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亮 石建凡 廖超
摘 要:采用ME-MS61r方法,對努日礦區(qū)內的沉積巖、變質巖和巖漿巖的主量元素進行測試分析,三種巖Sr/Y值都較高,巖漿巖存在普遍虧損Zr和Nb負異常特征,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可能有地殼物質的加入。
關鍵詞:ME-MS61r;努日礦區(qū);主量元素;巖漿
1 區(qū)域地質
努日礦區(qū)地處西藏高原山南地區(qū)乃東縣澤當鎮(zhèn)東北一隅,為構造復合地帶,以北東東向陸緣走滑斷裂帶與岡底斯火山巖漿弧帶東段南緣北西西向陸緣走滑斷裂帶疊加為特征(閆學義等,2010)。成礦帶屬岡底斯Cu-Mo成礦帶東段南亞帶。
2 礦區(qū)地質
努日礦區(qū)出露地層較簡單,分布地層主要為:白堊系下統(tǒng)比馬組(K1b)、白堊系上統(tǒng)-古近系旦師庭組(K2-Ed)和第四系風成砂(Q4eol)。區(qū)內地層層位嚴格控制了礦體排布,特別是比馬組四段(K1b4)位置控制了礦體的走向和分布。
礦區(qū)內構造單一,未見大型褶皺,斷裂極發(fā)育。主要斷層有:北東向層間剝離斷層(F0)及繼承性層間剝離斷層(F1)、近東西向正斷層(F2、F3)、北西向正斷層(F4)、各類派生斷層。斷層間切割關系明顯、礦體展布與斷層走向關系密切。
3 微量元素特征
對努日礦區(qū)內分布廣泛的沉積巖、變質巖和巖漿巖進行主量元素測試分析,采用ME-MS61r法。
努日礦區(qū)內矽卡巖、灰?guī)r等微量元素蛛網圖(圖1)顯示:努日三礦段中的矽卡巖與礦區(qū)灰?guī)r的微量元素蛛網圖有一定程度相似性,都為右傾型,虧損Ti、Zr、Hf,富集Th、U、Y等高場強元素,他們都具有高Sr/Y為0.3-435,大部分為31~43。努日礦區(qū)巖漿巖相對富集Th、U、La等高場強元素及Rb等大離子親石元素,相對虧損Hf、Nb及Ta等高場強元素,Sr普遍具有較高的含量;早期、成礦期與晚期石英脈微量元素蛛網圖與石英閃長玢巖蛛網圖具有很大相似性(圖2),推測礦區(qū)石英脈與石英閃長玢巖有很密切的成因聯(lián)系,指示出石英閃長玢巖的對成礦有直接影響。礦區(qū)內巖漿巖普遍虧損Zr,區(qū)內巖漿巖都具有Nb負異常特征,表明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可能有地殼物質的加入(圖3)。而努日礦區(qū)巖漿巖明顯具有高Sr/Y值,取值位于3.1~99,大部分為30左右。其Sr/Y-Y圖見圖4,圖解顯示努日礦區(qū)侵入巖部分落點于埃達克巖范圍內,包括石英閃長巖、石英閃長玢巖、花崗閃長巖等巖漿巖,同時礦區(qū)巖漿巖微量元素含量顯示相對富集Th,這與山南地區(qū)程巴礦床、甲瑪?shù)V床的賦礦巖體具有相似的埃達克巖特征,但Th含量又相對低于這兩個礦區(qū),表明努日礦區(qū)巖漿巖也起源于新生下地殼(chung et al,2009),在其源區(qū)或演化過程中受到混染作用(周麗敏等,2011),但混染程度相對程巴與甲瑪?shù)鹊V區(qū)低。
4 結束語
矽卡巖、礦區(qū)灰?guī)r、巖漿巖具有高Sr/Y值;礦區(qū)石英脈與石英閃長玢巖有很密切的成因聯(lián)系,且石英閃長玢巖的對成礦有直接影響。礦區(qū)內巖漿巖普遍虧損Zr,區(qū)內巖漿巖都具有Nb負異常特征,指示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可能有地殼物質的加入。
參考文獻
[1]閆學義,黃樹峰.岡底斯東段澤當大型鎢銅鉬礦新發(fā)現(xiàn)及走滑型陸緣成礦新認識[J].地質評論,2010,56(1):9-20.
[2]周麗敏,侯增謙,鄭遠川,等.藏南程巴巖體副礦物研究:巖漿源區(qū)的指示[J].巖石學報,2011,27(9):2786-2794.
[3]Chung SL,Chu MF,Ji JQ,O'Reilly SY,Pearson NJ,Liu DY,Lee TY and LoCH.2009.The nature and timing of crustal thickening in Southern Tibet:Geochemical and zircon Hf isotopic constraints from postcollisional adakites.Tectonophysics,477(1-2):36-48.