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摘 要] 近年來,在蘇北地區(qū)楊樹病蟲害已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造成一定的危害,給林業(yè)發(fā)展帶來不小的損失。楊樹病蟲害主要為食葉害蟲、蛀干害蟲以及病害。其中,楊扇舟蛾、楊小舟蛾和主要月扇舟蛾等害蟲主要以食楊樹葉為主。蛀干害蟲以桑天牛和云斑天牛為主,而常見的病害主要是楊樹黑斑病、楊樹葉繡病、楊樹潰瘍病和楊樹爛皮病為主。本文主要介紹了以下幾種主要的楊樹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關鍵詞] 楊樹 病蟲害 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1-0121-01
1 楊樹蟲害
1.1 食葉的害蟲
主要以楊扇舟蛾、楊小舟蛾和月扇舟蛾為主,且為害比價嚴重,一般1年5代,尤其是高溫導致干旱天氣,更容易引起蟲害。不同時期的害蟲為害的高峰期也不同:第1代是5月10日,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僅啃食葉的下表皮,殘留上表皮和葉脈,靜息時頭朝一個方向,排列整齊。第2代6月10日,吐絲葉,形成大的蟲苞,白天隱伏其中,夜間取食,若遇陰雨天則晝夜取食,直至蟲苞干枯后,幼蟲仍在其中隱居。第3代7月12日,食量驟增,分散取食,可將全葉食盡,僅剩葉柄,當食量不足時,則吐絲隨風飄落它處,再卷葉為害。第4代8月10日,幼蟲的食量越來越大.第5代9月15日,食量最大,占總食量的70%左右。因此,當蟲量大時,如前期防治不及時,常在短期內將樹葉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
①4月~8月,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噴霧防治?;蛘哂?%高滲苯氧威乳油1500~2000倍、25%滅幼脲Ⅲ號2000倍、1.2%苦煙乳油2000倍噴霧。
對于成片集中的林木,其周圍的環(huán)境相對比較郁閉,這時要運用煙霧機來進行防治,主要使用1.2%苦煙乳油或3%高滲苯氧威乳油。每667㎡用量30g,農藥與柴油的配比為1:20。
②5月~9月,針對楊扇舟蛾,要在幼蟲時進行人工的除蟲苞工序,因為其3齡前的幼蟲喜歡聚集生活,從而形成蟲苞。經過人工摘除,可以大量消滅其幼蟲。楊小舟蛾二是要進行人工的摘除卵塊來阻止病害。比較省事的消滅害蟲的辦法就是搖晃枝干,來捕殺幼蟲,但效果不太明顯。
③6月~9月,楊樹舟蛾的成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通過采用燈光來誘殺成蟲。
④11月初冬時,要把樹干涂白,一般采用石灰、硫磺和水以8:1:5比例進行混合調配來涂抹。
⑤11月~次年3月,對樹干半徑1.5m范圍的土層進行翻耕,深度10~20cm,這樣可以降低大量的幼蟲,減少了蟲口的基數。
1.2 蛀干害蟲
桑天牛和云斑天牛主要是對楊樹的樹干進行為害。桑天牛主要對楊樹的苗木、幼齡樹干以及側枝進行為害。其在幼齡時直接鉆蛀在楊樹的髓心位置,并逐漸開通出一條蟲道,還會同一方位出現等距排列的排糞孔,并且數量很多。云斑天牛主要是對楊樹的靠近地面的樹干。其成蟲一般是在樹干的2cm以下,也就是基部上產卵,所以幼蟲就會在樹干下方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進行蛀咬,并逐漸形成螺旋式的環(huán)繞食蛀,主要呈現的癥狀為樹皮腫脹,且縱裂口小而多。
防治方法:
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十八個字來進行總結:“治蟲源、除雜草、捉成蟲、捶卵槽、插毒簽、修蟲枝”。
①冬季(11月~次年3月)要把地里的雜草也落葉進行清理,把感染過蟲害的樹木,枝干清理出來,集中到一起進行燒毀。
②3月在片林及農田林網里每45*45m的小塊四周栽植4~5株桑樹(或構樹)、白蠟(或野薔薇)等天牛最喜歡食用的樹種來做吸引天牛聚集,5月~9月,然后對這些誘餌樹進行農藥的噴施,一般是每隔40天用綠色威雷200~300倍液噴施,可以大量、有效的消滅天牛害蟲。
③4月~5月,在樹干離地面30cm處打深達木質部的斜孔,注射40%氧化樂果原液、20%吡蟲啉,用藥量一般0.3~0.9ml/cm,也可從排糞孔直接注藥。還可采用插藥簽的方式,在幼蟲的排糞孔用藥簽1~3根插入,并用泥封口。
④5~9月,是天牛成蟲開始羽化的前期,這時要噴灑綠色威雷200~300倍液,一般是在樹干與較大的側枝上噴灑。
2 楊樹病害
發(fā)生在葉部的有:楊樹黑斑病、楊樹葉銹??;發(fā)生在干部的有:楊樹潰瘍病、楊樹爛皮病。
2.1 楊樹黑斑病
屬于葉部病害。主要癥狀為葉片上長病斑,并逐漸擴大,直至葉片枯萎并提前脫落。這種病害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較為嚴重。一般開始發(fā)生在5月初,高峰期出現在7~8月。尤其是低洼和不能及時排水的區(qū)域發(fā)病比較嚴重。
防治方法:首先是要選用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并采用混栽模式,一個區(qū)域內盡量選用多個品種。其次是選擇溫度、濕度適宜的園地,并要合理的密植。最后是在易發(fā)病期,噴灑農藥,一般是在5~8月向苗木噴65%代森鋅200~250倍、8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0.5%的波爾多液,間隔10天噴1次藥,噴2~3次。
2.2 楊樹葉銹病
這種病常見于新建的幼林地或者是苗圃,高峰期為夏季。除了危害樹葉,還會對嫩梢、葉梗以及芽等造成危害。感病葉片的主要癥狀為正面會出現一些黃色的小點,背面則是散生的黃色小粉堆,嚴重的背面會全部布滿黃粉。種植密度大,溫度太高,沒有良好的通透性,都會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首先是要選用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并要合理的密植。其次是樹木在春季萌芽時,要及時除掉病芽,并燒毀,同時還要燒毀染病的葉片。最后是在易發(fā)病期,噴灑農藥,一般是在5~8月噴灑100倍50%的代森氨或500~1000倍50%退菌等殺菌劑。1000倍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對于銀白楊效果很好。
2.3 楊樹潰瘍病
主要是對楊樹的干部與主枝進行為害。4月初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現褐色圓形或橢圓形浸潤病斑,光滑樹皮上有水泡,大小在1cm左右,手壓病斑有褐色液體流出,有時略有腥臭味,后期病斑下陷,呈深褐色,向上下擴展成橢圓形或梭形,無明顯的病斑邊緣,隨后病斑停止發(fā)展,受害部位的樹皮組織逐漸呈淡黃色,且密生許多隆起的黑色小顆粒,當病斑環(huán)繞樹干后,病斑以上枝干枯死,11月初在老病斑處出現粗黑點。一般在土地貧瘠、干旱區(qū)域發(fā)病較嚴重,還有移栽苗,樹勢弱的感染嚴重。發(fā)病較重的季節(jié)是春、秋季。種植時,由于失水太多,也容易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首先要選用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并做好后期的管理,從而增強樹勢,科學規(guī)范造林,加強撫育管理。楊樹品種間潰瘍病發(fā)病率差異很大,提倡栽植I-69、I-72、107楊。其次要對出土的秧苗盡快假植、運輸、栽植,避免減少水分的大量流失。栽種后也要及時的澆足水。造林上做到“三大一深”即大苗、大坑、大水、深埋的技術要求,栽植前嚴格剔除傷苗、病苗,栽后及時澆水、培土、除草、松土等撫育管理,防止蟲、人為損傷、機械損傷,增強樹勢。三是預防楊樹潰瘍病可于秋末在樹干下部涂上白涂劑,配制方法是:生石灰、食鹽、水為1:0.3:10。發(fā)病初期,用殺菌劑類如1%退菌特或50倍的福美砷等進行藥物涂干,也可用500~600倍40%的福美砷噴霧。在易發(fā)病期,一般是5月、10月,要用1%潰腐靈稀釋50~80倍液,主要是采用涂抹藥于病害區(qū),或者注射到病斑處,主干和大枝上噴灑40%多菌靈50倍液或2:2:100波爾多液,阻止病菌侵入。四是將造林地上的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防止病害進一步發(fā)生蔓延。
2.4 楊樹爛皮病
主要發(fā)生在春秋兩季,常見于楊樹的主干或枝條,主要癥狀為干腐、枯梢。一般樹勢弱的易染病,患有就是在移栽是根系受到傷害的以及起苗時間過長的都容易感染。
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后期的管理,來加強楊樹的樹勢,并除掉弱勢與患病樹木。其次剛進入冬季要涂白樹干,防治凍害和日灼。最后要對病斑橫向長度超過樹干發(fā)病部位直徑50%的,要立刻砍掉;少于對50%的,運用刮除法去掉患病部位,用10%雙效靈10倍液、40%多菌靈50倍液噴涂。
為了防治楊樹的根部病害,要選用溫度、濕度適宜的園地,且可以很好的排灌水。對于園圃區(qū)域要經石灰水或多菌靈作進行消毒處理;而對于那些已經發(fā)生過病害感染的區(qū)域,可澆灌20%石灰水或2.5%硫酸亞鐵。
參考文獻
[1]李傳道.森林病害流行與治理.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