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所以通過各種方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成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語言學習講究的是氛圍,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非常重要。
【關(guān)鍵詞】興趣 氛圍 營造 激發(fā) 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H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4-0011-01
前言:
語言習得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掌握語言的過程,總是能理解的比能表達的要多。也就我們常說的輸入要比輸出大的多。為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會講母語?人們常說“在國內(nèi)學三年英語,不如到國外去學三個月”。為什么一個中國的小孩子到了說英語的國家很快就學會了英語?其實無非是他們有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所以,教兒童學習英語的時候,應(yīng)盡可能地讓他們多接觸英語,而不必一開始就要求他們表達,或者非常正確的表達。所以老師和家長應(yīng)該盡量營造英語的環(huán)境,讓學生多接觸英語。
一、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為了使小學生的思維盡快地與英語聯(lián)系起來,在英語課堂組織教學中應(yīng)盡可能使用英語,做到課堂教學英語化,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并輔助以手勢、動作、表情等,讓學生邊聽邊理解老師的意圖,在日復一日的反復訓練中使學生逐漸達到聽懂記牢的水平。一般我會運用以下單詞、句子,如: Answer my question. share your… Look at the backbeat. . Do you finish? 學生容易聽懂,老師也不必羅嗦解釋。而一些運用頻率比較低的,我就多重復一遍或幾遍;更難的,就示范,如叫學生做下面指令: Go around the classroom to ask your classmate what does he\she want to be…時,就可以先示范,把書倒轉(zhuǎn),圍教室走和問學生。 這樣就算不用中文翻譯,他們也很明白了。我還給每個學生起英文名字,現(xiàn)在社會越來越開放,受很多外國文化影響,學生很喜歡英文名字,中國人比較保守和謙虛,這一點與外國人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上課時要讓學生知道這一文化風俗。在他們回答問題正確時不忘記對他們說“Very done! Good job! Clever boy!”,讓他們表演后記住向他們說“Thank you!”。這樣,通過日積月累,學生就會聽懂很多的課堂用語,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英語語言環(huán)境奠定了基礎(chǔ),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直接理解、直接學習和直接應(yīng)用英語的習慣。
二、利用家庭、社會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家庭、社會有廣泛的學習空間,我們倡導學生在家中看電視、上網(wǎng)、聽錄音,要注意學習英語,用英語與家人交流,晚上睡前20分鐘背誦英語單詞等。形成了一個良好聽英語、說英語的家庭語音環(huán)境。參加外出學習、訪友、出游、聚會、夏令營考察等社會活動,要注意英語學習,見了外國人要主動用英語上前交談,學習外國人口語。留心觀察記錄,商場、街道、各類宣傳牌等英語標識語,以此,鞏固英語學習成果,讓英語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優(yōu)化英語環(huán)境,培養(yǎng)興趣。
學校通過優(yōu)化英語環(huán)境,全校師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習慣就會日漸形成,在我們的校園里,英語學習已不再限于40分鐘,在走廊、在操場,到處就可見用英語寫的一些標語和警句。在課間、在課后,播放一些精彩的錄音讓學生聽。這些錄音的內(nèi)容都是剛好適合他們或者稍為難一點的。為了增加趣味性,這些帶子的內(nèi)容也要多樣,有歌曲,小詩,故事,電影等等。雖然這些內(nèi)容不要求他們一定掌握,但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他們不知不覺就已經(jīng)學會了,有些還耳熟能詳了。當然這項活動的目的并不只是要他們學會它的內(nèi)容,而是更進一步的讓它們影響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影響他們的語感,力求一種“母語”的氛圍。這些濃郁的英語氣氛常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更讓學生產(chǎn)生了對英語的濃厚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營造合適和諧的英語氛圍,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肖川.辦好一所學校的觀念、措施與方法.《教育理論與實踐》
[2]陳少敏.《小學教學全書—英語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4]吳綱. 教育創(chuàng)新的目標選擇. 《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