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傳
“無商不奸”這個詞的普及度極高,幾乎人人能懂會說?!盁o商不奸”確實打擊面巨大,可商人哪能個個都奸呢不過國人說話,其全程判斷,往往并非指全部,而是有些或很多。比如魯迅動輒憤懣于中國人的瞞和騙,批評阿Q精神勝利法為國民劣根性。可是,難道所有中國人全都瞞和騙嗎而全體國民都有精神勝利法這劣根性嗎當然不,因為魯迅另一方面又熱烈贊頌了中國的脊梁,說他們?nèi)绾紊嵘砬蠓?,如何為民請命,云云?/p>
所以,當人們說無商不奸時,商人們大可不必氣不忿兒,因為這話并非指全體商人,只是給了一些商人一個恰如其分的定位,剖析透了他們的本質(zhì)。商人們的奸,依我看主要表現(xiàn)在瞞和騙上——人們在這方面實在是上了無數(shù)當,吃了無數(shù)虧,乃至于痛心疾首,痛到?jīng)]有別的言詞可用,而不得不罵一句——無商不奸。
什么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這些令人發(fā)指的奸,可謂喪心病狂,毫無人性。什么您中了一個大獎、您的兒子出了車禍之類利用人性弱點或至親之情的電信詐騙,低級而缺德。
說點高超騙術(shù)吧。一漂亮姑娘買了一盒美膚霜,價格不菲,包裝紙盒無限華美。打開一看,泡沫塑料占了紙盒三分之一體積,盒內(nèi)玻璃瓶已夠小巧,拿指尖早晚挖一點點霜膏涂抹,沒幾天,見底了——那瓶底,外面看不出薄厚,空瓶時顯現(xiàn)是瓶高的三分之一。瞧瞧,這就是商人的奸——把你哄得樂樂呵呵、心甘情愿掏錢,卻叫你吃了虧而無處訴說,自認倒霉。他瓶里沒裝假貨,他也沒說包裝盒和美膚霜瓶子就一定是實打?qū)嵉模阏艺l說理去打官司也打不贏。
我參觀過一個軟膏廠,那霜啊露啊之類數(shù)以噸計,爛泥一樣盛在大壇子里,成本沒幾個錢,可是一旦裝進精致的小瓶里,或把消痔貼命名為菊花膏,便值成千上萬,還要以大而空的包裝欺人騙錢。商人開店,店名也蒙人。魯迅說過,一家叫皇后鞋店的商號,覺得不過癮,干脆改為皇太后鞋店——那鞋先是皇帝媳婦穿的,現(xiàn)在皇帝他娘穿了,價格自然貴,但人家秀著皇家風(fēng)范,乃示榮耀和物有所值,還不趕緊來一雙?如今既沒皇帝,也沒有皇冠的所謂皇家飯店之類,其名即由此而來。
農(nóng)民不是商人,一旦跟商沾邊,也學(xué)得好起來。買回一捆韭菜,葉子肥大翠綠,看著喜人,洗菜時卻發(fā)現(xiàn),里邊藏了不少瘦小黃蔫葉子,叫人大倒胃口。
媒體人和藝術(shù)家本不是商人,卻向商人看齊,對于商人之奸心領(lǐng)神會,效其尤而青出于藍。電視上,不管新聞、綜藝節(jié)目還是電視劇,當你看到緊要處,它卻戛然而止——聲響陡然大增,忽悠人的廣告來了。泛濫和極度夸張甚至虛假的廣告,本就令人厭煩,怕人沒耐心看,于是屏幕上打出還剩幾秒幾秒,等這幾秒放完,卻播另一廣告,也是還剩幾秒幾秒。劇作家為騙錢,改編《水滸》,名字成了《大宋一百多個男人和幾個女人的江湖風(fēng)流軼事》。
這些瞞和騙層出不窮,經(jīng)揭發(fā),很多已真相大白,但商人仍然奸著,而被奸的顧客尚未覺醒。如魯迅所說,騙子們欺那自甘受騙的無聊的人們,任它無聊的戲法一套一套的,終于反反復(fù)復(fù)地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