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土地是民生問題中重要的課題之一,對于土地透徹般地分析,我們必須從農民權益保障開始,沒有民的民生問題將會成為最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從始到終一直在影響著土地問題的衍生,從更小的角度看,首先針對農村土地流轉,在這個基本的概念之下來分析農民權益保障這個現代性問題。
[關鍵詞] 土地流轉 權益 保障
[中圖分類號] F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010-01
我國當前已步入新的時代,也就是所謂的經濟轉軌時期,在這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年代,我們應該如何來追尋經濟發(fā)展的步伐,使得農民自身素質以及自身權利也跟得上時代節(jié)奏,這就要求農民的權益得到一定的保障,尤其在土地流轉中,這個問題涉及到農民的根本性權利,這也要求對農民的權益的后續(xù)步驟將要達到一個什么程度,這也決定著社會農村的發(fā)展進程。無論如何,農民的權益問題勢在必行。
1 土地流轉對農民權益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土地流轉中對于農民的權益問題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影響,這個問題在當下這個環(huán)境中,我們要看清楚農民權益中本身所包括哪些權利,公民權利有人生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受教育權,土地收益等權利,那么對于農民更應該細化出農民的一些基本權利。政府對農民的一些政策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深思其中的內涵,只有先了解其中的內涵,這樣才能做到思行有度,為農民的權益實現,得到一個良好的開端。對于受教育權的影響,其實一些問題的顯現,我們很容易看到,當農民土地權益受到損害時,農民就會得不到其所應該擁有的利益,那么當隨著利益的逐漸減少,對于教育的支出亦隨之減少,畢竟,這筆費用要用于自身的生長,也就是自己家庭生活所需要的日常用品,這也能說明農民權益的損害也將大大影響到農民的受教育權,這對于農民的素質也將有很大的影響。
其次,土地流轉對于農民土地集體所有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明確劃分可以促進農民更積極的來進行勞動,獲得土地收益,為自身的生活創(chuàng)造豐厚的財富,這也就是為什么重視土地所有權,一些國家或地區(qū)因為對于土地所有權的劃分不夠明確,這使得農民權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
因此,有時候社會可能會出現一些危機,“馬爾庫塞認識到單向度的社會是壓抑人性的病態(tài)社會,主張必須進行社會革命來克服虛假需要、改變這個社會?!雹傥覀円龅氖巧羁谭治鲛r民權益保障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得社會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2 農民權益保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民權益中之所以存在問題,并不只是國家或者農民一方面的問題,我們將這個問題繼續(xù)延伸,就應該將它的歷史計算在內,一個國家的歷史對于農民權益的問題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當然這是從思想意識中影響的。在封建社會時期,土地的所有權,完全有大地主、封建主所擁有,更為甚者,農民所創(chuàng)造的的利益都有他們分享,農民得到的僅僅是能維持自身生存的一些余利,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樣能榨取更多的農民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當投入最小的成本獲得更大的利益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類似的社會組織及團體,這也就是他們?yōu)槭裁茨苤饾u變大,最后形成一個國家。
其實,農民權益保障中存在的問題與政府的政策也是息息相關的,這就說明政府的政策是符合農民利益的,是符合時代要求的,這就能對政府職能的轉變起到了有效的、積極的作用。如果政府的政策,符合農民的利益,但是不符合時代的要求,這也并不能說這是一個好的政策,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策略。在封建社會時期的大同社會理想,似乎卻符合著當時農民的利益,但實際上,農民在封建社會的境遇非常之悲慘,并不是想法不對,而是時代也影響著政策的實施以及某種思想的做法,的確,在封建社會,符合農民的政策并沒有形成,這其實也與時代的節(jié)奏快慢來調整著策略的趨勢。
因時而行,因勢而行,農民權益保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這與農民自身的素質也是有關的,如果農民對于自身認識不足,對于政策的認識不清,對于時代的形勢沒有把握好,那么當政策在實施的時候,農民自己并不能判斷自身是否對于政策的執(zhí)行理解的非常清晰,這所導致的后果卻是非常嚴重的,導致后來的權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3 對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問題的保障
首先,對于農民權益的保障,政府應做好當前土地流轉工作的關鍵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現有農村土地的權屬問題。這個問題關系到我國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性問題,厘清這個問題對于我國堅持社會主義社會,政府能夠獲得足夠清晰的資料。盡量建立流轉土地的統(tǒng)一市場,這不僅僅對于實現市場主導價格有重要意義,對于增加土地的附加值,保證土地流轉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更有重要作用。 實際上,這對于農民權益有了間接性的保護,能夠維持其實質性秩序,減少違法亂紀,偷工減料。不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不可能發(fā)生大象為老虎生產,或者一些動物為另一些動物生產的情況。”②保障失地農民的權利,這樣做實際證實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
其次,對于農民權益的保障,還應該做到加大輿論的宣傳力度,很多人執(zhí)法、知法卻不懂法,這是在當下一個嚴峻的問題。如果人人不懂法,僅僅知道殺人放火是違法,那么最后人可能步入錯誤的泥潭不可自拔。畢竟,法的范圍比較大,有必要進行宣傳,讓群眾,尤其是使得農民搞懂對法深層內涵,這樣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效果??偠灾?,農民權益的保障對于輿論宣傳這一部分不能忽視。
再次,政府還應該對于教育加大投入,這樣更能維持對于上述對策的轉達及理解。當教育這項事業(yè)弄好時,人的理解便會有了很大升華,當人對于一些事物看清的時候,這更能加強政府政策的順利實施,也可以加強法的宣傳范圍。從更深層次的內涵來看,這其中有一項更為重要的東西,就是對社會每一代人的知識程度的認知。在當今時代,農民下一代的教育更能彰顯出劃時代的政策能否獲得必要的維護與保持。
參考文獻
[1]劉劍鋒《論馬爾庫塞的需要理論》,《廣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
[2]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7:195
作者簡介:趙印,男,(1989.2-),山西省長治市人,成都理工大學政治學院,專業(y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