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麗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7-0117-01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yè)、能源、材料、資源開發(fā)、國防建設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yè)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yè)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設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設疑是教師有意識的設置障礙,是學生產生疑問,引導學生思考,是一種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維導向,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能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進入思考學習。如學習《分子與原子》一節(jié)時,提問學生:為什么能走過花園時能聞到花香味?濕衣服能晾干?敞口放置的水變少?學生會從宏觀的角度解釋,教師告訴學生,如果要想揭露這些現象的本質,通過今天的學習會找到答案。或者設疑,化學能讓1+1不等于2嗎?引入學習分子的知識。又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用這樣的導入:1673年,波義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熱汞,結果發(fā)現反應后質量增加了。1777年,拉瓦錫在密閉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與合成實驗,結果發(fā)現反應后質量不變。得出的結論不同,那么化學反應中質量關系到底是怎樣呢?引發(fā)學生的產生用實驗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利用信息技術,引發(fā)學生注意
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課堂不僅要有物質因素,即要有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媒體,更要有技術的靈魂,即是理性因素,它包括知識、理論、思想觀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應用多媒體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教師有靈活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的知識,更要結合本門學科的特點備課程、備教材、備學生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備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現本節(jié)內容知識重點的好課。例如:初中化學石灰石這課教學中,上課剛開始就用flash播放明代愛國將領于謙的一首《石灰吟》,讓學生看得精彩,聽得聚精會神,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全吸引過來了,同時讓學生接受了一回愛國主義教育。這時老師再開始石灰石用途的圖片展示,緊接著提問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引出石灰石的主成分是碳酸鈣,然后讓學生做實驗,歸納得出碳酸根的檢驗所需的試劑,寫出實驗的操作步驟、現象及結論。探討和稀鹽酸反應放出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嗎?這樣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再由ppt展示圓明園遺址,提出汗白玉經過大火焚燒就酥裂開來,這是為什么?接著由實驗探究來做出解答。并搜索由貝殼燒制生石灰的影片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聯系出石灰石、生石灰及熟石灰三者之間的聯系。教學課堂結束,回到《石灰吟》,請學生來回答這首詩中“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所包含的化學原理。整節(jié)課的設計前后呼應,緊緊相扣,凸現出了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三、注重實驗,養(yǎng)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方法
我們知道,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形象識記能力。注重實驗教學,就是最好的形象識記過程,也是學生養(yǎng)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方法的最好手段。為此,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試驗的條件,成立化學實驗興趣小組,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庭小實驗。當然,教師也可設計某些簡單易行、安全可靠的化學小實驗讓化學實驗興趣小組來完成。也可以幫助學生動腦動手設計簡單的化學小實驗來鍛煉學生自己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等等,都是好的做法。雖然這些做法的開展,給老師增加了很大的教學工作量,擠占了教師很長的休息時間,耗費了教師的大量的精力,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少了,也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抽象的化學知識變成學生可觸及到的現實物質及物質之間的變化的事實讓學生去感受、去認知。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非常有效。真正讓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提高了學生的智力、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法。從而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理論聯系實際認知科學的思維方法,也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更深的化學知識奠定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堅實的基礎。
四、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激發(fā)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師的大量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師不但要不斷學習先進多媒體技術,合理地利用最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設計和安排知識體系,制作生動逼真的多媒體動畫來強化知識的魅力,也要通過精講多練來強化課堂效率,還要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