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芹
機械能守恒定律是中學(xué)物理中的一個重要定律,足高考的熱點和重點。要徹底掌握其應(yīng)用,先要判斷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的機械能是否守恒,因此在應(yīng)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對機械能守恒條件的理解顯得尤為藿要。
一、只有重力做功
只有重力做功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物體只受重力;二是物體除受重力外,還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
例1 如圖1所示,在距離地面h高處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拋出一個物體,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在下落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在c點比a點具有的機械能大
B.物體在a點比c點具有的動能大
C.物體在a、b、c三點具有的動能一樣大
D.物體在a、b、c三點具有的機械能相等
解析:物體在沿水平方向拋出的過程中,只受重力,故物體的機械能守恒,選項A錯誤,D正確;物體在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選項B、C都錯誤。答案為D。
點評:物體在空中做平拋運動時,因為不計空氣阻力,所以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條件。如果不能忽略空氣阻力的作用,則物體需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其機械能就不守恒了。
二、只有彈力做功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若只有彈簧(橡皮繩)的彈力做功,則由物體和彈簧(橡皮繩)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點評:在利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時,往往需要選取合理的研究對象,以使其滿足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條件。
三、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
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物體只受重力和彈力,則由物體和彈簧(橡皮繩)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二是物體除受重力和彈力外,還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則由物體和彈簧(橡皮繩)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例3 一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上的輕彈簧上,如圖3所示。在A點,物體開始與彈簧接觸,到B點時,物體的速度為零,然后被彈回。物體在從A點下落到B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的動能不斷減小
B.物體的重力勢能不斷減小
C.彈簧的彈性勢能不斷減小
D. 彈簧的彈性勢能的增加量等于物體的重力勢能的減小量
解析:物體在從A點下落到B點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故由物體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物體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彈簧的彈性勢能一直增大。因為物體在A點時有初動能,而在B點時的速度為零,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的增大量應(yīng)該等于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減小量之和。答案為B。
點評:物體在從.A點下落到B點的過程中,滿足機械能守恒定律條件的是由物體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而不是物體或彈簧。
四、對于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對于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如果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且系統(tǒng)內(nèi)力不是耗散力,即沒有內(nèi)能產(chǎn)生,則此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例4 如圖4所示,一同定楔形木塊的斜面傾角θ=30°,其另一邊與地面垂直,頂端有一定滑輪,一柔軟的細(xì)繩跨過定滑輪,兩端分別與物塊A和物塊B連接,物塊A的質(zhì)量為4m,物塊B的質(zhì)量為m,開始時將物塊B按在地面上不動,然后放開手,讓物塊A沿斜面下滑而物塊B上升,物塊A與斜面間無摩擦,若物體A沿斜面下滑s距離后,細(xì)繩突然斷了,求物塊B上升的最大高度。
1.如圖5所示,一根長為l的細(xì)繩固定在0點,細(xì)繩另一端系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起初將小球拉至A點,細(xì)繩水平。求小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后到達(dá)最低點C時的速度。
2.如圖6所示,傾角為θ的直角斜面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輕質(zhì)彈簧上端固定在斜面上,下端拴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物塊放在光滑斜面上的P點并保持靜止,彈簧與斜面平行,此時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為Ep。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現(xiàn)將物塊緩慢沿斜面向上移動,到彈簧剛恢復(fù)至原長位置時,由靜止釋放物塊,求在以后的運動過程中物塊的最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