 粘蟲、稻飛虱、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蟲及稻縱卷葉螟防治防治農(nóng)藥及畝用量:①5%阿維菌素水乳劑25-30毫升;②井·噻·殺蟲單(50%可濕性粉劑)100克;③20﹪毒死蜱乳油120-150毫升。畝兌水50千克噴霧防治。對水稻蟲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6 水稻黃熟后,選擇晴朗天氣及時收獲
參考文獻
[1]西南稻區(qū)水稻生產(chǎn)技術問答/鄭家國、劉友林、劉代銀主編.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